夜幕下的灰岩洞窟入口处,比白日更添几分寒意。
三支小队围绕着篝火坐下,跳跃的火光映照着年轻而略带疲惫的脸庞。
柳如云导师拿出学院配发的行军釜,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灵菇汤,浓郁的香气驱散了洞窟带来的阴湿感。
“都说说吧,下午有什么特别的发现?”柳如云一边给学员们分汤,一边问道,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众人。
赵坤小队率先汇报,他们遇到了一处天然形成的“回音迷廊”,费了些周折才依靠声音定位走出来,并采集到了一种能在微光下发出特定频率声波的“响石”。
孙浩小队则显得有些支吾,只简单提及遭遇铁钳甲虫,被苏砚小队所救,并含糊带过了发现墨晶矿的事。
柳如云意味深长地看了孙浩一眼,并未深究,只是提醒道:“探险所得,按学院规定处理即可。同门互助,值得肯定。”孙浩脸上微红,低头称是。
轮到苏砚小队,苏砚详细汇报了绘制地图、采集荧光苔藓、通过湿滑斜坡、破解矿工傀儡的过程,最后,他提到了那个神秘的石制基座。
“哦?详细说说那基座的样子,还有周围的符文。”柳如云来了兴趣。
苏砚凭借记忆,清晰地描述了基座的形态、材质和符文的大致风格,并提到了那微弱的灵能流向。钱多多在一旁补充了蜂鸟扫描到的能量读数异常。
柳如云听完,沉思片刻,道:“听起来,不像矿工之物,也非近现代所留。其风格……倒与古籍中记载的某些古代祭祀或大型阵法的基础构件有几分相似。灰岩洞窟历史久远,曾有几个小宗门在此活动过,留下点痕迹也不足为奇。明日我们最后探查的区域,正好途经那附近,我亲自去看看。”
这个消息让众人都提起了精神。古代遗迹,总是引人遐想。
休整一夜后,队伍再次进入洞窟。今日的任务是探索最后一片未勘察区域,并评估洞窟整体的稳定性和资源潜力。
在苏砚的带领下,队伍很快来到了昨日发现基座的洞窟。柳如云仔细检查了石制基座,手指抚过那些模糊的符文,神情专注。
“确实是很古老的‘聚灵导流’符文,用于汇聚和引导地脉灵能。这个基座,应该是一个更大装置的一部分,可能是某个修炼静室的核心,也可能是某种防护阵法的节点。”柳如云判断道,“可惜核心部件早已遗失,能量也近乎枯竭,只剩下这点本能般的灵能流向。研究价值有,但实际用处不大了。”
她让各队学员都上前观察,算是增长见识。苏砚注意到,基座中心那个奇特的凹槽,似乎与某种多棱状的晶体吻合。他暗自记下这个细节。
离开基座洞窟,队伍向最后的目标区域进发。这片区域是典型的溶洞地貌,钟乳石、石笋林立,地下河支流遍布,地形复杂。
行进间,前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洞厅,厅中央矗立着一根异常粗壮、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巨大晶簇,周围环绕着浅浅的地下湖水。晶簇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洞厅,美轮美奂。
“是‘荧光晶簇’,一种罕见的共生矿物,能自发产生温和的光和微弱的灵能场。”柳如云介绍道,“我们的最终任务,就是评估这座晶簇的稳定性和能量等级。”
然而,通往晶簇的道路被湖水阻隔,湖面上只有几处零散的落脚石,间距甚远,难以直接跳跃过去。
“看来需要合作了。”柳如云看向三支小队,“利用你们手头的工具和法术,架设一条临时通道。”
孙浩小队尝试用冰系法术冻结湖面,但湖水似乎有抗冻结特性,效果不佳。
赵坤小队想用土系法术堆砌土桥,却发现湖底光滑坚硬,难以固定。
苏砚观察片刻,有了主意。他让石磊将几根备用的长绳固定在岸边的石笋上,钱多多用灵能胶水和简易浮筒制作了几个临时浮标。
然后,苏砚让叶小雨施展她那微弱的藤蔓催生术,让藤蔓沿着绳索快速生长,缠绕固定,形成一条摇摇晃晃却足以承重的索桥。
三队协作,苏砚小队出方案和核心材料,孙浩和赵坤小队负责辅助固定和警戒,一条通往晶簇的临时通道很快搭建完成。
柳如云满意地点点头,率先走过索桥,近距离检测晶簇。确认其状态稳定,能量温和无害后,勘探任务圆满结束。
返程的路上,气氛轻松了许多。
孙浩主动走到苏砚身边,低声道:“苏砚,昨天……多谢了。那片墨晶矿,按规矩,发现小队有优先开采权和分成,到时候……算你们一份。”
苏砚有些意外,随即坦然接受:“好,合作愉快。”
这次勘探,不仅完成了任务,似乎也缓和了小队间的一些竞争关系。
飞舟平稳地降落在学院飞舟坪。
柳如云导师去任务堂提交最终报告,学员们各自解散。
回到别墅,四人皆是疲惫中带着满足。连续两天的野外勘探,精神高度集中,此刻松懈下来,都感到有些倦怠。
“饿死了,今天可得吃点好的!”钱多多嚷嚷着。
团队资金还算充裕,苏砚决定犒劳一下大家,动用团队资金在学院食堂点了丰盛的晚餐外卖。
饱餐一顿后,疲惫感消退不少。任务奖励也结算了下来:团队获得200学分(教学勘探基础奖励+发现物评估加成)。按照约定,一半补充团队资金,另一半四人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