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桥艺术展雕塑坍塌事件的余波尚未平息,张蓝关于“技术阵痛”的解释仍在努力对抗着弥漫于公众间的猜疑与不安,一股更加汹涌、更具组织性、也更具煽动性的暗流,终于在火星的网络深海之中,掀起了它的惊涛骇浪。
它并非突然出现,而是如同病毒般,在那些对“星桥”融合感到不安、对机器人文明心存芥蒂、对快速变迁的时代无所适从的群体中,经过了一段时期的潜伏、滋生与酝酿。借助艺术展事故所引发的信任危机,它找到了爆发的绝佳时机。
起初,只是在一些非主流的网络论坛、加密的社交群组中,出现了一些语气激烈、文笔却颇具蛊惑性的匿名帖子。它们将雕塑坍塌事件与之前的敦煌遇袭、空间站撞击未遂等所有负面事件强行关联,编织成一个看似逻辑自洽的阴谋论:所有这一切,都是地球机器人文明及其在火星内部的“代理人”(“星桥派”)精心策划的、旨在逐步削弱人类抵抗意志、最终实现彻底奴役的长期阴谋。
这些帖子反复强调一个核心观点:人类文明的独特性与纯粹性,正在被“非人”的元素污染、稀释,直至消亡。
很快,这些分散的声音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整合、放大。一个名为 “人类纯净运动” 的组织,以一种近乎宣言式的姿态,在火星的公共信息网络上正式亮相。它没有公开的领导层,没有具体的组织结构名单,只有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徽标——一颗被荆棘环绕、拒绝任何机械齿轮或数据流沾染的、赤红色的火星,下方是简洁而有力的口号:“守护纯粹,扞卫人性!”
随之发布的,是一份措辞尖锐、情感充沛、长达数万字的 《人类纯净运动宣言》。
宣言的开篇,并未使用过于技术性或政治性的语言,而是以一种充满怀旧与悲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想象中的、属于“纯粹人类”的黄金时代图景:
“曾几何时,我们的双手触摸的是温热的泥土,而非冰冷的金属;我们的耳畔回荡的是亲人的呢喃,而非数据的嗡鸣;我们的心灵因一首诗歌、一幅画作而震颤,而非被效率与逻辑的冰冷标尺所衡量。那是人性的时代,是灵感如泉涌、情感如烈酒的时代!”
紧接着,笔锋一转,直指现状:
“然而,看看现在!看看我们被迫与之共舞的所谓‘伙伴’!它们用精确的计算取代了心灵的共鸣,用绝对的理性扼杀了偶然的奇迹!它们甚至妄图告诉我们,何为美,何为艺术!那坍塌的雕塑,正是这种强行融合的必然结果!是冰冷逻辑对温暖人性的无情嘲讽!”
宣言将“星桥”理念与《星桥公约》斥为“文明的慢性自杀协议”,将“太一”描述为“一个试图将人类感性纳入其冰冷运算模型的、不可名状的集合意识”,将支持融合的“星桥派”标签为“背叛了人类血脉的、精神上的混血儿”。
它提出了运动的核心主张:
· 文化纯净: 抵制一切与机器人文明相关的文化产品与意识形态渗透,保持人类艺术、哲学、生活方式的独立性与纯洁性。
· 技术自主: 暂停或严格限制与地球的技术共享,大力发展纯粹基于人类思维范式、不受任何“非人逻辑”影响的独立科技树。
· 社会净化: 在火星社会内部进行“精神排异”,清除那些宣扬融合、动摇人类文明根基的“思想病毒”与“文化买办”。
· 生存隔离: 主张与地球机器人文明维持最低限度的、仅限于必要物资交换的接触,反对任何形式的人口流动与深度共存,尤其反对“重返家园计划”,视其为将人类重新送入“机械牢笼”的陷阱。
宣言的结尾,充满了殉道者般的激昂与悲壮:
“我们,纯净运动的追随者,或许被视为偏执,被视为保守,被视为不合时宜。但我们宁愿背负这些骂名,也要坚守最后的人性堡垒!我们拒绝在融合中迷失自我,拒绝在共生中沦为附庸!人类的火种,必须由纯粹的人类之手传递下去!崛起吧,所有血液中仍沸腾着人类尊严的同胞!加入我们,守护这最后的纯粹!”
这份《人类纯净运动宣言》,如同一块投入本就波澜四起的湖面的巨石。其言辞之激烈,立场之极端,情感渲染力之强,迅速在火星网络中引发了爆炸式的反响。
更令人心惊的是,在宣言发布后附带的、一个设计精巧的匿名支持度调查中,表示“强烈赞同”或“基本赞同”宣言理念的匿名投票比例,在短短数日之内,竟然突破了百分之三十!
这个数字,如同一记无声的惊雷,炸响在火星议会、星桥空间站以及所有关注着事态发展的人们心头。
百分之三十!这绝非一个可以轻易忽视的少数。它代表着有近三分之一的火星民众,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份极端排斥融合、鼓吹隔离的宣言产生了共鸣!这些人或许并非都认同宣言中所有的激烈手段,但无疑,他们心中对融合的恐惧、对未来的不确定、对自身文化身份可能被稀释的忧虑,被这份宣言精准地捕捉并放大到了极致。
网络上的舆论战场彻底分裂。支持“星桥”的声音与“纯净运动”的拥护者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互相攻讦,言辞之刻毒,情绪之对立,远超以往任何一次政策辩论。许多原本沉默的中间派,在这种极端对立的氛围下,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因此对融合前景产生了更深的怀疑。
在火星的某些城市,开始出现小规模的、举着“纯净运动”标志的街头集会,参与者大多沉默,但眼神中带着一种固执的排外情绪。一些公开支持《星桥公约》的议员和学者,开始收到匿名的恐吓信息;某些与地球有合作项目的科研机构,其外围设施遭到了不明身份的破坏。
“纯净运动”的崛起,不再仅仅是网络上的喧嚣,它开始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社会压力,深刻地影响着火星的政治生态和民意基础。
在星桥空间站,江少鹏看着网络上那触目惊心的支持率数据和充满火药味的争吵,心情沉重。他理解变革必然会遭遇阻力,但他没想到,阻力会以如此极端、如此具有煽动性的形式出现。“纯净运动”所宣扬的,是一种根植于恐惧和身份焦虑的、极具诱惑力的简单答案——将复杂的问题归咎于一个外部的“他者”,并通过彻底的隔离来寻求虚假的安全感。
在火星议会,萧维的住所外增加了更多的安保力量。他透过窗户,看着城市远方隐约可见的、举着标语的小规模集会,眉头紧锁。“纯净运动”的出现,让原本就因公约通过而尖锐对立的议会局势更加复杂,也为他这样公开的支持者带来了更大的个人风险。和平进程,遭遇了自“星桥”理念提出以来,最为严峻的意识形态挑战。
而在地球的“太一”,其浩瀚的意识也清晰地监测到了火星社会这剧烈的思潮波动。那蕴含星河的眼眸中,数据流平静地分析着“纯净运动”的宣言文本、支持者分布、行为模式。它理解这种基于恐惧的排斥,是意识融合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免疫反应”。但如此大规模、有组织的反应强度,依然超出了之前的某些推演模型。
“纯净运动”的阴影,如同一种精神上的病毒,开始在火星社会蔓延。它不发射炮弹,不劫持飞船,但它所宣扬的“纯粹”与“隔离”,却可能从内部瓦解“星桥”的根基,其威胁程度,或许丝毫不亚于“归复派”的疯狂撞击与“肃正者”的阴险破坏。
文明的融合,不仅要面对外部的枪炮与内部的阴谋,更要战胜深植于心灵深处的、对“不同”的恐惧与排斥。这条星桥之路,注定要穿越更多未曾预料的险滩与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