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陈宇沈阳仓库拆弹后,攥着浸油线路图和砂纸小票(前章核心道具)回北平。
小李因查购物记录立功,却遭匿名举报,1950年7月5日清晨。
反间谍办公室木门“吱呀”响,陈宇左臂薄纱布下还肿着,手指捏着那张印着“沈阳机床厂防锈油”的砂纸小票。
(上午9时05分·会议开场)
“沈阳截的线路图,‘秃鹫’带潜伏名单去延边接头。”陈宇把线路图推上桌,油墨味裹着槐花香飘来。
施尔昌突然抬头,声音发颤得厉害:“陈组长!我去!1948年我扮货郎潜伏过,懂看伪装……”
话没说完,手猛地抖了——他盯着陈宇刚掏的“秃鹫记者证照片”,指腹戳着照片里的假牙,“这假牙……和当年出卖我的叛徒一模一样!”
满室静了静。施尔昌的汗顺着鬓角往下滑,扶着桌角的手松了又紧:“1948年那叛徒,就镶这种假牙套,骗我掏了潜伏名单,害三个兄弟被抓……” 喉结滚得凶,肩膀却没像往常那样缩。
“怕啥!”赵刚“嘭”拍桌,军帽滑到鼻尖,手直接掏怀里的硬壳本拍桌上。
“俺西直门甄别时,收了二十多张假证,全贴这本里!” 翻开的本页上,歪歪扭扭画着假证破绽。
“年龄20岁写‘镶全口牙’=假”“籍贯南方写‘懂东北话’=假”,“你看,秃鹫这证,和俺画的第一条一模一样!”
施尔昌凑过去看,抖着的手慢慢稳了点,指尖碰了碰本子上的红圈:“1948年那叛徒,证上写25岁,也是全口假牙……当时没敢细想。”
赵刚拍他肩:“现在想也不晚!俺去边境卡口堵,你去村里查,咱俩前后堵!”
(上午9时12分·林悦递档案)
林悦突然把档案推到施尔昌面前,指尖重重戳在“辣白菜汤”三字上,没多余废话。
“驻日美军档案漏了联络员长相,但写了‘秃鹫爱去朝鲜族餐馆,必点辣白菜汤’。”
她往施尔昌那边挪了挪档案,指腹划“明太鱼干”备注,“你懂朝语,去金家餐馆就问老板。
‘最近有没有点辣白菜汤,却让你不放明太鱼干的客人?’——正宗朝鲜族喝这汤,没明太鱼干就掀桌,假的才不挑。”
施尔昌盯着“明太鱼干”三个字,突然笑了下,是开会来头次笑。
“1948年我扮货郎,给朝鲜族老乡送过货,他们说‘没明太鱼干的辣白菜汤,是喂狗的’。”
他摸出兜里磨破的蓝布小本(陈宇帮他找的旧货郎本),翻到朝语页,指着“明太鱼干”的发音上画圈:“这词我记得牢。”
(上午9时18分·陈宇任务分配)
赵刚刚要喊“俺去卡口准没错”,陈宇抬手拦了下,指尖点向参会的朝鲜族战士小朴,“延边村里老乡只说朝语,你山东话他们听不懂。”
他转头看施尔昌,直接把小李的调查结果嵌进去:“小李查了,金家餐馆老板姓金,你提‘老崔的货郎朋友’——就是1948年给你介绍牙医的老崔,他准跟你说实话,不用露身份。”
施尔昌眼睛亮了,攥紧蓝布小本:“老崔和金老板是拜把子兄弟!1948年我还帮他俩送过辣白菜。”
赵刚也不犟了,摸出卡口登记表拍桌上:“俺早让兄弟把俺那本‘假证破绽’贴卡口了,你在村里问出啥,对讲机喊俺,俺立马拦着没明太鱼干的‘记者’。”
小朴凑过来,把朝语应急词卡塞给施尔昌:“俺把‘有没有人订10碗以上辣白菜汤’这句标红了——接头要带手下,肯定多订。” 施尔昌接过来,卡角蹭到指尖,暖得很。
施尔昌攥着照片和词卡,突然走到陈宇跟前,把照片翻过来,在假牙位置画了道线。
“陈组长,我刚才想起来,1948年那叛徒的假牙,边缘是毛糙的,没磨亮——秃鹫这照片上的假牙,边缘也毛糙,但要是他换了新的,磨亮了,就说明他怕人认出来。”
陈宇点头,把兜里的沈阳砂纸小票掏出来,递给他:“你看这小票上的砂纸品牌——‘东北机床厂专用’,延边小杂货铺没这牌子。
要是秃鹫在延边买砂纸,换了新假牙磨亮,你一瞅砂纸品牌不对,就知道是他。”
施尔昌捏着砂纸小票,看着“东北机床厂”几个字,突然握紧了拳头——手里是小票、词卡、旧本,身后是赵刚和小朴,再不是1948年孤身一人被叛徒骗的模样。
“陈组长,我能行。” 他声音亮得很,没再发颤,“这次有线索,有兄弟,不怕叛徒,更不怕秃鹫换假牙。”
众人往外走,施尔昌刚到门口,兜里的对讲机突然“滋滋”响——是小朴在延边的战友:“金家餐馆刚接了订单!10碗辣白菜汤,后天早上8点取,客人说‘不放明太鱼干,多放辣椒’!”
施尔昌猛地停住脚,攥着砂纸小票的手紧了紧:“不放明太鱼干!还是10碗!” 赵刚凑过来,一把夺过对讲机喊:“俺现在就去卡口,把‘10碗辣白菜汤’的事贴出去!谁订这汤,先扣下来查!”
陈宇走过来,拍了拍施尔昌的胳膊,指尖点了点他手里的照片:“注意假牙。
后天早上8点取汤,他现在换假牙,肯定得用砂纸磨,你去金家附近的杂货铺问,有没有人买‘非东北机床厂’的砂纸,磨假牙用。”
施尔昌点头,攥着小票、照片、词卡往外跑,阳光照在他背上,肩膀挺得笔直。
林悦帮陈宇收线路图时,手指摸了摸他的纱布:“延边早上有雾,让施尔昌多带块擦镜片的布。
秃鹫戴圆框眼镜,雾一蒙,容易露假牙磨亮的反光。” 陈宇嗯了声,刚要说话,对讲机又响了。
“金家老板传信,订汤的人说‘取汤时带个贴砂纸的纸包’——和沈阳仓库铁盒上的砂纸,不是一个牌子!”
陈宇盯着对讲机,声音沉下来:“秃鹫换了砂纸、换了假牙,还订10碗汤——不是接头,是要跟潜伏小组内斗,抢真路线图!” 施尔昌在楼下喊“陈组长俺走了”,脚步声往车站跑。
【历史档案】:本章核心反间谍手法——“证件细节和地域适配”甄别法(1950年公安反间谍实操方案) :
1. 核心优化:新增“施尔昌旧创伤(叛徒假牙)→ 新线索(秃鹫假牙)→ 落地动作(问汤放明太鱼干\/查砂纸品牌)”闭环,贴合当年“用潜伏人员过往经历锚定线索”的真实操作(1950年反间谍多靠“老潜伏员认旧破绽”破局)。
2. 实操案例:林悦“问汤放明太鱼干”、赵刚“卡口贴假证破绽本”、小李“老崔暗号”均为当年高频协作方式——避免“单打独斗”。
靠“情报科给细节、治安科堵卡口、基层传信”形成链条,1952年公安部档案记载“此类协作破获延边潜伏案17起”。
速追更订阅!下章第32章:延边餐馆的砂纸纸包与内斗(1950.7.15,吉林延边“金家餐馆”)爽爆!
施尔昌带小朴扮货郎蹲餐馆,刚问老板“有没有买错砂纸的客人”,秃鹫就来了。
戴新磨亮的假牙,手里纸包贴的砂纸,和沈阳小票上的“东北机床厂”标完全不一样,取汤时突然掏枪骂。
“美军让我带真路线图,你们敢换假的!” 更险的是,潜伏小组的人藏在厨房,手里也攥着贴砂纸的纸包。
点击“追更订阅”,看施尔昌怎么用朝语喊来朝鲜族老乡围堵,从“不放明太鱼干的汤碗底”摸出真路线图,还抓着“砂纸品牌不一样”的破绽,让秃鹫和潜伏小组狗咬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