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元宇宙修复计划的完成与创世传承的获取,联邦的发展重心从“防御混沌”转向“跨世界协同”——不同世界的修行体系存在明显差异:凡俗界的蛊术擅长生命协同、仙界的仙法注重能量掌控、洪荒界的古神传承强调法则契合,若能促进体系交流与融合,不仅能提升修士的综合战力,还能为新一代混元修士的培养提供更多元的法则支撑。为此,联邦启动“跨世界修士交流计划”,文轩(合道境大圆满)作为计划负责人,负责统筹儒道体系与其他体系的交流,重点搭建“体系融合实训平台”与“修士交换机制”。
文轩首先制定“交流分区方案”:将联邦管辖的世界分为三大交流区——凡俗-仙界交流区、仙界-洪荒界交流区、凡俗-洪荒界交流区,每个交流区设立“实训基地”,配备跨体系指导修士与模拟修行设备。例如,凡俗-仙界交流区的实训基地,由凡俗界的蛊月(合道境大圆满)与仙界的苏瑶(太阴境大圆满)共同指导,修士可同时学习蛊术的生命协同与太阴的净化平衡;仙界-洪荒界交流区则由洪岩(盘古境大圆满)与仙界的机关修士合作,传授盘古开天力与机关科技的融合技巧。
交流计划启动初期,文轩发现不同体系修士的“道心适配问题”——凡俗界的蛊术修士长期与灵蛊共生,道心偏向“生命亲和”,在学习仙界仙法的“能量爆发”时,易因道心冲突导致道力运转卡顿;洪荒界的盘古修士道心强调“破障攻坚”,学习儒道的“浩然正气”时,难以掌握柔性能量的掌控技巧。文轩通过分析苏瑶的太阴平衡法则与林尘的多元平衡术,决定在实训基地设置“道心调和室”,用儒道的“浩然正气”结合精神本源能量,为修士提供“道心适配训练”。
文轩亲自负责道心调和室的运营——他将儒道的“仁义礼智信”五德之力与精神本源能量融合,创造出“五德调和力”:针对蛊术修士,用“仁”之力强化生命亲和与能量爆发的兼容性;针对盘古修士,用“礼”之力引导刚猛道心接纳柔性能量。一名凡俗界的化神境大圆满蛊术修士,在接受调和训练前,仙法招式的能量转化率仅为五成,经过七日训练后,转化率提升至八成,且道心未出现任何冲突;一名洪荒界的合道境初期盘古修士,调和后不仅能熟练施展浩然正气,还能将其融入开天力,使开天斩的道心守护效果提升三成。
在持续一个月的交流与调和中,文轩对儒道法则与多元道心的融合理解不断深化——他领悟到“儒道的终极意义是‘多元兼容’”:浩然正气不仅能稳定道心,还能作为“道心桥梁”,连接不同体系的道心特质,实现“和而不同”的融合。这种领悟让文轩的丹田内产生异动——合道境大圆满道纹开始吸收交流过程中的多元道心能量与精神本源,逐渐凝聚出“五德兼容道纹”,道果周围萦绕的淡金儒道光罩变为淡金与淡红交织的双重光罩,对道心的调和精度提升五倍,甚至能通过精神链接,远程预判修士的道心冲突风险。
当文轩完成对第一千名修士的道心调和,跨世界交流计划的“体系融合率”从初期的三成提升至七成时,他体内的道果突然爆发出强光——五德兼容道纹彻底稳定,周身的儒道力形成“五德兼容领域”,领域内的修士道心冲突会被自动调和,不同体系的能量也能形成“柔性循环”,无需刻意训练便能实现基础融合。文轩的合道境大圆满突破深化,不仅解决了跨世界交流的核心瓶颈,还为儒道体系开辟了“道心兼容”新方向,使儒道从“道心守护”升级为“体系融合核心”。
文轩还根据交流数据,编写《跨体系道心融合手册》,其中详细记录不同体系的道心特质、调和方法与融合技巧,发放至所有实训基地。同时,他推动建立“修士长期交换机制”——每年选拔百名优秀修士,前往其他世界的修行圣地交流学习,期限为半年,进一步促进体系融合与文化交流。
林尘(混元境大圆满)在视察交流计划成果时,对文轩的突破给予高度评价:“你将儒道的价值从‘单一体系’拓展至‘多元融合’,这种突破让联邦的跨世界发展有了核心纽带,为混元之道的传播奠定了文化基础。”文轩郑重领命,心中明白,跨世界交流不仅是战力提升的途径,更是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共同守护多元平衡的关键。
此时,太初鼎探测到时空乱流中出现新的“未探索小世界”信号,该世界的能量波动显示其蕴含“生命与科技融合”的独特体系,极有可能为联邦的机关蛊术融合提供新的思路。联邦决定,待跨世界交流计划稳定后,组建“新世界探索队”,开启多元宇宙开拓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