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界法则联赛的余热未消,远古文明遗迹中的“平衡道种”突然释放出强烈的能量波动——道种内封存的残魂意识在联赛的法则共鸣下苏醒,残魂传递出的信息显示,远古文明曾留下一处“元初试炼地”,那里藏着元初境的终极秘密,只有通过试炼的修士,才能真正理解“元初归一”的真谛。
“元初试炼地位于混沌海与太古墟的交界处。”林尘解析着残魂意识中的地图,那里的法则是洪荒界最混乱的区域,混沌能量与太古法则相互冲撞,形成“法则风暴”,“试炼地共有九关,每关对应一境法则的终极融合,通过最后一关的修士,将获得与初始平衡本源共鸣的机会。”
为了确保安全,林尘选拔了十名元初境雏形修士组成试炼队,阿木与秦风作为核心成员,携带太初鼎的分鼎作为通讯与防御工具。残魂意识化作一道光纹附在分鼎上,能在试炼中提供有限的提示。
试炼地的第一关“气感归一”,就给了众人一个下马威。关内地表布满能干扰感知的混沌苔藓,修士的气感境感知会被苔藓扭曲,看到的景象与实际位置偏差极大——一名修士因误判距离,踏入隐藏的法则陷阱,元初道种险些被混沌能量污染,好在分鼎及时释放净化之光,才保住道种。
“用元初感知的‘无差别捕捉’。”残魂意识的提示响起,“忽略苔藓的干扰信号,专注于法则风暴的底层频率,那里才是真实的坐标。”
秦风立刻调整感知方式,他不再聚焦于具体的景象,而是将原初感知扩散为“感知场”,场中只捕捉法则风暴的原始波动——波动的强弱变化形成了类似地图的纹路,苔藓的干扰在纹路中如同细小的杂音,完全不影响整体判断。他按波动指引前行,顺利通过第一关,元初感知的纯度提升了一成。
第二关“金丹共生”则要求修士在法则风暴中,用金丹能量与太古法则形成共生。阿木尝试将混沌平衡能注入金丹,让金丹表面浮现出太古法则的纹路——纹路刚成型,法则风暴突然增强,金丹能量险些被风暴撕碎。残魂意识再次提示:“共生不是模仿,是互补,用金丹的平衡特性弥补太古法则的狂暴,而非被其同化。”
阿木调整策略,让金丹能量按“三成混沌、七成平衡”的比例运转,混沌能量吸引太古法则靠近,平衡能量则中和法则的狂暴。当两者的能量频率达到共振时,金丹表面的纹路稳定下来,甚至能吸收风暴的部分能量转化为元初本源,这才通过了考验。
随着试炼深入,关卡的难度呈指数级提升:
- 第三关“元婴守心”中,修士需在混沌幻象中保持魂核的本我认知,秦风曾被幻象引诱,险些将他人的魂核当作自己的融合,好在他及时调用气感境感知锚定自身本源,才挣脱幻象;
- 第六关“合道化物”要求将合道境法则转化为具体的防御工事,抵御太古巨兽的冲击,阿木将法则转化为“混沌平衡盾”,盾的正面用混沌能量硬抗攻击,背面则用平衡能量化解冲击力,盾面始终保持不崩不碎的临界状态;
- 第九关“元初归一”是最终考验,修士需在初始平衡本源的投影前,将自身的元初法则完全释放,与投影产生共鸣——共鸣度达到九成以上,才算通过试炼。
阿木与秦风是仅有的两位走到第九关的修士。阿木的元初法则融合了混沌与秩序,与初始平衡的投影产生了强烈共鸣,共鸣度达到九成五,投影中浮现出远古文明元初境修士的虚影,虚影向他传递了一段关于“平衡本质”的记忆:平衡不是静止的和谐,是动态的共生,就像混沌与秩序,看似对立,却在相互转化中维系着宇宙的存在。
秦风的共鸣过程则更为曲折。他的元初法则偏向感知与能量的融合,与初始平衡的投影共鸣度一度只有七成。在即将失败时,他想起了跨世界联赛中的实战经验——平衡不是追求完美的比例,而是在变化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他不再刻意模仿阿木的混沌秩序融合,而是强化了双系感知的优势,让元初法则在“感知引导能量,能量反哺感知”的循环中自然流动。这种独特的平衡之道,最终让共鸣度提升至九成一,成功通过试炼。
试炼结束后,两人的元初道种完全成熟,道果中浮现出“元初归一”的符文。残魂意识在消散前,留下了最后一句启示:“元初境的终极,不是成为平衡的掌控者,而是平衡的一部分。”
返回多元宇宙后,阿木与秦风将试炼所得整理成《元初归一要诀》,其中关于“动态平衡”与“自我平衡”的论述,让元初境的修行体系更加完善。林尘与苏瑶研读要诀后,道果中的元初法则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距离元初境的终极形态越来越近。
元初试炼地的探索,为多元宇宙的平衡之道揭开了新的篇章。随着越来越多的修士踏上试炼之路,元初境的终极秘密将被彻底揭开,而林尘知道,当足够多的人理解“元初归一”的真谛时,多元宇宙将迎来真正的永恒平衡。
试炼地的入口被永久保留,成为九境平衡道统的圣地。每年,都会有最优秀的修士前往挑战,而通过试炼的修士,将获得“元初守护者”的称号,肩负起传承平衡之道的重任——这其中,阿木与秦风的名字,注定会被铭刻在多元宇宙的平衡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