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界深处的“裂隙渊”,一道横贯天地的黑色裂缝吞吐着混沌气流,这便是通往虚无之域的入口。林尘与苏瑶的法则锁链如金绿双色巨蟒般缠绕在裂缝边缘,链身不时泛起涟漪——裂缝对面的空间没有任何法则波动,气感境赖以感知的天地能量、元婴境寄托神魂的虚空、混元境掌控的法则脉络,在这里都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太初鼎悬浮在两人身前,鼎身剧烈震颤,显示出虚无之域的环境参数:能量浓度为零,神魂承载力为零,法则稳定性为零,唯有“虚无之力”在不断滋生,这种力量能吞噬一切已知的境界能量,哪怕是混元境大圆满的法则,接触后也会像冰雪遇火般消融——林尘丹田内的混元无界道果缓缓旋转,道丹中从气感境到混元境的法则光丝因失去“可作用对象”而变得黯淡,苏瑶的银绿色星环却与道丹形成完美共振,将虚无之力的本质解析为“未被定义的混沌”,与他们曾对抗的污染混沌不同,这种虚无更接近“法则诞生前的混沌”。
“这里就像修行的‘负空间’。”苏瑶的星环投射出虚无之域的模拟影像,灰色的虚空中漂浮着无数破碎的法则残片,那些残片上能看到气感境的能量纹路、元婴境的神魂印记、混元境的法则符文,显然是其他世界的修行体系被虚无之力吞噬后留下的残骸,“黑袍人的混沌源头,很可能就是从这些残骸中汲取的力量。”
林尘尝试将一缕气感境能量探入裂缝,那缕能量刚接触虚无之力,便像泥牛入海般消失无踪,连一丝涟漪都未激起。他回想起自己在气感境时,曾以为天地能量是修行的全部,直到突破元婴境才明白神魂的重要性,如今站在虚无之域前,才真正理解“法则的存在需要载体”——就像气感境不能脱离肉身,元婴境不能脱离虚空,混元境不能脱离世界,任何境界的力量都需要对应的“存在基础”。
“直接进入,我们的法则会被迅速吞噬。”林尘引动混元无界道果,将气感境、元婴境、混元境的法则按“存在优先级”重新排列,“气感境的肉身根基最为稳固,先以肉身之力抵抗虚无,再用元婴境神魂守住意识,最后用混元境法则构建临时载体。”
苏瑶的星环同步旋转,释放出太阴本源,在两人体表凝结出一层银绿色薄膜:“我的太阴法则能模拟‘不存在的存在’,可以短暂骗过虚无之力。但这层薄膜最多维持三个时辰,三个时辰内若找不到虚无之域的法则锚点,我们的境界根基会被彻底瓦解,从混元无界境跌回气感境都有可能。”
穿过裂缝的瞬间,周围的一切都陷入死寂。没有光,没有声,没有空间感,仿佛连“存在”本身都成了幻觉。林尘立即运转气感境的基础吐纳法,强行调动体内最本源的能量维持肉身感知,这种能量是他从血刀帮时期就不断淬炼的根基,纯粹到不掺杂任何后天法则,竟在虚无中顽强地留下了一丝印记。“气感境的纯粹,反而成了此刻的救命稻草。”他心中微动,丹田内黯淡的气感境光丝重新亮起,像黑暗中的萤火。
深入虚无之域千里后,他们遇到了第一波“虚无兽”——这些生物由纯粹的虚无之力凝聚而成,外形像扭曲的影子,没有固定形态,却能精准锁定修行者的境界能量。一头虚无兽扑向苏瑶,试图吞噬她体表的太阴薄膜,苏瑶心念一动,引动元婴境神魂释放出强烈的意志波动,那波动中包含着她从气感境到混元境的所有修行记忆,竟让虚无兽出现了短暂的停滞。
“它们害怕‘被定义’。”苏瑶趁机用星环在虚无兽身上刻下一道太阴符文,那符文如同一道枷锁,让虚无兽的形态瞬间稳定,不再是不可捉摸的影子,“就像气感境需要定义‘什么是能量’,元婴境需要定义‘什么是神魂’,这些虚无兽一旦被赋予形态,就失去了吞噬法则的能力。”
林尘见状,引动混元境法则,在虚空中勾勒出当年在星渊秘境领悟的“混元道纹”。道纹所过之处,虚无之力竟被强行“定义”为天地能量、神魂载体、法则脉络,形成一片临时的“可修行空间”。那些被定义的虚无兽发出无声的嘶吼,在道纹中逐渐消散,化作最基础的能量粒子。
随着不断深入,两人对虚无之域的理解愈发深刻:这里并非完全的“无”,而是“待定义的有”。就像气感境修士需要通过吐纳“定义”自身与天地的联系,元婴境强者需要通过感悟“定义”神魂与法则的桥梁,他们此刻要做的,就是用混元无界境的力量,为虚无之域“定义”出可供修行的法则基础。
当太阴薄膜的光芒逐渐黯淡时,太初鼎突然发出提示——前方发现一处法则聚合点,那里漂浮着无数破碎的境界核心,气感境的能量珠、元婴境的神魂晶、混元境的法则核,正被一股微弱的混沌之力缠绕,试图重组为新的法则体系。
“是黑袍人的残魂在吸收这些残骸!”林尘握紧开天斧,混元无界道果爆发出璀璨光芒,道丹中从气感境到混元境的法则光丝因找到“可作用对象”而重新活跃,“他想在虚无之域构建属于自己的混沌法则,从根源上取代三界的修行体系。”
苏瑶的星环指向那股混沌之力的核心:“那里的法则聚合度已接近合道境,再让他吸收下去,恐怕会突破到我们也无法抗衡的境界。”
林尘与苏瑶的法则锁链再次绷紧,金绿双色光芒在虚无中划出两道璀璨的轨迹,朝着法则聚合点冲去。这一次,他们不再试图抵抗虚无之力,而是将其作为“新的修行载体”,气感境的纯粹、元婴境的坚韧、混元境的圆融、无界境的兼容,在虚无中交织成一道前所未有的“定义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