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红拉过燕青青的手说道:“青青,这件事你不说、我不说、胡四不说,没人知道。我如今生下了孩子,老贾也开心,我们一家也会幸福美满的。”
燕青青脑子有些混乱:“这……”
齐红看出她的纠结,试探的问道:“青青,你和老江也是多年无子,你有没有去看过是谁的原因?”
她摇了摇头:“不知道,不过约莫着也是老江的原因。我的癸水一直很正常,找大夫把脉也说我身体正常的很,适合怀孕。”
“之后我让老江去看大夫,他偏不去。你也知道,老江这人性子执拗,他说不去我又怎么劝的了他。”
齐红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青青,我倒是有个想法,就是怕你不接受……”
燕青青好奇道:“什么?”
齐红脸颊飘过两朵红晕,眼一闭,快速说道:“就是……你也找胡四帮忙生个孩子呗!”
此话一出,对面的燕青青和胡四均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片刻后,燕青青才支吾道:“齐红,这要是被老江知道了,他肯定要打死我的。”
齐红笑道:“那便不要传到老江耳朵里呗。反正你也知道我的事,正好也不用怕我将你的事说出去。”
理是这么个理。
燕青青有些动摇,眼神偷瞄了几眼胡四:“那……还要问一下他的意见。”
齐红将两人拽到一处,把他们的手搭在一起,对燕青青说道:“青青,美人在怀,他岂有拒绝的道理?你就放心吧!”
说罢,她又嘱咐了两人几句,就借口面馆还有活忙,先回去了。
剩下燕青青和胡四两人,便自然而然的……
审问到这,江初月忍不住调侃:“那齐红也是个乐于分享的主,胡四,你虽未成婚,倒也是艳福不浅啊!”
胡四被她说的涨红了脸,却也无法反驳。
江初月好奇道:“胡四,难道其他妇人的孩子也都是你的功劳吗?后期来求子的妇人这么多,你也忒忙了些。若是碰到你不愿意的,也都不拒绝?”
胡四回道:“碰到些好看的妇人,我很乐意。若是些相貌丑陋的,收她些银子,看在银子的份上,我也愿意的。”
“就是有时候人太多了,还要排日期,后来也常有妇人们因为先后而吵起来,甚至在庙里大打出手。这不,就引起了官府的注意,还派人看管了此庙。”
江初月点头:“原来那些妇人根本不是为了谁先拜佛而起争执,竟是为了谁先有机会受孕。”
“是了。”胡四继续说道,“自从这庙有官府的人看管后,我便再不敢进去,后面的妇人自然也就无法怀孕了。”
“现在这座庙又荒废了,我就像之前一样将它当做打猎后的暂住地点。今日两位大人来,我心一慌,直接从后门逃走,只不过运气不好,被你们抓住了。”
听了胡四的一番供述,江初月大为震惊。此案案情一波多折,真相也颇为荒诞,始作俑者竟只是一个想求子的妇人。
奇怪的是,这么多参与其中的妇人,竟都守口如瓶,无一人透露半分。况且有许多妇人都未见过齐红和燕青青,又怎么能接受此方法和保守秘密的呢?
想到这,她好奇道:“胡四,也有未怀孕的妇人,是没接受你们的荒谬方法吗?那怎么这么久都没人告发你们的?”
胡四回道:“大人,有些未怀孕的妇人多年无子,应是她们自己的缘故,不是他们相公无能,因此我也无能为力。”
“还有些妇人不愿意的,我都和他们说明其他女子的苦楚,她们也懂身在如今年代,没有子嗣的忧恼,便也自觉替其他妇人保守秘密了。”
江初月了然:“唉,说到底,也是这个时代对无子嗣女子的偏见,明明也有他们相公的原因,众人却一味责怪女性。”
两人又审问了一些细节后,将胡四押往了大理寺。
几日后,困扰官府多月的庙宇求子案告破,众人也都知道了缘由,那些原本围堵在官府门前的妇人也都恹恹然回去了。
此案以涉及伦理问题为主,主犯齐红、燕青青和胡四虽未强迫任何人,却也到底是助长了不良风气。故大理寺决定,此三人根据罪行大小判入牢狱数月至数年不等。
至于那些借胡四生子的妇人们,她们的丈夫有生理问题的,也大都接受了孩子,其余家庭破裂的,也都分开后各觅良人去了。
此案之后的数日,江初月还跟赵云廷调侃道:“王爷,如若我是这些妇人中的一个,您会接受这样得来的孩子吗?”
赵云廷眼眸幽深,薄唇只吐出冰冷的两个字:“不会。”
她不死心,又继续说道:“倘若是因为王爷您的原因而没有子嗣呢?你们皇家贵族不是都将子嗣看的无比之重吗?”
赵云廷回道:“无子嗣又如何,只要能和你过一辈子,便无遗憾!孩子不是本王毕生所求,之前那么多美人,本王若执着于子嗣,早就有十数个孩子了。”
“行吧,王爷您的回答总是毫无纰漏,我是说不过您的。”
“是你无理取闹。”
赵云廷搂过她,微屈的食指又弹了她的脸颊一下。
……
自两人成婚后,江初月再出任务,也不用指望着那几十两赏银了。毕竟,如今安王府府库的钥匙都在她手上了。
不过她是个闲不下来的性子,现下有了钱还是消停不了,寻到机会就问赵云廷有没有啥新案子需要她跟进的。
这不,念叨啥来啥,没过多久便又有一桩悬案。
此案也是发生在京城,却比之前的庙宇求子案严重的多,是个命案。
天子脚下突发命案,一时间人心惶惶,皇上命大理寺速速追查到真凶,给众人一个交代。
任务之急之重,前所未有,故大理寺卿一接到任务就来找赵云廷帮忙,希望他能协助大理寺侦破此案。
赵云廷见事态紧急,一口答应,又将此事说于江初月听。
半个月前,有一外地富商来京城做生意,选了城南的一处客栈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