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春寒料峭中,紫禁城已是一派肃穆景象。
祭典在即,前朝后宫皆忙碌起来。萧珩连日来与礼部官员商议大典细节,批阅奏折至深夜;沈清漪则统筹六宫,安排祭典所需的一应物品,确保万无一失。帝后二人皆分身乏术,商议后决定将太子萧宸送往慈宁宫,由太后暂为照看。
临行前,沈清漪亲自为萧宸换上厚实衣裳,轻抚儿子圆润的小脸,柔声叮嘱随行乳母:“太子近日有些咳嗽,慈宁宫地龙虽暖,也需注意别让他着凉。每日喝的梨水务必按时送去。”
萧宸已满四个月,生得健壮白嫩,一双酷似萧珩的凤眼明亮有神,此刻正咿呀作语,小手在空中挥舞,浑然不知父母的牵挂。
萧珩踏入殿内,见沈清漪仍不放心,温声道:“太后那儿朕已加派了人手,宸儿过去小住几日,不会有事。”
沈清漪回身行礼,轻叹:“臣妾明白,只是初次与宸儿分开,心中难免不舍。”
萧珩伸手扶起她,目光柔和:“朕何尝不是?但祭典事关国运,不容疏忽。待大典结束,朕与你一同去接他回宫。”
帝后相视一笑,皆从对方眼中看出同样的牵挂。
萧宸被送往慈宁宫当日,太后喜不自胜,亲自在宫门前迎接。四位皇子也因祭典停课,奉旨齐聚慈宁宫学习祭典礼仪。
“都仔细着点,行礼时要稳,不可摇晃。”慈宁宫正殿内,礼部派来的官员正一丝不苟地教导四位皇子祭典礼仪。
十岁的大皇子萧煜身姿挺拔,已有少年模样,行礼时最为标准;八岁的二皇子萧铭虽略显笨拙,却也认真模仿;七岁的三皇子萧逸和六岁的四皇子萧瑞因年纪尚小,动作不免稚嫩,但也都努力跟上兄长的步伐。
礼仪练习结束后,太后笑着招手:“都过来歇歇吧,喝些热奶子。”
四位皇子恭敬行礼后围坐过来,大皇子萧煜率先问道:“皇祖母,听说太子弟弟在您这儿,我们能去看看他吗?”
太后眼中闪过欣慰:“自然可以。你们兄弟该多亲近才是。”
偏殿内,萧宸刚睡醒,正被乳母抱着喂奶。见四位兄长进来,他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不一会儿竟咯咯笑起来,伸出小手似乎想抓什么。
二皇子萧铭惊喜道:“太子弟弟对我笑了!”
三皇子萧逸凑近些,小心翼翼地问:“我能摸摸他的手吗?”
乳母笑着点头:“三殿下请轻些。”
三皇子轻轻触碰萧宸柔软的小手,萧宸立刻握住了他的手指,这温馨的一幕让在场的宫人都露出了笑容。
四皇子萧瑞年纪最小,踮着脚尖也够不着,着急地扯着大皇子的衣角:“大哥,我看不见!”
大皇子笑着将他抱起:“这样看见了吗?”
“看见了!太子弟弟真好看!”四皇子兴奋道。
太后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欣慰。身旁的老嬷嬷低声道:“几位殿下相处融洽,实乃皇家之福。”
太后微微颔首:“皇帝正值壮年,皇子们年纪尚小,尚无那些心思。但愿这份和睦能长久些。”
流华宫内,柔婕妤抚着高高隆起的腹部,倚在窗边望着外面忙碌的宫人。已是怀孕第七个月,太医说胎象稳健,但仍需小心。
“娘娘,皇后娘娘派人送来了安胎补品,还有两件小皇子穿的吉服。”宫女捧着物品进来禀报。
柔婕妤温柔一笑:“皇后娘娘总是想得如此周到。”
自从有孕以来,沈清漪对她照顾有加,不仅指派太医专司照料,还时常亲自过问她的饮食起居。这份关怀让原本在宫中无依无靠的柔婕妤心生感激。
“祭典期间,娘娘既已得皇后恩准不必出席,不如就在宫中静养?”贴身宫女建议道。
柔婕妤点头:“自然。这样重大的场合,人多事杂,我这身子还是避着些好。皇后娘娘考虑周全,我岂能辜负她的好意。”
她走到琴案前,轻抚琴弦:“取香来,我想为祭典抚琴祈福,愿皇上与皇后娘娘一切顺遂。”
悠扬的琴声自流华宫飘出,如泣如诉,却又带着几分宁静祥和。
二月二清晨,天未亮,萧珩已穿戴整齐。十二章纹衮服加身,玉带束腰,十二旒冕冠下的面容庄重威严。
沈清漪亲自为他整理衣冠,动作轻柔而专注。
“今日祭典,一切可都准备妥当了?”萧珩闭目养神,声音低沉。
“皇上放心,所有环节都已再三确认,绝不会出纰漏。”沈清漪为他系好最后一根丝绦,退后一步端详,“礼部官员已在太庙等候,禁军护卫也已就位。”
萧珩睁开眼,目光落在沈清漪身上:“皇后今日这身礼服,很是庄重。”
沈清漪身着深青色祎衣,上绣五彩翚翟纹,头戴九龙四凤冠,珠翠环绕,雍容华贵中不失母仪天下的气度。
“臣妾不敢在重大典礼上失仪。”沈清漪微微垂首。
萧珩伸手轻抚她冠上垂下的珠串,忽然道:“待宸儿再大些,朕带你们母子一同祭天。”
“臣妾与宸儿,永世相伴君侧。”她郑重回应。
帝后相视,眼中皆有深意。
太庙前,百官齐集,旌旗招展。钟鼓齐鸣中,萧珩稳步登上祭坛,沈清漪随行于后。
“跪——”礼官高唱。
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场面肃穆壮观。
萧珩手持玉圭,面向天地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沈清漪随同行礼,动作优雅标准,丝毫不因繁复的礼服而显得笨拙。
祭文诵读声中,香烟缭绕,仿佛真能上达天听。
沈清漪微微抬眼,望向萧珩挺拔的背影。此刻的他不仅是她的夫君,更是天下之主。而她站在他身后,共享这万里江山。
祭典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期间无一人失仪。当最后一道程序完成,礼官宣布礼成时,沈清漪明显感觉到萧珩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
回宫路上,帝后同乘玉辇。
“今日辛苦皇后了。”萧珩闭目揉着太阳穴,“朕看见你全程礼仪无误,连最苛刻的礼部侍郎都微微点头。”
沈清漪轻笑:“臣妾不过是恪守本分。倒是皇上,祭文诵读得气势恢宏,连天地都要为之动容。”
萧珩睁开眼,目光中带着几分笑意:“皇后也会奉承人了?”
“臣妾实话实说。”沈清漪坦然相对。
玉辇行至坤宁宫,沈清漪正要下辇,萧珩却握住她的手:“陪朕去慈宁宫接宸儿。”
沈清漪有些意外:“皇上不先回养心殿歇息?”
“想儿子了。”萧珩简单直接的回答让沈清漪心中一暖。
慈宁宫内,萧宸正被几位兄长围着逗弄。大皇子拿着拨浪鼓轻轻摇晃,二皇子做着鬼脸,三皇子和四皇子则争着要抱弟弟,被乳母好言劝住。
太后看着孙子们嬉戏,满面慈祥。见帝后进来,忙示意众人行礼。
“都平身吧。”萧珩目光直接落在萧宸身上,“宸儿今日可乖?”
太后笑道:“乖得很!几个哥哥都喜欢他,尤其是垣儿,一下课就来看弟弟。”
大皇子萧煜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太子弟弟很可爱,儿臣...儿臣能常来看他吗?”
萧珩难得地对庶子露出温和神色:“自然可以。兄弟和睦,是皇室之福。”
沈清漪从乳母手中接过萧宸,小家伙见到母亲,立刻咿呀着扑上来,小手抓住她冠上的珠串不放。
“宸儿,别闹。”沈清漪轻声制止,却掩不住眼中的宠溺。
萧珩伸手接过儿子,熟练地抱在怀中:“几日不见,又沉了些。”
一家三口的温馨画面落在太后眼中,她满意地点头:“皇帝与皇后教导有方,太子健壮聪慧,实乃大周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