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帷幕之后
“低语者”的存在,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林凡心头,也压在极少数知情者的精神世界。太阳系并非一个寂静的港湾,而是处于某种未知存在的持续监控之下,这个事实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林凡甚至开始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历史,那些未解之谜、那些突然中断的古代文明,是否与这“低语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研究的重心几乎完全转向了对“引力回响”的破译。陈教授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分析那复杂的数据结构,试图找到其编码逻辑的钥匙。吴教授则专注于解析其中蕴含的天体运行数据,试图还原“低语者”的观测视角和精度。墨老则从古老神话和全球各地的神秘传说中寻找可能的线索或隐喻。
进展依旧缓慢,但并非毫无收获。他们确认,“低语者”的监测范围覆盖了整个太阳系,其精度高到足以追踪直径仅数公里的小行星的轨道变化。它发送的数据流似乎遵循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基于量子引力理论的压缩算法,其效率远超人类现有技术。
就在林凡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这超越时代的秘密中时,现实世界的帷幕之后,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王漫妮报告,之前沉寂的那些资本和咨询机构,再次活跃起来,但这次他们的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再试图拆分或驯化dSm,而是开始极力游说dSm参与一个由多家跨国巨头和部分国家背景基金共同发起的、“旨在应对未来全球性挑战”的超级项目——“盖亚方舟”。
该项目宣称的目标极为宏大:整合全球顶尖科技与资源,建立应对小行星撞击、超级火山喷发、全球性气候剧变等极端风险的文明备份体系,包括地下避难所、太空种子库、全球信息备份网络,甚至……初步的星际殖民技术预研。
“他们的提案非常详尽,而且很多技术路径与我们dSm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尤其是在能源和深空探测方面。”王漫妮的语气带着一丝困惑,“看起来,他们似乎想拉我们入伙,共同做一件‘大事’。”
安迪的情报分析也支持了这一判断。她发现,推动“盖亚方舟”项目的势力极其复杂,几乎囊括了之前所有明里暗里与dSm有过摩擦的对手,如今却奇迹般地达成了共识,将dSm视为不可或缺的核心合作伙伴。
“这很不寻常。”安迪指出,“是什么促使这些原本勾心斗角的势力突然团结起来,并且将我们这个‘搅局者’奉为上宾?除非……他们感知到了某种共同的、迫在眉睫的、远超商业利益的威胁。”
林凡听着汇报,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共同的威胁?是“低语者”吗?不可能,关于“低语者”的信息是绝对保密的。那么,是什么能让这些巨头和国家如此紧张,甚至不惜放下成见?
他联想到“低语者”发送的太阳系监测报告。难道除了dSm,还有其他势力,通过其他渠道,也隐约察觉到了太阳系内不同寻常的“动静”?比如,某些国家级的深空监测网络,是否也捕捉到了无法解释的引力异常?
又或者,推动“盖亚方舟”的动机,并非源于对“低语者”的恐惧,而是源于对dSm技术失控的更深层次担忧?他们想通过这个项目,将dSm纳入一个可控的框架,共同管理可能出现的“潘多拉魔盒”?
无论是哪种可能,“盖亚方舟”项目的出现,都意味着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微妙的变化。旧的博弈规则正在失效,一种基于应对未知风险的新联盟,似乎正在酝酿。
林凡没有立刻做出回应。他需要更多信息,也需要时间权衡。
他站在dSm总部的观测台,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建筑和大地,看到了那隐藏在引力波纹之后的“低语者”,也看到了那正在现实帷幕之后悄然集结的、意图建造“方舟”的力量。
宇宙的奥秘与人类的应对,如同两条并行的线索,在他面前交织。
他意识到,自己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或科学家,更可能成为影响文明走向的……关键变量。
如何落子,需要无比的谨慎和智慧。
(第一百三十九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