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双胞胎青珏和青瑶已满两周岁。林府庭院中,十岁的青瑜正耐心地陪着一对弟妹玩耍。青瑶迈着蹒跚的步子追逐蝴蝶,青珏则蹲在地上专注地看着蚂蚁搬家。
大哥,蝴蝶飞走了。青瑶瘪着小嘴,眼看就要哭出来。
青瑜忙从袖中取出一个草编的蝴蝶:瑶儿看,大哥给你编了个新的。
这一幕落在廊下的贾敏眼中,她欣慰地对身旁的黛玉道:安哥儿虽才十岁,却已很有兄长的担当了。
十六岁的黛玉正在整理自己的绣品,闻言抬头温柔一笑:安哥儿自小就懂事。只是女儿这一出嫁,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和两个小的。
你且宽心。贾敏放下茶盏,安哥儿课业上进,先生说他明年便可下场一试。青珏和青瑶虽年幼,但身子康健,性子也乖巧。
这时,青珏摇摇晃晃地跑过来,手里举着一片刚摘的叶子:娘亲,看...
贾敏接过叶子,见上面爬着一只小小的瓢虫,不禁莞尔:珏儿真厉害,找到这么漂亮的小虫子。
黛玉俯身将小弟抱起,轻轻擦去他额角的汗珠:珏儿累不累?
青珏摇摇头,小手紧紧搂住姐姐的脖子。这对双胞胎虽是一胎所生,性子却大不相同。青瑶活泼好动,整日里蹦蹦跳跳;青珏则安静乖巧,最喜欢黏在姐姐身边。
午后,林府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王熙凤带着巧姐儿来访,说是给黛玉添妆。
听说姑妈家的双胞胎聪明伶俐,今日特地来看看。王熙凤笑着打量正在玩耍的两个孩子,哟,这对小人儿长得可真俊。
青瑶见有生人,立刻躲到哥哥身后。青珏则好奇地望着来客,不哭不闹。
孩子们怕生,让你见笑了。贾敏淡淡道。
哪里的话。王熙凤从袖中取出两个锦囊,这是给两个孩子的小玩意儿。
锦囊里是两对银铃铛,做工精致。贾敏命奶娘给孩子们系在腕上,青瑶立刻被清脆的铃声吸引,开心地晃着手腕。
听说林妹妹的婚期定在三月后?王熙凤状似无意地问道。
黛玉微微颔首:劳二嫂子挂心。
时间过得真快啊。王熙凤感叹,转眼林妹妹都要出嫁了。记得你刚来京城时,还是个怯生生的小姑娘呢。
贾敏闻言,心中冷笑。王熙凤这话明着是感慨,暗里却是在提醒黛玉初入京城时的窘迫。她不动声色地接过话头:是啊,这些年多亏老太太和各位嫂子照应。如今玉儿能寻得这般好亲事,也是托了大家的福。
王熙凤被这话一噎,只得干笑两声。
送走王熙凤,黛玉轻轻舒了口气:二嫂子今日来,怕不只是为了添妆。
她向来如此。贾敏拍拍女儿的手,你只管安心备嫁,这些琐事有为娘在。
三月将至,黛玉的嫁衣终于绣成。这日她正在试穿,青瑶摇摇晃晃地跑进来,仰着小脸惊叹:姐姐真好看!
黛玉蹲下身,为妹妹整理衣襟:等瑶儿长大了,也会穿上这么漂亮的嫁衣。
瑶儿不要嫁人。青瑶抱住姐姐的腿,瑶儿要永远和姐姐在一起。
这话说得黛玉眼眶发热。她将小妹搂入怀中,轻声道:傻瑶儿,姐姐就算出嫁了,也永远是你的姐姐。
这时青瑜牵着青珏走进来,见状笑道:瑶儿又撒娇了?
才没有呢。青瑶嘟着嘴,瑶儿是在帮姐姐试衣裳。
青珏走到黛玉身边,小手轻轻摸着嫁衣上的绣花,仰头道:姐姐,漂亮。
黛玉摸摸弟弟的头,心中满是不舍。这些年来,她早已习惯了照顾弟妹的生活。如今即将出嫁,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三个孩子。
晚膳时分,林如海特意提早回府。见黛玉穿着嫁衣的模样,不禁红了眼眶:一转眼,玉儿都要出嫁了。
父亲...黛玉声音哽咽。
林如海从袖中取出一卷书:这是为父这些年的为官心得,你带去婆家,闲暇时翻看,或许能有所助益。
黛玉郑重接过:女儿定会好生研读。
是夜,贾敏来到黛玉房中,见女儿正在整理嫁妆单子,不由笑道:这些事交给下人便是,何须亲自操劳。
女儿想亲自打点。黛玉轻声道,这些都是父母为女儿准备的,每一件都弥足珍贵。
贾敏在女儿身边坐下,取出一只紫檀木盒:这是娘给你的添妆。
木盒中是一套完整的翡翠头面,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黛玉认得这是贾敏珍藏多年的心爱之物,连忙推辞:这太贵重了,女儿不能收。
收下吧。贾敏将木盒塞进女儿手中,娘希望我的玉儿,往后每一天都能过得称心如意。
母女二人执手相看,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窗外月色正好,映照着林府静谧的庭院。贾敏望着女儿姣好的侧脸,忽然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从扬州到京城,从病弱到康健,她的玉儿终于要开启新的人生了。
睡吧。贾敏为女儿理了理鬓发,明日还要早起。
黛玉乖巧点头,目送母亲离去。月光透过窗棂,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这一刻,她忽然觉得,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