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着栀子花香,拂过燕园大学的林荫道。林老爷子、沈老爷子、叶老爷子三位白发老人,牵着小小的念初,在校长的陪同下漫步校园。自从幼儿园建议念初转学,三位老爷子便琢磨着带他来顶尖学府看看,既是让孩子开开眼界,也想探探这孩子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燕园大学校长李建明起初并未当真,只当是老辈人疼爱晚辈的玩笑——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就算再聪明,能懂多少学问?一路上,他客气地介绍着校园的历史,目光偶尔扫过念初,只觉得这孩子眉眼清秀,却也看不出什么特别。
“李校长,听说你们中文系的教材是全国顶尖的?”林老爷子忽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试探,“我这重孙,平时爱琢磨点文字,能不能让他瞧瞧你们的大学语文课本?”
李校长一愣,随即笑着点头:“当然可以!不过林老,大学教材和幼儿园的内容可不一样,怕是……”他话未说完,意思却很明显——怕孩子看不懂。
沈老爷子笑着接过话:“看看而已,让孩子感受感受学术氛围。”
很快,一行人来到中文系办公室,老师取来最新版的《大学语文》教材,递到念初面前。念初踮起脚尖接过,小小的手捧着厚厚的课本,认真地翻了起来。众人围在一旁,李校长和几位中文系老师都带着几分好奇,想看看这孩子能翻到哪一页。
没想到,念初翻得极快,目光在书页上停留片刻,便继续往下翻,偶尔还会皱起小眉头,嘴里小声嘀咕着什么。十分钟后,他合上课本,抬起头看向李校长,语气认真:“校长爷爷,这本书里,有几个地方好像不太对。”
这话一出,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李校长和几位老师面面相觑,都觉得有些好笑——一个五岁的孩子,竟然说大学教材有问题?
“哦?你说说看,哪里不对?”李校长耐着性子问道,想听听孩子的童言童语。
念初伸出小手指着课本某一页,朗声说:“这里讲《论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师说这是‘个人修养’,但我爸爸说,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讲‘合作’——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和‘共赢’是一个道理呀!教材里只说个人,没说对大家的意义,是不是有点片面?”
几位中文系老师愣住了,面面相觑——他们从未想过从“合作共赢”的角度解读这句话,可细想之下,竟觉得念初说得颇有道理。
不等众人反应,念初又翻到另一页:“还有这里,讲杜甫的《石壕吏》,教材说这是‘反映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但我太爷爷说,以前的战争,很多是因为大家不团结,要是当时的人能像现在这样‘共赢’,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多苦难了?教材没说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事,只说苦难,好像少了点什么。”
李校长的脸色渐渐严肃起来。这孩子的视角,竟然跳出了文本本身,延伸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关联,甚至融入了“共赢”的理念,这哪里是一个五岁孩子能想到的?
念初还在继续:“还有这篇现代文,说‘个人奋斗是成功的关键’,可我觉得不对呀!我在幼儿园组织小朋友玩游戏,一个人再厉害,也不如大家一起努力。就像爸爸他们搞‘全球协作’,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很多人一起的。教材只说个人,不说团结,是不是错了?”
办公室里彻底安静了,连掉根针都能听到。几位中文系老师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震惊与敬佩。他们教了十几年书,从未有人从这样的角度质疑教材——不是挑文字错误,而是从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上提出质疑,而且句句在理,直击核心。
李校长看着念初认真的小脸,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快步走到念初身边,拿起课本仔细翻看,再结合念初的话一想,竟发现教材确实存在局限——过于侧重文本本身的解读,却忽略了与现实理念的结合,更缺少对“集体”“合作”等时代精神的呼应。
“好!说得好!”李校长猛地拍了一下桌子,眼中满是震撼与激动,“孩子,你说得太对了!我们的教材,确实少了这份对现实的关照,少了这份对‘团结共赢’的思考!你真是个奇才!”
三位老爷子相视一笑,眼中满是自豪。林老爷子捋着胡须说:“李校长,我没骗你吧?这孩子,肚子里的‘道理’,比不少成年人都透彻。”
沈老爷子也笑着说:“他这不是死读书,是会把学到的东西和生活、和我们常说的‘初心’‘共赢’结合起来,这份悟性,真是难得!”
叶老爷子点头:“这就是‘初心’的力量啊!从小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一样。”
几位中文系老师也纷纷感叹:“这孩子简直是个‘小思想家’!我们教了这么多年书,竟然不如一个孩子看得透彻!”“以后我们修订教材,说不定还得向这孩子请教呢!”
念初被众人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拉着林老爷子的衣角说:“我只是把爸爸和太爷爷们说的话,和书里的内容比了比而已。”
李校长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他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一直强调“学以致用”,却没想到今天被一个五岁的孩子上了一课——真正的学问,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与现实结合,与时代同行,与初心共鸣。
离开燕园大学时,李校长亲自送众人到门口,握着林老爷子的手说:“林老,念初这孩子,是百年难遇的奇才!以后有任何需要,燕园大学随时欢迎他!我们也会根据他的建议,重新审视教材,让学问真正服务于现实,传承‘初心’与‘共赢’的精神!”
三位老爷子笑着点头,念初则挥着小手和李校长告别:“校长爷爷,以后我还能来这里看书吗?我想看看更多的书,学更多的道理,以后帮爸爸和太爷爷做事!”
“当然可以!”李校长笑着说,“燕园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车子驶离校园,三位老爷子看着身边一脸兴奋的念初,再次哈哈大笑起来。林老爷子摸着念初的头说:“我的乖重孙,今天可真是给我们长脸了!连大学教授都被你说服了!”
念初仰着小脸,认真地说:“太爷爷,我不是要长脸,我只是想让书里的道理变得更好,让更多人明白‘团结’和‘共赢’的重要性。”
三位老爷子闻言,更是笑得合不拢嘴。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照在三位老人欣慰的笑容和念初纯真的脸庞上,温暖而耀眼。
他们知道,念初的出现,不仅是林家的骄傲,更是“初心”与“共赢”事业传承的希望。这个小小的身影,用他独特的智慧与视角,震撼了顶尖学府,也让所有人看到,只要初心不灭,薪火相传,无论年龄大小,都能成为传承信念、照亮未来的力量。而这份力量,终将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壮大,让“共赢”的光芒,永远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