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老领导纪念田”的稻穗再次成熟之际,林天收到了两份特殊的“共赢答卷”——一份来自非洲联合医疗研发中心,中非团队研发的“抗疟新药”已在10个非洲国家投入使用,累计救治患者超50万人;另一份来自汉东“稻种溯源平台”,通过该平台出口的江山稻种,在东南亚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带动当地农户年增收超2亿美元。
林天将两份答卷带到老领导的墓碑前,轻轻擦拭碑上的字迹:“老领导,您牵挂的‘共赢’,如今结出了更多果实。医疗救了人,稻种富了民,您的初心,我们一直守着。”叶紫涵、沈佳怡、高小琴与108位年轻同志静静站在身后,手中捧着新收获的稻穗与抗疟新药的样品,以此告慰这位“共赢”事业的奠基人。
此时的山水集团,已成为全球医疗合作的重要纽带。高小琴带领团队在南美建立首个“共赢医疗培训基地”,将夏国的基层医疗经验与当地实际结合,培养出首批100名掌握便携式体检设备操作的本土医护人员。基地落成仪式上,南美某国总统亲自为高小琴颁发“民生贡献勋章”:“夏国的‘共赢’不是施舍,是教会我们自己守护健康,这份情谊我们永远记在心里。”
国内的“共赢”实践也在向更深层次推进。孙连城与陈默主导的汉东“数字农业示范区”,成功实现“稻种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样板;叶为书推动的汉南“光伏+生态旅游”项目,入选联合国“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考察学习;周正与沈阳天建设的汉江物流港,已成为连接中亚与东南亚的“共赢枢纽”,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
更令人振奋的是,“共赢”理念开始影响全球治理。在林天的推动下,联合国正式设立“全球共赢发展基金”,夏国牵头注资100亿美元,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医疗、基建项目。基金成立仪式上,联合国秘书长感慨:“夏国的‘共赢’实践,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新路径,让‘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变成了行动。”
这年冬天,林天带着叶紫涵、沈佳怡的孩子们,来到中枢办公室。他指着墙上的“全球共赢地图”,给孩子们讲述每个红点背后的故事——非洲的抗疟医院、东南亚的稻田、南美的医疗基地……孩子们睁大眼睛,稚嫩地问:“爸爸,以后我们也能像你一样,让全世界都变好吗?”
林天蹲下身,抚摸着孩子们的头,目光坚定:“当然可以。‘共赢’不是一代人的事,是你们这代人,甚至更多代人的事。只要你们记住,干事要为老百姓着想,合作要为大家都好,就能把‘共赢’的路走得更远。”
窗外,雪花轻轻飘落,覆盖了京城的街道,却盖不住“共赢”项目在全球各地的热度。林天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清楚:这盘“胜天半子”的大棋,从来不是为了“赢过谁”,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让这个世界更温暖、更公平。
而他知道,只要初心不改、薪火相传,这盘棋就永远没有终点,“共赢”的光芒,也将永远照亮人类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