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领导追悼会后的第一周,林天便带着“老领导遗愿落实小组”,深入江山“老领导纪念田”。此时,新播下的“共赢1号”稻种已冒出嫩绿的芽尖,叶紫涵、沈佳怡带着孩子们蹲在田埂边,小心翼翼地为秧苗浇水,108位年轻人则在农技专家指导下,学习稻田管理技巧——这片田不仅是对老领导的纪念,更成了“共赢”初心传承的实践地。
林天接过农技员递来的土壤检测报告,看着数据中“土壤肥力达标,秧苗长势良好”的结论,轻声说道:“老领导最关心民生,这亩田的收成,就是对他最好的告慰。”随后,他当场敲定“纪念田辐射计划”:将江山的稻种种植经验,通过“共赢”农业专项,同步推广到非洲、东南亚12个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都设立“初心田”,让老领导的精神随稻种一起传播。
在“中外共赢事务协调部”,老领导的未完成手稿被精心装裱,挂在会议室最显眼的位置。每次跨国协调会召开前,协调部的老领导们都会带领年轻干部重读手稿片段,以此校准工作方向。某次处理欧洲某国“绿色共赢”项目审批争议时,年轻干部们正是参照手稿中“多听民众声音”的建议,组织当地居民座谈会,最终找到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会后,曾与老领导共事的老部长感慨:“这就是老领导留下的‘法宝’,只要守住‘为民’的根,就没有解不开的难题。”
海外层面,老领导逝世的消息与“共赢”初心传承的行动,更让合作国家深受触动。d国总统亲自下令,在该国农业示范基地设立“中d友谊纪念亭”,亭内镌刻老领导推动合作的事迹;埃塞俄比亚则将老领导的照片纳入“共赢功臣墙”,与当地农业英雄并列。某非洲农户在给林天的信中写道:“我们会好好种夏国的稻种,让日子越来越好,不辜负那位为我们着想的夏国老人。”
与此同时,高育良结合老领导对“基层治理”的思考,牵头撰写《“共赢”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实践指南》,在全国推广;高小琴姐妹则将“共赢”女性创业扶持项目升级,新增“老领导巾帼传承计划”,为非洲、东南亚贫困女性提供技能培训与创业资金,首批就有500名女性受益。
这年秋天,江山“老领导纪念田”迎来首次丰收,亩产突破千斤。林天带着叶紫涵、沈佳怡的孩子们,将新收获的大米分装成礼盒,一部分送往老领导家,一部分寄往海外各“初心田”合作点。孩子们在礼盒上写下稚嫩的字:“老领导爷爷,稻子熟了,我们会继续加油!”
站在金黄的稻田边,林天望着远处飘扬的五星红旗,又望向墙上的世界地图——那些标注着“初心田”的红点,正与全国降半旗的记忆、海外合作国的哀悼交织在一起。他知道,老领导从未离开,他的精神已化作“共赢”路上的光,照亮夏国与世界携手前行的方向。而他们,将带着这份光,继续把“人类共同发展”的梦想,种进更多土地,结出更甜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