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晨,林天刚到四合院,就看到林老爷子、叶老爷子、沈老爷子坐在院子的石桌旁,桌上摆着刚泡好的茶和一叠“全球共赢”项目的简报。三位老爷子都是曾为国家发展鞠躬尽瘁的前辈,此刻虽已满头白发,眼神却依旧锐利。
“天儿,坐。”林老爷子招手示意,指着简报上的数据,“‘共赢’覆盖62个国家,带动1.2亿人就业,这成绩来之不易,但不能自满。”叶老爷子接过话茬,语气郑重:“我们听说欧美有些国家还在搞技术壁垒,非洲的产业链配套也刚起步,你接下来打算怎么破局?”
林天坐在石凳上,把近期的规划一一说明:“已经在欧洲建了技术破壁中心,联合赵梓琪和当地企业攻关高端医疗、新能源技术;非洲的5个物流枢纽下个月就能完工,配套的加工产业园也在推进,以后非洲的农产品能就地加工,附加值能翻三倍。”
沈老爷子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几十年前他在基层考察农业的场景:“当年我们搞农业,是为了让老百姓吃饱饭;现在你们搞‘共赢’,是让全世界的人过好日子,格局更大了。但要记住,不管走多远,都要把‘实事求是’放在心里,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不能照搬一套模式。”
“您说得对。”林天接过照片,小心收好,“我们在每个国家的项目,都会先派团队调研半年,结合当地的气候、产业、文化制定方案。比如在d国侧重农业帮扶,在A国侧重产业链联动,在非洲则先解决物流和就业问题。”
林老爷子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还有人才问题,‘共赢’要长久,得靠年轻人。你们在江山、汉江办的职业学院很好,还要多和国外的高校合作,让年轻人既懂技术,又懂国际合作,把‘共赢’的薪火传下去。”
叶老爷子补充道:“我们三个老家伙虽然退下来了,但也能帮上点忙。欧洲、美洲有些老朋友还在任,你要是需要协调,我们可以出面搭个桥,争取更多支持。”
林天心里满是感动,起身向三位老爷子深深鞠了一躬:“谢谢爷爷们的嘱托和支持,我一定记在心里,把‘共赢’的事做扎实,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中午,叶紫涵和沈佳怡带着孩子们回来,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围着三位老爷子,讲爸爸在国外的故事,老爷子们听得哈哈大笑,不时叮嘱孩子们要向林天学习,长大后也做对国家、对世界有用的人。
饭后,三位老爷子准备离开,沈老爷子拍了拍林天的肩膀:“天儿,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方向对了,就别怕远。有我们在,有全国人民在,你们只管往前闯。”
看着老爷子们远去的背影,林天握紧了手中的照片。他知道,“共赢”不仅是他和伙伴们的事业,更是承载着前辈期望、连接着人类未来的使命。未来无论遇到多少挑战,他都会带着这份嘱托,坚定地走下去,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