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省常委会后的专项工作会上,林天推动的“海外协作带”与“制造业出海”计划,首次遭遇了省委层面的分歧。分管财政的副省长看着项目预算表,眉头微蹙:“林天同志,咱们汉江省财政压力不小,‘海外协作带’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研发中心、海外仓储,万一收益不及预期,会影响省内民生项目的推进。我建议先小范围试点,不要急于铺开。”
这番话引发了部分常委的共鸣。分管工业的副省长也补充:“省内几家大型制造企业顾虑不少,担心海外市场风险高,尤其是A国之前搞过技术封锁,怕投入后订单不稳定,反而拖累本土生产。他们更倾向于先巩固国内市场,再慢慢考虑海外合作。”
林天放下手中的项目资料,语气平静却坚定:“我理解大家的顾虑,但‘共赢’模式不是‘零风险’,而是‘高潜力’。咱们不能因为怕风险,就错过发展机遇。”他指着数据报告:“江山刚开始推进海外合作时,财政压力比现在的汉江还大,企业也同样有顾虑,但现在呢?江山的海外联动产业产值占比35%,还带动了200多家中小企业增收,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针对财政担忧进一步解释:“‘海外协作带’不需要全部靠政府投入,咱们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比如赵磊、王鹏他们的企业,还有赵梓琪在欧洲的资源,都愿意参与投资。政府只需要做好协调和服务,把控好风险,就能实现‘以小投入撬动大收益’。”
对于企业的顾虑,林天提出了具体方案:“可以由政府牵头,与海外合作国签订‘订单保障协议’,同时联合保险公司推出‘海外订单险’,降低企业的风险。另外,咱们还能组织企业去江山、d国考察,让他们亲眼看看海外合作的实际成效,打消顾虑。”
但部分常委仍持谨慎态度。省委副书记沉吟道:“汉江省的情况和江山不同,咱们的产业基础更偏重传统领域,转型难度更大。要不先从农业试点开始,比如先把小麦种源送到d国试种,看看效果再决定是否扩大规模,这样更稳妥。”
林天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拿出了一份更细化的方案:“农业试点可以,但制造业不能等。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扩张期,赵梓琪已经帮咱们对接了3家车企,只要咱们能拿出符合标准的零部件,订单很快就能落地。如果现在犹豫,等其他省份抢占了先机,咱们再想进去就难了。”
会议陷入短暂的沉默。林天知道,分歧的核心是“求稳”与“破局”的权衡,但汉江省要实现产业升级,必须迈出这一步。他缓和了语气:“这样吧,咱们折中一下。农业方面,下个月就启动d国试种项目,投入控制在财政承受范围内;制造业方面,先选择3家有实力的企业,与欧洲车企对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风险补贴,咱们边推进边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范围。”
这番提议最终得到了多数常委的认可。散会后,省委书记单独留下林天,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思路是对的,只是咱们汉江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慢慢来,只要能做出成效,大家自然会认可。”
林天点头:“请书记放心,我会把握好节奏,既保证项目推进,也不让省里承担过大风险。咱们一定能让汉江省在‘共赢’模式下,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
离开会议室,林天看着窗外的汉江省街景,心里清楚,理念的分歧只是暂时的,只要用实际成效证明“共赢”的价值,就能凝聚更多共识。而他,会带着这份耐心和决心,在汉江省的“共赢”之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