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山返回京城后,林天把常委会的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一边协调江山智慧农业基地与d国、L国农业产业园的合作,推动江山的优质稻种和智能农机批量出口;一边牵头成立“江山-海外产业对接中心”,让江山的中小企业能精准对接海外项目需求,解决生产、物流、售后全链条问题。
中心成立当天,就有20多家江山企业签约入驻。做农机配件的王老板激动地说:“以前想做海外生意,却不知道找哪个渠道,现在有了对接中心,我们的配件能直接供应给L国产业园,订单都排到明年了!”林天看着热闹的签约现场,心里清楚:只有让更多企业参与进来,江山的经济才能真正形成“内外循环”的活力,Gdp第一的位置才能坐得更稳。
与此同时,海外项目也传来捷报。d国农业产业园在江山稻种和技术支持下,第二批水稻亩产突破1000斤,当地政府特意举办丰收庆典,还邀请江山农业专家去现场指导。高小琴在视频里说:“现在d国农民都把江山稻种叫做‘希望种’,不少周边国家都来打听,想跟咱们合作引进!”
医疗方面,周教授带领的专家团在L国培训出30名合格的乡村医生,这些医生不仅能独立处理常见病,还能通过沈佳怡搭建的远程系统,向国内专家发起会诊请求。有天深夜,L国一名孕妇突发难产,当地医生通过远程系统连线国内妇产科专家,在专家指导下顺利完成手术,母女平安。第二天,孕妇家属特意给医疗站送来了感谢信,信里写着:“夏国朋友带来的不仅是医术,更是生的希望。”
沈佳怡看着系统里传来的感谢信,摸着自己隆起的肚子,对叶紫涵说:“等咱们的宝宝出生,我想把这些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妈妈做的工作,能帮到这么多人。”叶紫涵笑着点头,给她递过一杯温牛奶:“我已经把这些案例整理成手册,下次医疗培训时发给更多人,让这份希望能传得更远。”
四合院的日子也愈发热闹。随着叶紫涵和沈佳怡的预产期临近,三家老爷子每天都要讨论“月子食谱”“婴儿用品准备”,林老爷子还特意在院子里搭了个葡萄架,说等宝宝出生,就能在架下乘凉;沈父则联系了京城最好的月嫂,提前安排好照顾事宜。念念每天都会趴在两人肚子上,跟未出生的弟弟妹妹说话,偶尔还会把自己的玩具偷偷放进婴儿房,说是“给弟弟妹妹的见面礼”。
这天,林天接到江山市委的电话,说联合国粮农组织要派考察团去江山,调研“智慧农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希望他能陪同接待。林天立刻答应,出发前,他特意去书房查看远程系统,沈佳怡笑着说:“你放心去吧,系统运行稳定,海外有任何情况,我和紫涵会第一时间跟你说。”
考察团在江山停留了三天,从智慧农业基地到产业对接中心,再到生产农机的企业车间,每到一处都赞不绝口。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感慨道:“江山市不仅实现了经济增长,还把发展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模式,这对全球发展中国家都有借鉴意义。”
考察结束时,代表向林天发出邀请:“希望你能在明年的联合国粮农大会上,分享江山和海外合作的经验,让更多国家看到‘共赢’的力量。”林天点头答应:“这不仅是江山的经验,更是夏国‘共同发展’理念的体现,我很乐意把这份经验传递出去。”
返回京城的路上,林天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心里满是憧憬。他知道,无论是江山的经济发展,还是海外的“共赢”事业,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国家、更多企业、更多人参与进来,一起书写“跨越山海、共筑希望”的篇章。
而四合院的葡萄架下,阳光正好,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香。叶紫涵和沈佳怡坐在藤椅上聊天,三家老爷子在廊下下棋,念念追着沈念安跑,远处传来保姆准备晚饭的声响。林天知道,这份温暖的家,这份并肩的事业,就是他前行的最大动力。无论未来有多少挑战,只要家人同心、朋友相助,他就能带着这份初心,在“双线战场”上继续坚定前行,让江山的繁荣与海外的希望,共同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