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省进入汛期的第三天,林天在查看各地市气象报告时,发现南部山区的降雨量已突破历史同期纪录,且未来一周仍有持续暴雨。他眉头骤然拧紧——南部山区地势陡峭,一旦发生山洪或山体滑坡,不仅会威胁村民安全,还可能冲毁赵家正在建设的物流枢纽和叶家的光伏电站施工点。
“必须提前防范。”林天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拨通了赵东来的电话。此时赵东来已调任汉江省公安厅副厅长,负责全省治安与应急管理协调。
“东来,南部山区的汛情你关注了吗?立刻调派警力,联合当地政府开展隐患排查,重点排查地质灾害点和低洼地带的村庄,该转移的群众必须提前转移,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林天的语气急促却沉稳。
赵东来立刻应声:“我已经让南部各市公安成立应急小组,现在就带队去现场。另外,我会协调消防、武警部队,在山区主要路段设置临时救援点,确保救援力量随时能调动。”
挂了赵东来的电话,林天又拨通了陆亦可的号码。陆亦可如今是汉江省发改委负责民生保障的处长,对物资调配和灾后重建经验丰富。
“亦可,你立刻协调省民政厅、应急管理厅,准备充足的救灾物资——帐篷、饮用水、食品要优先运往南部山区,尤其是已经确定要转移的村庄,必须保证转移群众有地方住、有饭吃。另外,联系省内的大型医院,组建临时医疗队伍,随时准备应对突发医疗需求。”
“明白!我现在就去对接物资仓库,确保两小时内第一批物资启运。医疗队伍我已经联系好了,都是有抗洪救灾经验的医生,随时能出发。”陆亦可的回答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沓。
安排完应急准备,林天又分别给叶无紫、赵阳打去电话:“无紫,立刻暂停南部山区光伏电站的施工,组织工人撤离到安全地带,同时派人加固施工设备,避免被洪水冲毁;赵阳,你让物流枢纽的施工团队,重点加固排水系统,提前转移仓库里的物资,尤其是即将发往农村的生鲜农产品,不能让救灾和民生物资受损失。”
“收到!我现在就去工地现场指挥撤离。”叶无紫的声音带着紧迫感。
“我已经让物流团队启动应急方案,物资转移和排水加固同步进行,保证万无一失。”赵阳的回应同样迅速。
放下电话,林天当即决定前往南部山区指挥防汛工作。秘书担心他的安全,劝道:“林书记,南部山区现在雨势很大,路况不明,要不您在省应急指挥中心远程调度?”
“不行,必须去现场。”林天拿起外套,“只有到了一线,才能知道群众的真实需求,才能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当林天的车抵达南部山区时,雨势已如瓢泼。赵东来正带着民警在转移最后一批村民,有的民警背着老人,有的搀扶着小孩,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看到林天到来,赵东来快步上前:“林书记,目前已转移群众1200多人,还有3个村庄的群众正在转移,预计两小时内完成。”
林天点点头,接过一把雨伞,跟着赵东来走进临时安置点。安置点里,陆亦可正指挥工作人员分发物资,老人们坐在帐篷里喝着热粥,孩子们在临时搭建的活动室里看书,秩序井然。
“阿姨,您家里的牲口都安排好了吗?”林天走到一位老人身边,轻声询问。
老人笑着点头:“民警同志帮我们把牲口赶到了后山的高地,还帮我们把家里的粮食搬了出来,啥都没丢,谢谢你们啊!”
就在这时,叶无紫打来电话:“林哥,光伏电站的工人都已撤离到安全区域,施工设备也加固好了,刚才山体滑坡冲毁了一段施工便道,幸好没人受伤。”
赵阳也传来消息:“物流枢纽的排水系统顶住了,物资全部转移到了高处,没有损失。我们还腾出了两个仓库,用来存放后续的救灾物资。”
林天松了口气,对着电话说:“辛苦大家了。接下来还要盯紧雨情,千万别掉以轻心。另外,等雨停后,立刻组织灾后重建,不能耽误光伏电站和物流枢纽的建设进度。”
雨势渐渐变小,夜色中,临时安置点的灯光温暖明亮。林天站在安置点的高台上,看着忙碌的民警、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又想起了赵东来、陆亦可他们不分昼夜的筹备——正是因为提前预警、提前部署,才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保障了群众的安全。
陆亦可走到林天身边,递来一杯热水:“林书记,您放心,我们已经制定了灾后重建计划,等汛情结束,就能立刻推进。”
林天接过热水,看着远处的山区,语气坚定:“天灾无情,但我们人有情、有准备。只要我们提前谋划、齐心协力,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此时的他更加清楚,治理一方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守护好一方百姓的平安。而这场防汛应急,也让汉江省的干部群众看到了林天“未雨绸缪、务实担当”的作风,更让苏烈、叶无紫等人明白,他们所做的产业布局,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与民生保障、应急防灾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扎根地方,赢得人心。
夜色渐深,防汛应急的工作还在继续,但所有人的心中都多了一份底气——因为他们知道,有林天这样的“领头人”,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一起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