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寇封搜罗战马组建的单骑轻骑兵,此刻终于派上用场。虽然单人单马的骑兵战力有限——真正精锐骑兵往往配备一人双马甚至三马,像背嵬军和玄甲军皆是一人双骑,故五百精锐可发挥千骑冲击力。在如此碾压优势下,荆州军根本组织不起有效抵抗,伤亡惨重。
此战结局,早在蔡瑁将战船驶入西陵水寨时便已注定。此刻岸边仅剩文聘率五千残兵负隅顽抗,其余三万余人尽数跪地请降。这也难怪,面对寇封麾下虎狼之师,这些早已丧失斗志的荆州士兵根本生不出反抗之心——既然水军同袍都已投降,主帅蔡瑁又被甘宁生擒,继续抵抗还有何意义?
最终这些部队全部归顺寇封。至于蔡中,未等陈到追问赵云下落,便已命丧乱军之中。
(
战斗逐渐停息,寇封令罗成、牛皋等人整编降兵,随后策马至阵前,饶有兴致地查探了文聘的数值。
“系统提示,文聘属性如下:”
**文聘**
武力:93|智力:85|统帅:84
政治:78|魅力:80|忠诚度:30
寇封阅罢暗喜,此人确是可用之材。
他深知争霸天下,无非争夺人口、贤才与钱粮。乱世之中,良将更显珍贵。寇封当即扬鞭高喊:
“文仲业!蔡瑁全军覆没,十万兵马尽数归顺,你率这五千残兵负隅顽抗,有何意义?”
“刘景升已逝,刘琮小儿岂能守住荆州?身为主将,难道要带着弟兄们白白送死?”
“何不归降?同为荆襄子弟,我必善待降卒。纵使你文聘愿以死尽忠,又该为谁效死?”
话音未落,文聘面色骤变。
他明白,此言一出,麾下士卒必会军心涣散。
是,皆是大汉子民,何必自相残杀?蔡瑁败亡,数万同袍都已归顺,区区五千人又能改变什么?
其实文聘对寇封颇有好感,根源在于其对刘备的厌恶——他始终认为刘备借居荆州,实为鸠占鹊巢。
自寇封出走大败关羽起,这位荆州名将便暗中关注。待其横扫荆南,文聘心底竟生出几分钦佩:
短短数月,强敌环伺之下开疆拓土,这岂是常人所能为?
【
自那时起,寇封已显露出王者之姿!
谁曾想,他文聘竟会败于寇封之手?
寇封所言不虚——刘表既亡,他文聘又该效忠何人?
那个被蔡瑁操控的傀儡刘琮?
罢了!与其追随庸主,不如解甲归田!
文聘回望身后五千士卒,长叹道:“都降了吧……给荆州留些血脉。”话音未落,他反手将长枪刺入黄土,颓然阖目。
寇封眼底掠过一丝笑意。文聘与太史慈不同:刘表死后,他便如史载那般随波逐流投曹,而今困兽犹斗,终是被大义与五千将士的性命缚住了手脚。
此降虽迫于形势,却更显其将帅本色——甘担背主骂名保全士卒,反倒衬出他骨子里的忠义。
文聘归顺,意味着蔡瑁十万大军烟消云散。说是“覆灭”或许言重,毕竟五六万荆州水军尽数倒戈。此战寇封先诈败诱敌,再半渡突袭,兼有猛将摧锋,擒将伏兵,打得行云流水。
究其根本,终究是蔡瑁轻敌酿祸。若他未轻视甘宁,若蒯越肯随军献策……可刘表一死,荆州世族早已分崩离析,哪还有当初同心同德的局面?
文聘归顺后,寇封终于忍不住问出心中疑惑:当时**和蔡中带兵追击刘备时,是否有一员将领死战断后?此人现在如何?
陈到急切插话:是赵云!常山赵子龙!
见文聘面露难色地叹气,二人顿时心头一紧。
寇封暗自思忖:莫非因为我的出现改变了历史轨迹,竟害子龙兄遭遇不测?一念及此,他眼中寒光乍现,咬牙道:刘备,这笔账我定要你血债血偿!
(作者附言:今日更新原来寇封误以为赵云战死沙场,而命其断后的刘备正是罪魁祸首。他对赵云始终怀有特殊情感——这既源于君主对良将的渴求,更因后世传颂的常胜威名。
无论是长坂坡七进七出,两救幼主;抑或汉水救黄忠,单骑退敌;乃至空营惊走曹操...这些传奇事迹都令他对这位无双战将充满敬仰。更令他不平的是,刘备始终未能让赵云尽展所长。
亲身经历三国时代后,寇封更深切体会到赵云的可贵。当初在刘备帐下,唯有赵云处处维护于他,更曾冒险求情。无论是基于历史评价,还是个人恩义,赵云都值得他全力相护。
此刻陈到更是目眦欲裂,怒视文聘喝问:快说!子龙究竟如何牺牲的?
见寇封、陈到怒容满面,文聘心知二人误解,只得苦笑道:
赵云未死。方才叹息,是惊叹此人之勇堪称当世无双。自吕布殁后,再未见这般骁将——单骑从我八万大军中突围而出!即便蔡中下令放箭,仍被他杀出重围,更成功阻截我军追击刘备。
至于其下落,我也不甚清楚。那日激战后便失去踪迹,只知他往荆北方向去了。
闻言,寇封与陈到相视而笑。陈到朗声道:子龙武艺超群,区区八万兵马岂能困住?无恙便好!
寇封却暗自思忖:赵云既未随刘备前往江东,莫非主臣已然分道?若真如此,岂非天赐良机?
恰在此时,系统提示音骤响:
叮咚!恭喜宿主击溃蔡瑁十万大军,获十五万声望值!
叮咚!触发抉择任务:
选项一:放弃招揽赵云,使其归隐山林,引发陈到不满。
选项二:随缘招揽,遣百姓寻访赵云下落。若成,可得幽云燕骑千人。
选项三:昭告天下重金礼聘赵云。若成,可得赵云效忠及白马义从三千。
寇封毫不犹豫选定第三项。
(
陈到虽擅练兵,却非统兵之才。杨再兴与罗成皆勇猛有余,可为先锋之将,难当主帅大任!
赵云虽不及绝世统帅,却足以执掌一军,正是寇封急需的骑兵统领!
若再配以天生契合赵云的白马义从,又将锻造出一支横扫天下的劲旅!
(acfi)总不能每逢征战,都让寇封亲自上阵指挥吧?
“唉,若能得一位绝世统帅相助,该有多好!”
思及此处,寇封心中对帅才的渴求愈发强烈。
确认赵云无恙后,寇封决定此战过后便放出风声,邀请赵云执掌白马义从。
说来也奇,荆州虽缺战马,寇封麾下骑兵却已颇具规模——两千普通铁骑、五百背嵬军、三千玄甲军,外加即将到手的三千白马义从。
即便这些精锐皆配双马,战马总数也已逼近万匹!
这股力量无论征讨江东、益州,抑或北伐中原,皆是一柄利刃。
更关键的是,寇封的骑兵皆为天下强军,或只有曹操的虎豹骑可堪匹敌。
三千玄甲军与五百背嵬军甚至有正面击溃十万大军的骇人战力——这才是寇封真正的底气!
战事方歇,各营已开始清点伤亡。
此役蔡瑁率十万大军来犯,寇封以八万水陆联军设伏,斩敌三万五千余,俘获荆州水军六万余人。余者或失踪,或溃逃。
除降卒外,更缴获五百余艘巨型战船。这般规模的战船,纵使荆南全力营造也需耗时经年。
这些战船足可载十数万之众,尽数编入水军。其中三百余艘完好无损,剩余稍加修缮亦能充作商船。
“大不了自组商队贩运精盐——这等营生,世人岂能参透?”
这些部署都得等到击退曹操后才能展开。除六万兵力外,缴获的战利品还包括近十万套铠甲兵器、数万张强弓与数十万支羽箭。这些物资正是寇封当前最急需的。
水战多以弓箭对射为主,这些 ** 箭矢实为重要战略资源。此役寇封部步卒阵亡及重伤三千,轻伤五千余;骑兵折损数百;水军战死及重伤两千,轻伤三千。重伤者多半难以存活,故计入阵亡数——当下医术实在有限。轻伤者休养半月即可重返战场,经历血战后必将更加骁勇善战。
此外还缴获大批粮草,足够十万大军三月之用。对寇封而言,这无疑是笔巨大财富。如今荆南物资充盈,未来一年半内再无匮乏之忧。正因如此,寇封才有底气正面迎战即将南征的百万曹军。
值得一提的是,蔡瑁被生擒、张允遭甘宁斩杀,荆州水师全军覆没。曹操即便南下,既无可用水军,更缺乏水战将领。这倒是个意外之喜——历史上周瑜用反间计除掉蔡张二人,才迫使曹操以铁索连舟。若无此事,曹操未必会行此险招。加之东南风起、黄盖诈降,可谓天时地利尽归东吴,终使百万曹军葬身火海。
即便寇封想依葫芦画瓢,也根本行不通。只要曹军驻扎赤壁,就与寇封毫无干系!
赤壁直面的是江东,而非荆南!
蔡瑁、张允及十万荆州水师的覆灭,等于斩断曹操一条臂膀。毕竟蔡瑁仍打算献出荆州投靠曹操,助其夺取天下。
如今荆州水师全军覆没,曹操再想横行长江已是痴心妄想!
想到此处,寇封顿觉轻松几分。否则那百万大军压境,实在令他如履薄冰,唯恐前功尽弃。
不过曹操南下在即,这六万降卒的出现也让寇封阵营暗流涌动。若直接将其编入军阵,敌我兵力相当,恐临阵倒戈;但若安置后方,又恐生变故。
莫非真要效仿白起杀降?可若如此,今后谁还敢归顺?
寇封一时进退维谷,只得暂且收缴降卒兵器铠甲,派兵看守。但这终究非长久之计,还需刘伯温谋划良策。
若能确保文聘忠诚,这批降卒或可一用。待战场清扫完毕,寇封便带着浩浩荡荡的俘虏返回江夏。
城内百姓见寇封又获大胜,还俘获众多敌军,无不欢欣鼓舞。有这样强大的主君坐镇,至少荆南百姓能过安稳日子。
只可惜那些阵亡将士的亲眷。但百姓们心里明白: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若连荆南子弟都不挺身保卫家园,所有人都难逃厄运。
一旦江夏城破,城外敌军必会让这里血流成河!
战局一旦恶化,绝非数千人伤亡能够收场,整座城池的上百万民众都将陷入灭顶之灾!
所幸寇封对战死将士的抚恤极为丰厚,足以保障遗属生活无忧,让英魂得以安息。
当蔡瑁率十万大军进犯荆南的军报传来,江东孙权与中原曹操的目光同时聚焦长江流域。
若蔡瑁得胜,曹操鲸吞天下的霸业便可水到渠成。反之若寇封兵败,荆南尽归蔡瑁之手,待曹操铁骑南下之时,江东必成俎上鱼肉。唯独蔡瑁兵败,江东方能延续生机。
此刻坐拥六郡的孙权内心矛盾交织——既担忧寇封兵败殃及江东,又盼着这个宿敌早日覆灭。
驻守柴桑操练新军的周瑜,却从容不迫地向主公进言:曹操在北方厉兵秣马,南下之日不远。此刻寇封绝不能有闪失,纵有血海深仇,大敌当前我江东与荆南实为命运共同体。若寇封这屏障崩塌,江东末日亦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