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沈清弦循规蹈矩,跟着马科长去经开区跑了两家企业,进行常规的现场检查。她表现得像个认真好学的实习生,多听多看少说话,将发现的数据差异深深埋在心里,等待合适的时机。
马科长对她似乎还算满意,偶尔会指点一下核查要点,但涉及关键判断时,总是含糊其辞,让她“多看多学”。
周四下午,马科长去市里开会,沈清弦被安排去局里的档案室,查找一份几年前关于节能减排的专项政策文件作为参考。
区发改局的档案室比街道的气派多了,恒温恒湿,一排排密集架整齐肃穆。管理员是个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在整理一堆旧卷宗。
沈清弦说明来意,老太太慢悠悠地指了个区域让她自己找。在查找的过程中,沈清弦注意到老太太正在整理的,正是五六年前一批重点项目的验收材料。她心中一动,假装随意地搭话:“阿姨,整理这些旧档案挺辛苦的吧?”
老太太抬起头,笑了笑:“习惯了。这些都是宝贝啊,别看旧了,有时候查个旧账,还真离不开它们。”
“是啊,”沈清弦附和道,趁机引导话题,“就像现在搞节能减排核查,要是能找到以前类似问题的处理案例,就好参考多了。”
老太太似乎打开了话匣子:“可不是嘛!哎,说到这个,我想起来大概五年前,也搞过一波新能源补贴项目的核查,当时也查出不少数据对不上的问题……”她压低声音,“有些企业啊,为了拿补贴,虚报产能和能耗数据,手段多着呢。后来处理了一批,但水到底多深,谁说得清哦。”
沈清弦心中剧震,表面却不动声色:“还有这种事?那当时的核查结果肯定很严格吧?”
“严?”老太太摇摇头,叹了口气,“雷声大,雨点小呗。最后还不是……唉,不说了不说了,都是老黄历了。”她似乎意识到说多了,赶紧打住,继续低头整理档案。
但这句话,已经给了沈清弦至关重要的提示!历史很可能在重演!现在的能耗数据问题,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背后可能牵扯到更庞大的利益链条,甚至可能有“前科”可循。
她谢过老太太,找到需要的政策文件后,离开了档案室。回到工位,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老太太无意间透露的信息,与她自己发现的数据差异相互印证,指向了一个更严重的可能性。
下班前,她回到工位,发现电脑键盘下,压着一张折叠的A4打印纸。她警惕地环顾四周,无人注意。她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没有署名的打印字:
“新人少管闲事,方能长久。”
冰冷的警告,如同一条毒蛇,悄无声息地缠上了她的脖颈。她刚刚在档案室逗留打听,这么快就有人递来了纸条?这说明,她的一举一动,确实在严密的监视之下。
沈清弦将纸条揉成一团,紧紧攥在手心。恐惧之余,一股更强的斗志被点燃。对方越是警告,越是说明她找对了方向!这个数据迷局,她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