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燕州刚过惊蛰,柳枝抽了新绿。
凌小渊坐在教室里听数学课,桌肚里的手机却震了好几下 —— 全是凌哲发来的消息,语气一次比一次急:
“大师,经开区的工厂快成烂摊子了!材料合成车间的反应炉总卡壳,生产线的机械臂对接不上合金部件,再这么拖下去,东升那边要催进度了!”
放学路上,凌小渊攥着手机,脑子里已经过了一遍症结 —— 凌智汽车的核心技术(车机系统、新型合金、防腐涂料)都是蓝星没有的新东西,工厂建设团队按传统汽车厂的经验来搭生产线,自然处处碰壁。就像让小学生做初中生的题,得把复杂的新技术拆解成他们能落地的流程,才能解决问题。
回到家,凌小渊没先去地下实验室,而是在房间里给凌哲回了条加密消息:【战术分析大师:明天上午十点在工厂会议室开会,我远程带技术方案,你让工厂所有工程师、东升的技术团队都到现场。】
凌哲的回复先跳了出来:【哲哥:好!我马上通知所有人!】
过了大概十分钟,凌哲又发来一条:【哲哥:刚跟东升的王董确认,他说想让他们集团的幕后技术顾问也远程参会,帮着一起把关技术细节 ,行政人员会议室的设备都调试好了!】
凌小渊看着 “东升幕后技术顾问” 几个字,指尖顿了顿 —— 他忽然反应过来,这位 “顾问” 不就是自己吗?
果然没多久王董就通过加密账号发来了信息,【凌顾问,有一场重要技术会议需要您来把把关。您放心,不需要您本人来,到时候我们提供设备,你远程过来参与就好!】
作为东升的技术顾问,凌小渊答应了王董的要求。
现在好了,要自己跟自己 “远程配合” 了。没办法,只能让幽核帮忙。
当晚,凌小渊在实验室里让幽核生成两个独立的虚拟人形象,一个设定成中等身材、穿灰色工装、戴黑色口罩的中年人,眼神温和,负责主讲技术方案(这是他自己的虚拟形象);
另一个则按爷爷凌耀祖老照片里的样子改了改 —— 戴老式蓝色工人帽,架着电焊墨镜,下半张脸也遮着口罩,只露出发皱的眼角(由幽核操控,语气得沉稳、略带沙哑,正好契合 “资深顾问” 的气质)。
他还特意跟幽核交代:“只在关键时候附和几句,别抢话,保持‘幕后顾问’的神秘感。”
第二天(周六)上午九点五十,凌小渊坐在实验室的全息操作台后,指尖轻点屏幕,两个虚拟人头像分别接入加密会议通道。
与此同时,工厂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 —— 凌哲坐在主位,身边是工厂的总工程师,对面是东升集团的技术团队,长桌上摊满了画满批注的生产线图纸,正中央的大屏幕连接着远程信号,前排还放着一台打开的笔记本电脑,专门留给东升的 “幕后顾问”。
十点一到,凌哲敲了敲桌子:“人都到齐了,麻烦大师开始吧。”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主屏幕亮了起来,穿灰色工装的虚拟人出现在画面里,声音经过处理,变成了中性的电子音:“先看材料合成车间的改造方案,重点说反应炉的问题。”
屏幕上立刻弹出三维图纸,虚拟人伸手在空中划了划,图纸放大到反应炉内层:“之前卡壳是因为传统反应炉的温度控制精度不够 —— 新型合金需要 1523c的恒温环境,误差不能超过 ±1c。我设计了一款新型温度传感器,灵敏度是蓝星现有产品的三倍,你们可以拿着我的设计图让供应商改进;另外,我在反应炉外层加了三层高纯度石墨烯复合隔热层,能把温度波动控制在 0.5c以内。”
有个戴眼镜的工程师举了举手,声音清亮:“大师,高纯度石墨烯复合层我们没试过批量用,成本会不会太高?还有,新型传感器供应商能按时做出来吗?”
没等主屏幕的虚拟人开口,前排的笔记本电脑突然亮了,穿工人帽的虚拟人出现在屏幕里,声音有点沙哑:“成本能降 —— 用蓝星的镍基合金掺 3% 的石墨烯,就能达到同等隔热效果,我之前给东升的发动机做过类似改良,供应商那边有成熟的加工渠道;至于传感器,设计图里留了兼容现有生产线的接口,供应商只要调整模具,一周就能出样品。”
工程师愣了愣,低头翻了翻手里的图纸,果然在角落看到了接口标注,随即点头记下来。凌小渊在实验室里勾了勾嘴角 —— 幽核连他之前给东升的技术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倒省了他圆谎。
接下来讲生产线,主屏幕的虚拟人调出自动化流程动画:“车身焊接线用六轴机械臂,每个臂端装分子级定位器,能解决合金部件对接偏差的问题;涂装线要加两道预处理工序,先喷防腐底漆,再喷纳米涂层 —— 重点是烘干温度,必须控制在 80c,传统的 120c会破坏涂层的树脂成分。”
动画演示到涂装环节时,东升的技术总监皱了皱眉:“80c烘干会不会太慢?按传统流程,这条线一天只能产 50 台车,我们的目标是 100 台。”
“不会慢。” 主屏幕的虚拟人立刻解释,“我在烘干房加了红外辅助灯,配合 80c的恒温环境,烘干效率能比传统工艺快 20%,而且涂层附着力会更强 —— 你们可以先做小批量测试,数据不会骗人。”
话音刚落,前排笔记本里的工人帽虚拟人又补了句:“我看过涂层的样品检测报告,80c是最佳温度,既保质量又提效率,这设计考虑得很周全。”
会议室里的议论声渐渐小了,连一直皱着眉的工厂总工程师都松了表情,低头在图纸上圈画起来。两个小时的会议结束时,所有工程师都拿着记满笔记的图纸,凌哲还拍了张现场照片发过来,配文:“大师,所有人都服了!王董刚才还在群里说,有两位顾问把关,他放心得很!”
凌小渊关掉虚拟人界面,揉了揉眼睛 —— 还好有幽核帮忙,不然自己一个人还真难兼顾两个角色。他起身走向实验室中央的智脑区域,今天还有件重要的事要做:启动 “超级凌”。
智脑核心部件早在一周前就调试完成,外壳是用新型合金做的长方体,表面刻着细密的电路纹路,像裹了层银色的蛛网。凌小渊走到半米见方的智脑安装槽前,指尖碰了碰槽壁的接口 —— 淡蓝色的光纹立刻亮了起来,像在欢迎核心部件。他小心翼翼地把智脑核心嵌进槽里,刚推到底,就听见 “咔嗒” 一声轻响,接口自动咬合,槽壁的指示灯从慢闪的绿光变成了常亮的蓝光。
“启动智脑,命名‘超级凌’。”
凌小渊对着空气说,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
下一秒,智脑安装槽上方突然亮起淡蓝色的全息投影,一个穿着深蓝色工装的青年缓缓浮现 —— 身高跟成年后的爷爷差不多,肩膀宽宽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脸上带着腼腆的笑,眼神却很亮,跟凌耀祖相册里那张二十岁时在机械厂的照片一模一样。
这是凌小渊特意设定的 —— 爷爷总说,年轻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能设计机器的工程师,可惜后来一直在车间当小组长,没机会碰设计。现在,他想让 “超级凌” 带着爷爷的样子,守着这个实验室,也算圆了爷爷的梦。
“智脑‘超级凌’已启动,正在联动实验室各区域设备。” 青年的声音响起,温和又有力,跟爷爷说话的语气有七分像。
凌小渊抬头看着投影,心里暖暖的。他看着 “超级凌” 的影像飘到藻类反应器旁,屏幕上立刻跳出数据:【藻类反应器状态正常,产氧速率 120L \/ 天,可满足实验室 24 小时供氧】;又飘到量子硬盘柜前,硬盘的数据流节奏明显变快:【量子硬盘已接入智脑,数据读取速率提升 30%】;最后停在能源区,微型冷聚变反应堆的淡紫等离子体转得更稳了:【能源系统无异常,储能 100%,已做好响应您指令的准备】。
“实验室所有设备已完成联动,仅接受您的指令调度。”“超级凌” 的影像回到凌小渊面前,微微点头,“是否需要现在检测实验室的安防系统?”
凌小渊笑着摇头,刚想说些什么,实验室的通讯器突然传来幽核的提醒:“晚饭时间到了,方姨已经在客厅喊你两次了,再不上去,她该拿备用钥匙下来找你了。”
凌小渊应了声 “知道了”,最后看了眼 “超级凌” 的全息影像 —— 青年工装的淡蓝色光芒还在柔和闪烁,像在无声告别。他转身走向电梯,指尖在控制面板上按了 “1” 键,心里忽然冒出个念头:要是以后爷爷偶然走进实验室,看到这个长得像年轻时自己的智脑,会不会笑着说 “这小伙子,看着就懂机器”?说不定还会拉着 “超级凌”,讲当年在机械厂当小组长时的趣事呢。
刚走出地下储物间,就看到奶奶端着一碟热气腾腾的青菜从厨房出来,见他过来,立刻招手:“今天特意给你炖了排骨汤,初三学习紧张,作业写得晚,可别光靠零食填肚子,身体垮了怎么行?”
凌小渊笑着坐到了桌前,看着碗里满满一勺排骨,心里软乎乎的。他低头舀了口汤,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
—— 终于可以安心做个普通的中学生了。毕竟现在,地下有 “超级凌” 守着实验室,日常琐事又有幽核帮他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