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结束,飞行员们如同离弦之箭,冲出简报室,奔向停机坪。
地勤人员已经忙碌起来,在进行最后的检查。
飞行员们敏捷地攀上舷梯,滑入座舱。
“启动引擎!”
命令下达。
“轰——嗡嗡嗡——!!”
艾利森V-1710发动机和莱特R-2600旋风发动机的咆哮声次第响起,巨大的轰鸣瞬间淹没了机场的一切声音!
螺旋桨高速旋转,搅动起漫天尘土。
庞大的机群开始依次滑出,转向主跑道,如同蓄势待发的猛兽。
阳原县城西侧,前沿观察所。
江岳掏出怀表,啪地一声打开表盖,目光紧紧盯着跳动的秒针。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远处城头上偶尔闪动的望远镜反光,提醒着敌人依旧在警惕。
王大山团长有些焦躁地搓着手,不时抬头望天。
史密斯上尉则显得很平静,靠在堑壕壁上,检查着自己的相机。
约翰上士戴着耳机,全神贯注地倾听着电台里的静电噪音和偶尔传来的、模糊的英语通话片段。
十五分钟过去了。
江岳再次举起望远镜,向西边的天际线望去。
湛蓝的天空下,起初只是几个细微的黑点。
但很快,黑点迅速放大,伴随着低沉而越来越响的引擎轰鸣声,如同滚雷般从天边压迫而来!
至少二十架!庞大的机群赫然出现在视野中!
飞在最前面的是体型修长、线条流畅的p-51“野马”战斗机,它们如同忠诚的护卫,在高空盘旋,组成了警戒圈。
紧随其后的,是体型魁梧、双垂尾特征明显的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
它们排成整齐的攻击编队,阳光在铝制蒙皮上反射出冰冷的光芒,机腹下的弹舱门已经缓缓打开,露出了里面狰狞的炸弹!
“来了!”
王大山团长猛地直起身子,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
他周围的战士们也纷纷从战壕里探出头,震惊地望着这前所未见的庞大机群。
约翰的耳机里传来了清晰的对话声,他立刻对着送话器,用平稳的语调重复并确认目标:
“秃鹫编队,这里是利爪一号。
目标在你机正前方,阳原县城,东南段城墙。
可见城墙垛口及日军旗。无友军靠近。
重复,目标东南段城墙。可以攻击。”
空中,b-25编队的长机微微调整了航向,机头对准了下方的阳原县城。
没有多余的动作,轰炸开始了!
领头的b-25率先进入俯冲航线,虽然不是垂直俯冲,但那带着明确攻击意图的姿态依然充满了压迫感!
紧接着,一架接一架的b-25紧随其后,如同扑向猎物的鹰群!
“咻——呜——”
重型航空炸弹脱离弹舱时特有的、令人心悸的尖锐呼啸声,瞬间撕裂了空气,盖过了引擎的轰鸣!
一枚、两枚、三枚…… 至少十几枚黑乎乎的炸弹,如同来自死神的请柬,沿着优美的抛物线,精准地砸向那段被锁定的城墙!
江岳、史密斯、王大山,以及观察所里所有的目光,都死死盯住那段城墙!
“轰隆隆隆——!!!”
第一枚500磅(约227公斤)高爆弹准确地命中了城墙中段!
巨大的橘红色火球猛然腾起,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坚固的夯土城墙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巨拳狠狠砸中,瞬间坍塌下去一大块,砖石土木如同玩具般被抛向空中!
这仅仅是开始!
“轰!轰!轰!”
接二连三的炸弹如同雨点般落下,几乎覆盖了那五十米长的城墙段!
地动山摇!
连续的剧烈爆炸声汇聚成一片毁灭的交响乐!
浓黑的硝烟混合着泥土、碎砖和说不清的杂物冲天而起,形成一团不断膨胀的死亡烟云!
那段原本还算完整的城墙,
在如此密集而精准的轰炸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土崩瓦解!
城墙上的鬼子哨兵、机枪工事,连同上面的膏药旗,在第一波爆炸中就被撕成了碎片,或者被后续的冲击波和坍塌的墙体彻底埋葬!
爆炸的气浪如同实质的墙壁,即使远在几百米外的观察所,也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灼热和强烈的震动,尘土簌簌落下。
高空之中,p-51“野马”机群依旧在冷静地盘旋,飞行员们锐利的目光扫视着更广阔的空域,警惕着任何可能出现的“隼”式战机。
然而,阳原上空,除了美军机群,一片干净。
轰炸仅仅持续了不到两分钟。
当最后一架b-25投完炸弹,优雅地拉起身形,重新爬升加入编队时,下方的阳原县城东南角,已经彻底变了模样。
一段长达数十米的巨大豁口,如同被巨兽啃噬过一般,狰狞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豁口内外,满是断壁残垣和燃烧的碎木,原本的城墙防御工事荡然无存。
浓烟和尘土尚未完全散去,但透过豁口,已经能隐约看到城内惊慌失措跑动的模糊身影。
约翰上士冷静地对着电台报告:
“秃鹫巢穴,利爪一号报告。
轰炸任务完成。
观测到直接命中至少八枚,目标城墙段已完全摧毁,形成有效突破口。
未观测到敌军空中反击。完毕。”
他放下送话器,看向史密斯和江岳,点了点头。
王大山团长看着那巨大的缺口,愣了几秒钟,猛地反应过来,脸上瞬间涌上狂喜,他狠狠一拍大腿,声音吼得震天响:
“他娘的!炸得好!炸得好啊!同志们!看到没?鬼子的乌龟壳碎啦!司号员!吹冲锋号!给老子冲进去!”
……
接下来的几天,大同机场我军停机坪上异常忙碌。
粗犷结实的“三头怪”战机频繁出动,它们肩负着为总攻张家口创造条件的特殊使命
——既要有效打击敌人,又要巧妙实施战术欺骗。
与美军严格遵循地面引导的模式不同,“三头怪”机群展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它们以双机或四机小编队形式,携带着沉重的炸弹,呼啸着扑向张家口外围。
这些由陈大雷、王根生等经验丰富的八路军飞行员驾驶的战机,行动极具章法。
它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战前反复研究的情报,精准扑向预定目标:
一座建立在关键路口、对我军后续推进构成威胁的砖石碉堡;
一片位于城郊、驻扎着日军预备队的兵营营房;
一处隐蔽在山坳里、疑似囤积物资的临时仓库。
轰炸效果如何,这些目标,并没有观察员记录,只能后续由游击队前往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