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团长立即立正,师长再次扫视一圈,把目光停在李云龙身上,
“李副师长!你的一纵休整已近两月,求战心切,士气可用!攻坚大同的任务,就交给你!”
李云龙眼中瞬间爆发出炽热的光芒,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他猛地挺直腰板,声音洪亮:
“是!师长!保证完成任务!就是块铁疙瘩,我也给他砸碎了!”
师长微微颔首,随即目光转向丁伟、胡士民、程瞎子,语气变得更加冷峻肃杀:
“但是!柴山四郎绝不会坐以待毙!太原的筱冢义男、张家口、绥远的驻蒙军,必定倾尽全力来援!能否顺利拿下大同,关键在于二纵能否顶住敌人的增援!”
他手指如刀,在地图上划出三条线:
“丁伟!”
“到!”
丁伟立正。
“新一团,目标雁门关!那是太原鬼子北上的咽喉!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把太原来的鬼子,给我死死堵在关外!
依托天险,构筑纵深防御!没有命令,一步不许退!能不能做到?”
“能!新一团就是钉死在雁门关上的钉子!人在关在!”
丁伟斩钉截铁。
“胡士民!”
“到!”
“柴沟堡至天镇谷口!是张家口方向援敌的必经之路!你的七七一团,给我利用谷道狭窄的地形,层层设防,节节抗击!
像剥笋子一样,把鬼子的锐气、兵力,一层一层给我剥掉!耗光!迟滞他们的每一步推进!明白吗?”
“明白!保证让鬼子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
胡士民目光坚毅。
“程士铭!”
“到!”
程瞎子站得笔直。
“丰镇至集宁,霸王河河谷!这是驻蒙军骑兵、装甲车快速驰援最可能的通道!
地势相对开阔,你的七七二团,任务最艰巨!
必须利用好河道、冰面、村庄废墟!梯次阻击,组织交叉火力网!
给我把鬼子的机动性摁死在河谷里!地方游击队会全力配合你们袭扰!告诉我,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师长的目光紧紧锁住程瞎子。
程瞎子深吸一口气,镜片后的目光闪过一丝凝重,但语气无比坚定:
“有!七七二团全体指战员,誓死完成任务!绝不让鬼子骑兵和铁王八轻易踏过霸王河!”
命令下达完毕,窑洞内一片肃杀。
李云龙看着三位即将奔赴最险恶战场的团长,尤其是程瞎子提及的“铁王八”和开阔地形,一股强烈的情绪涌上心头。
他忍不住上前一步,对着师长,也对着丁伟三人,声音洪亮,带着浓重的江湖气息,也带着副师长的担当:
“老丁,老胡,老程!你们这回,可是替咱一纵挡刀子啊!我李云龙带着一纵主攻大同,这是锅肥肉,这心里……嘿嘿……实在有些过意不去!”
他指着地图上的大同城,斩钉截铁地承诺:
“等大同城打下来,城里的缴获,甭管是鬼子的大炮、重机枪、弹药库、粮库、药库!我李云龙代表一纵表个态:优先补充你们三个团!
尤其是打坏了的重家伙,给你们换好的!
你们在外面流血牺牲啃骨头,打下大同的缴获,就是给你们磨快刀、补身子的!
这规矩,老子定下了!谁不同意,就是跟我李云龙过不去!”
这番话情真意切,丁伟和胡士民眼中都流露出动容。
程瞎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师长严厉的声音打断。
“李云龙!”
师长一声低喝,目光如电般射向他,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一丝怒其不争的责备,
“你是副师长!是纵队司令!不是山大王!你的心思,现在应该全部、唯一地放在如何砸开大同城上!
别以为大同好打,几千年的古城,历来兵家重地,你凭什么认为这是块软香不塞牙的肥肉?”
师长的语气如同重锤,字字敲在李云龙心上,也敲在在场每个人的心头:
“丁伟、胡士民、程士铭他们的任务,是关乎全局的阻击!是流血牺牲的硬仗!
这仗打好了,会改变全国的抗战形势,打不好,我们都要回山沟沟里打游击,你现在倒想的是怎么分东西?简直是本末倒置!”
师长上前一步,逼视着李云龙,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
“我告诉你!现在!把你脑子里那些江湖义气、排排座、分果果的念头,给我彻底扔掉!
你的任务只有一个:集中全部力量、全部智慧,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攻克大同!
你早一分钟砸开大同的城门,丁伟他们在雁门关、在柴沟堡、在霸王河,就能少牺牲一个战士!整个战役就能早一刻锁定胜局!”
他猛地一挥手,斩钉截铁:
“贻误战机,导致任何一路援敌冲破阻击,影响了大局,我要执行军法!听清楚没有?!”
“听清楚了!”
三位团长同时吼道。
师长的训斥如同冰水浇头,让李云龙瞬间清醒。
他脸上的激动和“义气”消失无踪。
他挺直胸膛,对着师长,用尽全身力气吼道:
“是!师长!我明白了!保证完成任务!一纵全体指战员,豁出命去,也要用最快的速度砸碎大同城!绝不让外围兄弟部队的血白流!”
“好!”
师长这才收回凌厉的目光,环视众人,
“这一仗,我就拜托各位了!出发!”
“是!”
丁伟、胡士民、程瞎子齐声应道,向师长和李云龙敬礼后,毫不犹豫地转身冲出窑洞,翻身上马,带着各自的警卫员,向着那三条即将被血火染红,爆发惊天大战的阻击线疾驰而去。
大同城西五里。
一处视野开阔的土丘后。
寒风卷着煤灰扑面而来。
师长、李云龙、赵刚以及江岳,站在坡后,已经能够看到前方灰蒙蒙、城墙高耸的大同城轮廓。
远处偶尔传来零星的枪声,更添肃杀。
“报告!120师独立支队宋支队长到了!”
警卫员报告道。
一个身材敦实、面色黝黑、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军装的中年汉子大步流星地走来,身后跟着几名同样精悍的警卫员。
他正是活跃在大同周边、令日伪军头痛不已的120师独立支队宋支队长,人称宋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