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不太明白吗?”玲子有些无奈,“我都讲了好几遍了,还是没说明白嘛。”
“讲得已经很清楚啦,我们都听懂了。”宇辰赶忙安慰玲子,“我们想在大同转转,你觉得去哪儿好呀?”
“那可去的地方多啦!”玲子又兴奋地大声说道,“除了那些大家都知道的有名景点,我哥说,来大同有三个地方一定得去,就是善化寺、明堂,还有大同博物馆,而且这几个地方都是免费参观的。我哥在这方面可是行家。”
“善化寺、明堂?我都没听说过呢。”宇辰说道,“离这儿远吗?”
“都不远。善化寺就在古城里南城门旁边,明堂虽说在城南,但离南城门也很近。”玲子热情满满地介绍着。
“其实这两个地方名气都不小呢。”梦瑶对宇辰说道,“善化寺和华严寺齐名,明堂的名气就更大了……”
“哦?”宇辰一脸疑惑地问道。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说的就是这个明堂呀。”梦瑶看着宇辰,“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吗?”
“哦,”宇辰这才恍然大悟,“不知道。”
“哈哈,”玲子笑出声来,“真有意思!你们可以先去华严寺广场逛逛,那儿可热闹了。”
“行,那我们就先去华严寺广场。”梦瑶应道。
二人说走就走,宾馆位于古城墙东北角不远处,梦瑶和宇辰随即打了辆出租车,直奔华严寺而去。
谈及大同这座城市,一个颇有意思的话题便浮现出来:
在大同,哪怕穿梭于繁华的大街小巷,也能发现令人惊喜的细节——这里的交通费用十分亲民。
乘坐出租车,起步价仅需七元。要是与几位朋友一同乘车,人均费用更是低得超乎想象,有时甚至比坐公交还划算。
大同的公交收费也很合理,在酷热难耐的夏天或寒冷刺骨的冬天,因需开启空调,会加收一元费用,但整体而言依旧经济实惠。而在春秋季节,无需使用空调时,票价就只需一元。
说起大同的气候,春秋两季总是格外短暂,仿佛还没好好领略那份清爽舒适,冬天便悄然来临。就像有一年,国庆黄金周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常常让人措手不及。
所以,计划来这座古老而迷人的城市游玩,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多带些御寒衣物,以抵御凛冽寒风。
然而,正是这样极端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大同人独特的性格。他们天生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另外,还有个鲜为人知却温暖人心的事儿。
大同的出租车司机们,虽没有官方要求,却默默承担起一项特殊职责——担当对外友好大使。
他们总是热情满满地向每一位外地游客介绍家乡的着名景点、地道美食以及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份源自内心、渴望分享美好的真诚态度,充分彰显了大同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包容胸怀。
大同,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市,在岁月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它曾是北魏帝国的核心腹地,是辽金王朝的重要陪都,更是明清时期至关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见证了无数辉煌的历史篇章。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里成为了中国各民族交融共生的大舞台,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明景象,展现出边疆地区特有的包容与活力。
从古至今,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众多游牧部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属于他们的传奇,为大同增添了浓郁的异域风情与鲜明的时代印记。
出租车行至古城墙东北隅的交叉口,随后转向南方。
极目远眺,一幅壮观宏伟的景象映入眼帘:
东段城垣巍峨耸立,坚固而挺拔,尽显磅礴气势。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座城楼如忠诚的卫士般静静伫立,千百年来始终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抵御着外敌的侵犯。
宇辰正好奇地凝视着远方,不经意间,他的目光被城墙外一座孤独耸立的高台所吸引。“师傅,请问那个单独的平台是什么呀?”他向身旁经验丰富的司机发问。
“哦,那是控军台。”司机迅速回应道,“从明代起就有了,城墙四个角墩的外围各有一座。”
随着交谈的深入,宇辰对控军台的功能愈发好奇,忍不住继续追问:“这控军台具体有什么特殊作用呢?”
司机师傅立刻以专业的口吻解释道:“控军台与城墙角墩之间有着巧妙的布局。它们相隔不远且相互对应,通过搭建临时踏板实现连通。一旦遭遇敌方攻击,驻守的将士们能够灵活调动,从不同方向发起攻击,从而形成交叉火力网,大大增强了防御抵抗能力。”
听完如此详尽的讲解,宇辰不禁赞叹道:“师傅,您可真是知识渊博啊!这么复杂的军事策略,经您一说,通俗易懂。”
“没办法,不专业不行啊。刚开始有游客问我:‘师傅,大同城墙有多高啊?’我答不上来,脸都红了,觉得愧对人家这声‘师傅’。回去赶紧查资料,弄明白了。结果下回又有游客问:‘师傅,大同城墙面积有多大呀?’我又答不上来,脸又红了。回去再查,这才知道。还有游客问:‘师傅,大同城墙有啥特点啊?’我还是答不上来,脸都红透了,回去继续查,这才搞清楚。”
“哈哈哈,师傅,您可真有意思。”梦瑶笑着说道。
“这可不是逗乐,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司机师傅一脸严肃地说,“得学以致用。我们有个开出租车的徐师傅,为了方便接待外宾,还自学了英语呢。”
“没错没错。”宇辰赶忙附和,“师傅,那您给我们讲讲大同城墙的特点呗。”
听到这话,司机师傅顿时来了兴致,热情满满地开始详细介绍起来:“要说咱们大同的古城墙啊,它的整体轮廓呈标准的四方形,这可是遵循明朝时期的建筑规制。要知道,北魏时期遗留下来的城墙遗迹,形状更偏向矩形,而且范围比现在的要广阔一些。”
正是: 烽烟过眼,昔日边防铸铁壁;岁月无声,今朝文旅绘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