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气小成:元气为驾,清风作马
第一章:气御周身,初踏云阶
清玄峰的晨雾还未散尽时,楚根已立于观星台边缘。他脚下没有踏任何法器,周身却萦绕着一层淡淡的五色光晕,整个人竟离地半尺,悬浮在青石板上方。
这是他踏入练气境第三个月的清晨,也是他第一次真正做到“驾驭天地元气”。
“气御之妙,不在‘力’,在‘顺’。”清玄长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中握着一枚“引气玉”,玉中流淌的元气与楚根周身的光晕隐隐共鸣,“天地元气如江河,你不是要逆水行舟,是要成为舟上的舵手,借水流之力,行己欲之路。”
楚根微微调整体内法力,脚下的五色光晕波动了一下,整个人向前飘出丈许,稳稳落在观星台的第二级台阶上。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天地间的元气如无数细微的丝线,被他的法力牵引着,在脚下织成一张无形的网——这张网托着他的身体,随他的心意移动。
三个月前,他刚入练气境时,驾驭元气还磕磕绊绊。第一次尝试“御气步”,刚离地寸许就摔了个踉跄;想用元气托举重物,结果法力失控,把剑庐的石桌掀翻。但凡体圆满的肉身给了他极强的掌控力,加上锻剑时练出的“入微感知”,他对元气的驾驭进步极快。
“试试‘踏气行’。”长老指向观星台最高处的云阶,“那台阶被云气笼罩,寻常练气弟子需借法器才能上去,你且用自身法力,顺着云气中的元气脉络走一趟。”
楚根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那被白雾化的云阶上。他运转《蜀山练气诀》,将法力散入周围的云气中,像触须般探寻着元气的流动轨迹。很快,他便“看”到云气中藏着一道清晰的元气脉络,如银线般从山脚延伸至顶端。
他抬脚踏出,脚尖精准地落在元气脉络的节点上。每一步落下,都有一股柔和的元气从脚下涌来,托着他向上,云气在他周身自动分开,露出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径。
观星台的云阶共九十九级,寻常弟子需半个时辰才能走完,楚根却只用了一炷香。当他站在最高处的平台时,脚下的云气如潮水般退开,露出下方绵延的蜀山群峰,云海在他脚下翻腾,天地元气如呼吸般与他共鸣。
“练气小成,成了。”长老的声音带着笑意,从云阶下传来,“你这驾驭之术,已摸到‘气随心动’的边了。”
楚根低头望去,只见自己周身的五色光晕已与周围的云气融为一体,分不清哪是自身法力,哪是天地元气。他忽然明白:驾驭元气的最高境界,不是“掌控”,是“融入”——让自己成为天地元气的一部分,借天地之力,行己身之道。
回到剑庐时,老王正对着一柄断剑发愁。那是柄三阶灵兵“裂山斧”,斧柄被妖兽的蛮力震断,斧刃却完好无损,修复起来极费功夫,尤其是要让断裂处的元气脉络重新连通。
“小子,来帮个忙。”老王招手,“用你的气御之术,把这斧柄的元气脉络顺顺。”
楚根接过裂山斧,指尖搭在断裂处。法力顺着指尖涌入,如细流般渗入斧柄的木纹中,一点点梳理着紊乱的元气。他没有用蛮力强行贯通,而是像引导水流绕过礁石般,让元气顺着斧柄原有的脉络,自然地向断裂处汇聚。
半个时辰后,断裂处的木纹竟泛起淡淡的光泽,原本滞涩的元气重新流动起来。老王拿起玄铁锤,小心翼翼地将一段新的灵木接在斧柄上,楚根则同时引导着两段斧柄的元气相互交融,形成新的脉络。
“成了!”老王敲了敲斧柄,发出清脆的响声,“你这手‘顺气’的本事,比剑庐的老匠师都强。以后修复灵兵的活,也归你了,给你双倍工钱。”
楚根笑了笑,没有拒绝。修复灵兵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种灵兵的元气脉络都不同,有的如剑般直,有的如斧般刚,有的如鞭般柔,这逼着他钻研更多元气驾驭的法门,让他的“气随心动”越发纯熟。
傍晚时分,楚根坐在自己的小院里,看着清风剑在月光下泛动的光晕。他拿起剑,试着将驾驭元气之术融入剑法。
清风剑出鞘,带起一阵柔和的风。楚根没有刻意挥剑,只是让法力顺着剑身上的风纹流转,引导着周围的天地元气。剑身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自动划出一道道圆融的弧线,时而如清风拂过水面,时而如流云缠绕山峦,每一剑都引动着天地元气,却不见丝毫刻意。
“剑随气走,气随心动。”楚根喃喃自语,剑招越发流畅,小院里的落叶被剑气卷起,在空中组成一个旋转的圆环,久久不散。
他知道,练气小成只是开始。驾驭元气不仅能用在移动、修复上,更能融入法术、剑术,甚至……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或许还能融入锻剑,锻出真正“与天地共鸣”的灵兵。
第二章:五行御使,法随心转
练气小成后的楚根,对五行法术的驾驭也迈入了新的境界。
以往施展法术,需掐诀、念咒、聚气,一步都不能错;如今他却能“法随心转”,一个念头,法力便顺着天地元气流转,瞬间催动法术,甚至能让不同属性的法术在掌心自然转换。
这日,药庐的林师姐急匆匆跑来剑庐,脸上带着焦色:“楚师弟,不好了!我培育的‘凝魂花’被‘噬灵蚁’啃了,那蚂蚁怕火,可我这药圃旁边就是‘静心莲’,用火术怕伤了莲花,你能不能……”
楚根放下手中的铁钳,跟着林师姐来到药庐。只见药圃的角落里,一片紫色的凝魂花生机萎靡,叶片上爬满了芝麻大小的黑蚁,正是以灵气为食的噬灵蚁。而不远处的水池里,几株白色的静心莲正在绽放,花瓣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显然怕火怕燥。
“寻常火术确实不行。”楚根蹲下身,观察着噬灵蚁的习性。它们爬行时,会在叶片上留下细微的灵气轨迹,显然对元气波动极其敏感。
他心念一动,指尖泛起一层淡淡的金芒。不是攻击性的锐金术,而是将金行法力凝聚成极细的“气丝”,顺着噬灵蚁留下的灵气轨迹,悄无声息地缠了上去。
金行气丝极细,肉眼几乎不可见,却带着微弱的电击感。噬灵蚁被气丝一碰,顿时浑身抽搐,从叶片上滚落,却又没伤及凝魂花的根茎。
“这是……”林师姐惊讶地捂住嘴。
“金行法力的‘微电’之效。”楚根解释道,“既能驱蚁,又不伤花。”
他一边说着,一边扩大气丝的范围。金行气丝如蛛网般铺开,覆盖了整片凝魂花,噬灵蚁们纷纷从叶片上掉落,在地上抽搐着,很快便失去了活力。
解决了噬灵蚁,楚根又调动木行法力,指尖弹出几点绿光,落在凝魂花的叶片上。绿光渗入花瓣,原本萎靡的花朵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重新焕发生机。
“太厉害了!”林师姐喜出望外,“我用木行法术催了半天都没用,你这一指点下去,花就活了!”
“不是我的法术强,是顺了花的元气。”楚根笑了笑,“你催花时太急,法力冲得太猛,反而伤了花的根本。我只是顺着它自身的生机,轻轻推了一把。”
林师姐恍然大悟,看着楚根的眼神充满了敬佩:“师弟对法力的驾驭,真是越来越神了。”
楚根的五行法术,不仅能“细”,更能“合”。
在万兽谷历练时,他曾遇到一头五阶妖兽“玄冰龟”。这龟身披厚甲,刀枪难入,还能喷吐寒气冻结法术。同行的弟子们用了火术、雷术,都被它的寒气化解。
楚根却不急不躁,先是用土行法术在玄冰龟周围筑起土墙,限制它的移动;再用木行法术催生藤蔓,缠绕住它的四肢,消耗它的体力;最后,他将火行法力与金行法力融合,化作一道“熔金火”——火焰呈赤金色,温度极高,却又带着金行的穿透力,正好克制玄冰龟的厚甲。
熔金火落在龟甲上,发出“嗤嗤”的声响,冰层融化的同时,龟甲也被烧得通红。玄冰龟吃痛,缩成一团,楚根趁机用清风剑挑出它藏在腹下的内丹,干净利落。
“楚师兄这‘五行合术’,真是神了!”同行的弟子叹道,“以前只知道五行相克,没想到还能这么融在一起用。”
楚根收剑回鞘,擦了擦额头的汗:“元气本就没有绝对的界限,金能融于火,火能生于木,木能润于水……驾驭它们,就要懂它们的‘性子’,让它们愿意为你所用。”
他的话,让同行的弟子们陷入了沉思。许多人练法术,只知死记硬背口诀、掐诀,却从未想过要去“理解”元气的性子,难怪进步缓慢。
楚根对五行法术的驾驭,甚至影响到了他的锻剑。
一次,他为执法堂的师兄锻一柄“五行剑”,需要在剑身刻上五种属性的剑纹。寻常锻剑师需分五次刻纹,每次用对应属性的矿石粉末,稍有不慎就会让剑纹冲突,导致剑身碎裂。
楚根却在一次锻打中完成。他先用气御之术,将金、木、水、火、土五种矿石粉末悬浮在剑坯周围,然后引导着自身的五行法力,像编织丝线般,将五种粉末按“相生”的顺序,一点点融入剑坯的纹路中。
金纹为骨,木纹为脉,水纹为润,火纹为锐,土纹为基。五种剑纹在他的法力驾驭下,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不仅没有冲突,反而相互滋养,让剑身泛着五彩的灵光。
老王看到这柄剑时,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最后只道:“你这哪是锻剑,是在‘绣’剑啊……不,是在‘活’剑!”
楚根抚摸着五行剑上流转的灵光,心中明白:无论是法术、剑术还是锻剑,归根结底都是对“元气”的理解与驾驭。练气小成的意义,不在于法力多了多少,而在于他终于能像熟练的舵手般,在元气的江河中,自由航行。
第三章:气御灵兵,清风随行
清风剑在楚根的驾驭下,终于显露出“灵兵”的真正威力。
以往,他用清风剑,是“握剑而挥”;如今,他能以练气小成的驾驭之术,做到“气御灵兵”——让剑脱离手掌,随心意而动,甚至能让剑自行施展剑招。
这日,楚根在演武场练习“御剑诀”。他站在场地中央,双目微闭,双手结印,口中默念剑诀。清风剑悬浮在他身前,剑身的风纹亮起,与周围的天地元气产生共鸣。
“去。”楚根轻喝一声,印诀向前一推。
清风剑化作一道青芒,如离弦之箭般射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圆弧,精准地斩断了百丈外的一根柳条。柳条落地时,剑已折返,悬浮回他身前,剑身上的风纹依旧明亮,不见丝毫滞涩。
“再试试‘剑围’。”楚根心念再动,法力如潮水般涌入清风剑。
剑身在他身前快速旋转起来,越转越快,最后化作一道青色的光轮。光轮周围的天地元气被引动,形成无数细小的风刃,围绕着光轮旋转,如同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障。
演武场边的弟子们看得目瞪口呆。“御剑诀”是蜀山的基础御剑之术,寻常练气弟子能让剑飞起来就不错了,楚根却能让剑化轮,引动风刃,这控制力,简直匪夷所思。
“楚师兄这清风剑,怕是快晋阶高阶灵兵了吧?”有弟子忍不住问道。
“何止是灵兵厉害,你看他的御剑之术,剑与气融为一体,剑动则气随,气行则剑至,这才是‘人剑合一’的雏形啊!”
楚根没有理会周围的议论,他的注意力全在清风剑上。他能“感知”到,剑身在高速旋转中,正贪婪地吸收着天地元气,风纹中的灵性越来越强,甚至能隐约传递出“兴奋”的情绪。
“试试‘剑语’。”楚根想起清玄长老说过,高阶灵兵能与主人产生“剑语”,通过元气波动传递简单的意念。
他收敛心神,将一缕精纯的法力注入清风剑,同时在识海中勾勒出“去东边那棵松树”的意念。
清风剑轻轻嗡鸣一声,青芒闪烁,竟真的调转方向,飞向演武场东侧的一棵古松,在松枝间盘旋一周,又飞回他身前。
“成了!”楚根心中一喜。清风剑果然已生出初步的灵智,能理解他的意念了。
这种“剑语”的沟通,在实战中发挥了奇效。
一次,楚根与三位师弟组队,深入万兽谷猎杀六阶妖兽“雷牙豹”。这妖兽速度快如闪电,獠牙能释放雷电,极难对付。
战斗中,雷牙豹突然加速,绕过楚根的正面防御,直扑后方的木行师弟。楚根来不及回身,只在识海中向清风剑传递出“阻”的意念。
清风剑瞬间会意,化作一道青芒,后发先至,挡在雷牙豹身前。剑身上的风纹与楚根的法力共鸣,引动周围的水汽,瞬间凝结成一道冰墙。
雷牙豹一头撞在冰墙上,雷光四溅,攻势顿止。楚根趁机追上,五行法力注入清风剑,剑招“流云破日”使出,青芒暴涨,一剑刺穿了雷牙豹的咽喉。
“刚才那剑……是自己动的?”木行师弟惊魂未定地问道。
楚根点头,召回清风剑:“它能懂我的意思。”
师弟们看着那柄在楚根掌心轻颤的青剑,眼中满是羡慕。他们的剑,终究只是死物,而楚根的清风剑,却成了能并肩作战的伙伴。
气御灵兵的极致,是“剑代身行”。
楚根在剑庐打磨剑坯时,常常让清风剑自行飞到演武场,按照《蜀山剑经》的剑招演练。他则通过剑身上的元气波动,“看”到剑招的轨迹,感知其中的不足,再通过“剑语”调整。
久而久之,清风剑竟能将“流云十三式”演练得炉火纯青,甚至在楚根的指点下,融入了他自己悟的“缠丝劲”剑招,剑势越发圆融灵动。
有次,松风峰的林清路过演武场,见一柄青剑在自行练剑,剑招精妙,竟比自己亲手施展的还要流畅,忍不住上前切磋。结果被清风剑用“借力打力”的剑招,三下五除二挑飞了松纹剑。
“楚根!你这剑成精了!”林清叉着腰,又气又笑。
楚根从剑庐走出来,召回清风剑,剑身在他掌心亲昵地蹭了蹭:“它只是比别人更懂我罢了。”
他知道,清风剑的灵性,源于他的锻剑之术,更源于他练气小成后的驾驭之术。是他的法力滋养了剑的灵智,是他的气御之术让剑能随心而动。人养剑,剑亦养人,这便是灵兵与主人最好的状态。
夕阳西下,演武场的余晖将楚根与清风剑的影子拉得很长。剑身上的风纹与他周身的五色光晕交织在一起,天地元气如呼吸般在两者间流转,仿佛一人一剑,已与这蜀山的天地,融为一体。
第四章:资源广进,道途开阔
练气小成的楚根,在蜀山的“价值”愈发凸显。
他的气御之术、五行法术、锻剑手艺,单独拿出来都是顶尖水准,合在一起更是无人能及,这让他能轻松换取各种修行资源,道途越发开阔。
交易坊的摊主们,见了楚根都要先拱手:“楚师兄今日要换些什么?我这新到了一批‘凝神草’,对稳固法力极有好处,用你锻的‘气御符’换如何?”
气御符是楚根新研制的符箓,用清风剑蘸着灵墨绘制,上面刻着简化的风纹和引气符文,能让练气弟子更轻松地驾驭元气,在坊市极受欢迎。一张气御符,能换三株百年凝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