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飞檐在夏日骄阳下闪烁着刺目的金光,但陆铮感受到的只有无处不在的、冰冷的压力。
回到锦衣卫衙门,陆铮屏退左右,独自坐在签押房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滞闷,远比窗外的暑气更令人窒息。
周墨林从张家口送来的第一批核心证据;那些沾染着血与铜臭的密信、账册碎片——就摊在他的案头。
手指拂过纸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名讳(宣府副总兵陈瑛、大同参将李敬忠…以及隐约指向京中某侍郎的模糊线索),陆铮的眼神如同淬火的寒铁。
愤怒吗?有的。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蠹虫是在如何啃噬着帝国的根基,资敌养寇。
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的计算和警惕。东林言官的反应如此迅疾、猛烈且精准,绝非仅仅出于“清流”的义愤。
他们的奏章,刀刀砍向程序正义和边军稳定这两个最致命的要害,这背后必然有高人指点,甚至可能与他手中名单上那个模糊的名字有关。
边军将领的联名威胁,更是赤裸裸的武力讹诈。这些人盘踞地方多年,树大根深,一旦狗急跳墙,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
还有那藩王不痛不痒却意味深长的“问安”…利益网络竟已编织得如此深邃绵密。
陆铮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思绪。此刻,他不能有任何动摇。
“陈默。”他沉声唤道。
亲卫队长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出现。
“立刻安排,将这批最紧要的物证,誊抄副本密存。原件加封,我要亲自入宫面圣。”
“是。”
“另外,”陆铮的手指在名单上那个模糊的侍郎名字上敲了敲,“加派人手,十二时辰盯死他及其所有心腹家人。
但切记,只盯不动,绝不可让其察觉。我要知道他见了谁,说了什么,哪怕是他晚上起夜几次!”
“明白!”陈默领命,无声退下。
陆铮起身,走到窗边,俯瞰着北镇抚司森严的庭院。这里是帝国的特务心脏,权力极大,但也如同悬崖之上的孤堡,四周皆是虎视眈眈的目光。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不能错。
乾清宫
再次踏入乾清宫,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崇祯皇帝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御案上堆积的弹劾奏章几乎要滑落下来。
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垂手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
陆铮行礼后,没有多余废话,直接将加封的证据匣呈上。
“陛下,此乃北镇抚司千户周墨林于张家口查获之部分核心罪证。请陛下御览。”
崇祯皇帝打开匣子,一封封看着,越看脸色越青,呼吸越重,最终猛地一拍御案!
“狼心狗肺!国之蠹虫!该杀!统统该杀!” 年轻的皇帝因为极致的愤怒,身体微微发抖。
尤其是看到边将分红清单上那巨大的数额,想到前线将士时常缺饷断粮,更是怒不可遏。
然而,暴怒之后,是短暂的沉默。皇帝的目光扫过那堆弹劾奏章,又看向陆铮,眼神复杂。
“陆卿,”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挣扎,“证据,朕看到了。这些人,罪该万死。可是…边军…朝议…唉…”
陆铮立刻躬身:“陛下圣明。臣深知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然正因如此,更需快刀斩乱麻,否则拖延日久,恐生更大变乱。”
陆铮顿了顿,声音愈发沉静:“臣已行文兵部,请其速派可靠将领赴宣大稳定军心。
同时,臣恳请陛下允准,对此案所有抄没家产,由户部、都察院、司礼监三方即刻派员入驻北镇抚司,共同审计监管,所有账目公开透明,以堵天下悠悠之口!”
这是他以退为进的策略。主动要求监督,既彰显无私,也能将审计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在自己眼皮底下,避免有人趁机做手脚陷害。
崇祯皇帝闻言,神色稍霁,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准!就依卿所奏。王伴伴,即刻去办。”
“老奴遵旨。”王承恩连忙应下。
“至于三法司会审…”崇祯沉吟片刻,“朕会下旨,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选派干员,与你北镇抚司共同审理。
所有证据,需当庭质证。陆卿,你可能保证,经得起这朝堂三推六问?”
“臣以性命担保!”陆铮斩钉截铁,“所有证据链完整确凿,无一字虚言!臣只怕,到时有些人,不敢来对这质证!”
皇帝深深看了陆铮一眼:“好!朕就给你这个机会。去吧,把案子给朕办成铁案!让那些聒噪之人,无话可说!”
“臣,领旨谢恩!”
走出乾清宫,陆铮后背的蟒袍已被冷汗浸湿。他成功争取到了皇帝有限度的支持和程序上的合法性,但这仅仅是拿到了入场券。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
回到衙门,三方联合审计小组很快就位。户部的算盘高手、都察院的御史、司礼监的太监,进驻了北镇抚司的库房和账房。
陆铮下令全力配合,所有档案一律公开,但同时也让“辨骨”的人混迹其中,名为协助,实为监控,确保审计过程不被干扰,也防止有人暗中做手脚。
另一方面,陆铮对周墨林下达了新的指令:“加快审讯,重点突破范永斗、王登库等首恶,撬开他们的嘴,拿到关于京中保护伞、以及与其他边镇将领勾结的具体口供!必要时,可用其家人前程作为筹码交换。”
他知道,仅凭物证还不够,必须要有过硬的人证和口供,尤其是能指向朝中高层的证词,才能在即将到来的三法司会审中,彻底击垮对手。
压力之下,北镇抚司如同一台精密而冷酷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诏狱深处日夜灯火通明,但惨叫声却比往日少了许多——对付这些养尊处优的巨贾,攻心往往比刑具更有效。
而与此同时,北京的暗流更加汹涌。
被监控的那位侍郎府邸,果然访客络绎不绝,多是清流言官和江南籍的官员。
虽然谈话内容无从得知,但其焦灼之态可见一斑。
市面上开始流传更多关于陆铮的谣言,甚至涉及他的家人。苏婉清外出赴宴时,已能感受到某些官眷异样的目光和疏离的态度。
陆铮对此一律冷处理。他加强了府邸的护卫,叮嘱妻子近日深居简出。
陆铮清楚,这是对手黔驴技穷的表现,试图用盘外招来干扰他。越是如此,越证明他们害怕了,害怕那即将到来的三法司会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