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帝国中枢的圣旨,并非直接开启决战的总攻令,而是一道蕴含着更深邃战略考量的指令。旨意明确:“着钦差协理、四川总督陆弘毅,移驻工布,绥抚新附,整军经武,伺机西图,钦此。” 这道命令,既赋予了陆弘毅前线最高指挥权,也定下了“以静制动、待机而发”的基调。帝国的巨兽在露出獠牙之后,选择了暂时收敛锋芒,进行更深沉的蓄力。
移驻林芝:总督的旌旗前出
接到旨意后,陆弘毅并未多做耽搁。他留下得力副手与足够兵力镇守昌都这个经营多年的大本营,确保后勤血脉畅通无阻。随后,在一支精锐“西山营”的护卫下,他带着核心幕僚班子及部分流官干吏,浩浩荡荡,西出昌都,沿着格桑大军已经打通并巩固的路线,进驻工布地区的核心——位于尼洋河畔、相对开阔富庶的林芝(可根据设定具体化其当时地名,如“娘曲”等,此处用林芝代指)。
陆弘毅的到来,意义非凡。这标志着帝国的边疆治理和战略前沿,真正意义上推进到了西藏的腹地门户。他选择的驻地,并非格桑所在的工布江达(太昭)军事堡垒,而是地理位置相对居中、更利于掌控全局、且环境稍好的林芝河谷。此举意在向拉萨,也向新附的工布地区各部,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帝国并非短暂的军事征服者,而是准备在此长期扎根的统治者。
林芝总督行辕:战略的神经中枢
林芝河谷,一座规模宏大的总督行辕迅速建立起来。这里不再是单纯的军营,而是融合了军事指挥、政治治理、情报分析、后勤协调等诸多功能的中枢大脑。
· 舆图室的日夜: 行辕核心处,最大的厅堂被布置成了巨大的作战室。墙上悬挂着覆盖整个西藏东部乃至中部地区的巨幅舆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敌我态势、兵力部署、道路隘口、物资产地、部落分布、寺院势力范围。韩震麾下最精锐的“山民”探子以及军中斥候收集到的所有情报,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入此地,由陆弘毅及其核心幕僚进行综合研判。沙盘上的地形被不断细化,拉萨周边的一山一水,都在被反复推演。
· 政治攻势的深化: 陆弘毅亲自接见工布地区乃至更西边偷偷前来投诚、试探的大小头人、寺院代表。他不再仅仅空谈“王化”,而是给予更具体的承诺:归顺者的现有权益将得到保障甚至提升,其子弟可入林芝新设的官学,优秀的甚至有机会被推荐至成都、北京。他利用拉萨方面的内部矛盾,对不同的势力给予不同的待遇,或拉拢,或威慑,或离间,将政治手腕运用得淋漓尽致。
· 后勤体系的再强化: 他亲自过问从昌都到林芝,再到前出据点工布江达的漫长补给线。设立更多的中转兵站,优化运输流程,鼓励商队沿线贸易,甚至尝试在林芝河谷开辟新的军屯区域,尽可能减少对遥远后方的绝对依赖。他知道,未来无论是战是和,强大的后勤都是帝国在此地话语权的根本保障。
格桑的利刃:磨砺与威慑
在工布江达,格桑接到了陆弘毅的明确指令:“持重固守,精练士卒,无令不得浪战,然需保持高压之势。”
格桑完美地理解了这一战略。他麾下的帝国主力,彻底转入了一种“战斗戒备”状态。大规模的出击停止了,但小股部队的武装侦察、战术演练、适应性拉练却从未中断。他们像幽灵一样,出没在工布江达以西的群山之间,不断试探着拉萨守军的防线,收集着最新的地形和军情,但又绝不与敌军主力纠缠。
城防被加固到了极致,士兵们日夜操练守城战法。格桑时常举行小规模的实战演习,床弩齐射,“旋风炮”抛石,那震天的声响和显示出的强大破坏力,足以让任何潜在的对手心生寒意。帝国的军事存在,就像一把时刻打磨、悬于拉萨头顶的利剑,虽未落下,但那冰冷的锋芒,已足以让对手寝食难安。
墨脱的孤棋:生存与蛰伏
赵元佑部在墨脱,也接到了陆弘毅新的指令:“保全实力,深化根基,广布恩信,静待时变。”
这道命令让赵元佑彻底安心。他继续经营着墨脱营地,与门巴、珞巴族人的关系更加融洽。他的部队,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更像是一支武装殖民探险队。他们学习本地语言,记录风土人情,绘制精细地图,甚至帮助部落改进耕作技术。疾病的威胁依然存在,但通过不断的适应和本地草药的运用,情况已比最初好了很多。墨脱这颗棋子,在极端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悄然生长着,等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发挥其意想不到的作用。
拉萨的煎熬与裂痕
陆弘毅进驻林芝,帝国在工布地区展现出长期经营的姿态,给拉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 经济与民生的困境: 东面的商路基本断绝,来自帝国的茶叶、布匹等必需品稀缺,价格飞涨,民间怨声载道。而帝国在工布地区相对稳定的治理和有限的商业活动,又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对比,吸引着一些边境地区的民众偷偷前往交易,进一步动摇了拉萨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稳定。
· 政治上的分裂加剧: 主和派与主战派的矛盾已近乎公开化。摄政第司·桑结嘉措等人倾向于接受现实,与帝国谈判,以保全政教体制。而极端强硬派则斥之为投降,甚至出现了暗杀主和派官员的恶性事件。拉萨的统治阶层,陷入了严重的内耗和信任危机。
· 宗教界的转向: 一些位于帝国控制区边缘,或与拉萨当局关系不睦的寺院,开始主动与林芝的陆弘毅接触,寻求庇护和布施。这种宗教势力的分化,进一步削弱了拉萨当局的统治合法性。
等待的艺术
陆弘毅在林芝的行辕内,稳坐钓鱼台。他深知,时间站在帝国一边。帝国的耐心,如同高原上缓慢移动的冰川,看似无声,却拥有着磨碎一切阻碍的力量。他在等待,等待拉萨内部矛盾的最终爆发,等待其经济和社会承受力的极限,等待一个最有利于帝国的、或是军事进攻、或是和平归附的“时机”。
他并不急于求成。每日里,他或与幕僚推演沙盘,或接见各方使者,或批阅来自昌都、工布江达、墨脱的文书,或漫步于尼洋河畔,观察着这片即将被彻底纳入帝国版图的壮丽山河。
帝国的旌旗在林芝河谷飘扬,战争的阴云在拉萨城头凝聚。这是一场勇气、智慧与耐心的终极较量。陆弘毅知道,他等待的那个“时机”,正在这看似凝固的僵局中,一步步悄然临近。当那一刻到来时,这雪域高原千年的格局,将被彻底重塑。而现在,他唯一需要做的,便是继续这精准而富有力量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