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沟的红薯地旁,搭起了长长的喜棚,红灯笼挂满了村口老槐树的枝桠,风一吹便轻轻晃荡,把暖红的光洒得满地都是。空气中飘着红薯粉条炖肉的醇厚香气,混着喜糖的甜意,连泥土都透着股热闹的味道——这是许青山与周晓芸的婚礼,没有奢华排场,却凭着全村人的心意,成了磨盘沟最盛大的庆典。
村民们自发赶来帮忙,王婶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活,手里的锅铲翻得飞快,嘴里还哼着小调;张大爷扛着木凳穿梭在喜棚间,每摆好一张就拍两下,生怕不稳当。女人们围在菜盆边洗菜切菜,菜刀与砧板碰撞出清脆的节奏;男人们搭棚架、拉电线,汗珠子顺着额头往下淌,却个个笑得开怀。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兜里塞满了喜糖,在棚柱间追逐嬉戏,偶尔撞到忙碌的大人,被笑着拍一下屁股,又蹦蹦跳跳地跑远了。
李二狗穿着借来的西装,肩膀撑得有些紧绷,领带打得歪歪扭扭,却硬是凭着一股子热情充当司仪,手里攥着皱巴巴的流程单,反复念叨着开场白;陈向东推了推眼镜,捧着精心写满贺词的笔记本,指尖都有些发紧,那是他熬了半宿才改好的;王振山坐在主位上,手里端着搪瓷杯,却没喝几口,只是望着喜棚入口的方向,眼里满是欣慰,那模样,倒真像在嫁自己的亲闺女。
吉时一到,唢呐和锣鼓声突然响了起来,震得树叶都轻轻颤动。
许青山穿着笔挺的西装,胸前别着一朵小红花,手里牵着身着红色嫁衣的周晓芸,缓缓走向喜棚中央。红盖头被风撩起一角,露出周晓芸泛红的脸颊,她微微垂着眼,脚步轻缓,手里的红绸被攥得有些发皱。阳光透过喜棚的缝隙洒在两人身上,给他们的轮廓镀上了一层金边,把过往的岁月都映得清晰——深圳考察时深夜并肩分析市场数据,反收购战里隔着电话的默契应答,集团筹备时办公室里不灭的灯光,那些风雨同舟的日子,此刻都化作了眼底的温柔。
“一拜天地!”李二狗的声音洪亮,震得棚顶的彩纸轻轻飘落。两人对着门外的蓝天白云深深鞠躬,风里似乎传来了红薯叶的沙沙声,像是这片土地在回应他们的敬意。
“二拜高堂!”他们转向王振山与村里的老叔公,老人的眼角笑出了皱纹,王振山抬手抹了抹眼角,声音有些沙哑:“好孩子,往后好好过。”
“夫妻对拜!”四目相对的瞬间,许青山轻轻握住周晓芸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他语气坚定:“以后的路,我陪你一起走。”周晓芸眼中含着泪,却笑得灿烂,用力点头:“一辈子,不分开。”
掌声与欢呼声瞬间淹没了喜棚,村民们纷纷起身鼓掌,连孩子们都跟着拍红了小手。港商周老板端着酒杯走过来,笑着举杯:“祝许总、周总新婚快乐,事业爱情双丰收!”省农业厅的王厅长也感慨道:“从合作伙伴到人生伴侣,你们把创业路走成了幸福路,真是典范!”
许青山拿起话筒,目光落在身边的周晓芸身上,声音温柔得能淌出蜜来:“当年我带着大家种红薯、做粉条,是你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带着专业知识回来帮我理顺管理、开拓市场。你不仅是我的战友,更是我生命里最离不开的人。往后余生,磨盘山的事业,有我;你的未来,更有我。”
周晓芸笑着接过话筒,指尖轻轻碰了碰许青山的手背,眼里闪着幸福的光:“磨盘山是我的根,你是我的归宿。以后,我们一起把集团做好,让磨盘山的粉条走进更多人家,让磨盘沟的日子,像这喜糖一样,越吃越甜。”
喜宴开席,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红薯粉条炖肉端上桌,粉条吸满了肉香,入口软糯入味,这是磨盘山最实在的美味,也是对来宾最好的款待。村民们围着两人敬酒,说着掏心窝子的祝福,笑声、歌声、碰杯声交织在一起,顺着风飘出喜棚,回荡在磨盘沟的上空,连远处的红薯地都像是在跟着欢笑。
夕阳西下,把天空染成了暖橙色,喜棚的灯光渐渐亮起,晕出一片温暖的光晕。许青山与周晓芸并肩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着眼前热闹的人群,感受着彼此手心的温度。晚风拂过,带来红薯的清香,远处的山峦渐渐模糊,而他们的未来,却清晰得像眼前的灯光。事业蒸蒸日上,爱情终成眷属,这便是属于他们的,最圆满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