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淬火新生
“味王”帝国的倾覆,如同退潮后裸露出的坚实礁石,让在风暴中屹立不倒的“山海”显得愈发突出。媒体的聚光灯,食客的信赖,同行审视的目光,如同百川归海,重新汇聚到“山海轩”与附属学院之上。这并非简单的恢复,而是一种历经烈火焚烧、千锤百炼后的“新生”。
林晓深知,机遇与挑战并存。外部的威胁(顶峰资本、“千味计划”)并未解除,内部的凝聚力也刚刚经历重创。此刻的“山海”,如同一件刚刚出窑的瓷器,釉色初显,却仍需小心呵护,方能成就传世之美。
他做的第一件事,并非急于扩张或宣传,而是闭门谢客一天,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与学院导师,在“山海轩”的大堂内,举行了一场没有外人、甚至没有议程的内部会议。
大堂内,桌椅被摆成了一个松散的圆圈。林晓、苏杭、安曼坐在一处,孙炜独自坐在稍远一些的位置,低着头,依旧带着挥之不去的局促。几位资深导师也悉数在场,他们的脸上带着经历了风波后的沉稳,也有一丝对未来的探寻。
林晓没有站在中心,他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一个人。
“过去的几个月,我们经历了很多。”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安静的堂内,“我们遭遇了背叛,经历了危险,目睹了膨胀的野心如何摧毁一个庞大的帝国,也亲眼见证了坚守的理念如何在绝境中为我们指引方向。”
他的话语将所有人的思绪都拉回了那段黑暗与曙光交织的日子。
“今天坐在这里的,都是‘山海’的火种。”林晓继续说道,语气变得沉凝,“苏杭老师,以身为盾,守护同伴;安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各位导师,在流言四起时未曾动摇,稳住学院根基……”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那颗低垂着的头上:“孙炜,你犯了错,大错。但你最后选择了回头,用行动表达了悔过。这份勇气,同样值得被记住。”
孙炜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汹涌的泪光。他没想到,林晓会在这样的场合,给予他这样的评价。
“我不是要歌颂什么,”林晓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锐利,“而是要告诉大家,‘山海’之所以是‘山海’,不是因为我们从不犯错,不是因为我们永远强大,而是因为我们能在错误中反省,在弱小中坚持,在破碎后,依然有能力将碎片重新熔铸,淬炼出更坚韧的内核!”
他站起身,走到大堂中央,那里悬挂着一幅他亲手书写的字——“味之本心”。
“从今天起,‘山海’将开启一个新的阶段。”他的声音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学院的教学,将更加注重‘心性’的锤炼与食材本源的探寻,而非仅仅追求技艺的速成。‘山海轩’的菜单,将彻底重构,只选用我们能追溯源头、确保品质的食材,菜单会根据时令与获取难度动态调整,宁缺毋滥。”
这是一个近乎偏执的决定,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更复杂的运营和可能更少的菜品选择。但这正是“山海”理念的极致体现——对食物,对自然,对食客,保持绝对的敬畏与诚意。
“我们可能会走得更慢,”林晓环视众人,“但我们的每一步,都会比过去更加坚实。”
新的章程被迅速推行。学院里,苏杭加强了对学员心性的观察与引导,那些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苗头被毫不留情地掐灭。实践课上,对火候、刀工、调味的基础要求变得近乎严苛,林晓亲自下场,与学员们一起,反复研磨一道最简单的清汤,直至其呈现出食材最极致的“鲜”与“醇”。
“山海轩”的菜单果然大幅精简,许多过去依赖特定供应链的招牌菜暂时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本地、当季最优质普通食材开发出的新菜品。菜单上甚至坦诚地标注了部分菜品可能因食材原因“每日限量”或“暂缺”。这种近乎“自曝其短”的做法,起初引来一些不解,但很快,食客们便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诚意与自信——这里的每一道菜,都倾注了厨师对食材最大的尊重与理解。
孙炜被分配协助管理学院的食材库,并负责一部分基础的清洁整理工作。这工作枯燥繁琐,但他做得一丝不苟。闲暇时,他会主动去厨房帮工,从最基础的洗菜、切配做起,不再追求炫技,只是沉默地、认真地完成每一个步骤。他的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质疑的目光并未完全消失,但排斥的氛围,确实在一点点消融。
安曼则着手升级整个“山海”体系的数字化管理,从食材溯源到会员服务,构建更安全、更高效的内外网络。她深知,未来的对手拥有顶尖技术,他们绝不能在这方面落后。
一个月后,“山海轩”的营业额不仅恢复到了风波前的水平,甚至还有所超越。那些品尝过新菜单的食客,在各大平台留下了大量真诚的赞誉,称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食物本身的感动”。学院的招生咨询也迎来了一个高峰,许多人是真正被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在这场风波中展现出的风骨所吸引。
傍晚,“山海轩”后院,新开辟的一小块香草园旁,林晓和苏杭并肩而立,看着天边绚丽的晚霞。
“火,算是重新烧旺了。”苏杭嘶哑地说。他指的是团队的凝聚力,也是“山海”的生机。
林晓点了点头,俯身掐下一小片嫩绿的罗勒叶,在指尖轻轻揉搓,清新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他深吸一口,感受着那纯粹而复杂的植物气息。
“淬火之后,锋芒内敛,韧性却更强了。”他轻声说,像是在评价手中的香草,又像是在总结这段时间的团队与自身。
内部的裂痕在缓慢愈合,外部的声誉在稳步提升。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就在这片祥和的氛围中,林晓口袋里的手机,突兀地震动了起来。那是一个没有显示号码的未知来电,区域代码,属于海外。
他看了一眼苏杭,两人眼神交汇,瞬间都明白了什么。林晓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接听键。
电话那头,是一个经过处理的、听不出男女的电子合成音,用流利但冰冷的中文说道:
“林晓先生,‘千味计划’理事会,向您致以问候。关于即将到来的博览会,有一些细节,需要与您……提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