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水师奇袭辽东的捷报,如同在沉闷压抑的朝堂与京畿投下了一颗火种,瞬间点燃了久违的激情与希望。然而,这希望的火光能燃烧多久,却依然取决于北方那片被血与火浸透的土地上,谁能真正掌控命运的走向。
一、 御前定策,帝心稍转
文华殿内,因登州捷报而带来的振奋气氛尚未完全消散。崇祯皇帝脸上多日来的阴霾似乎被驱散了些许,他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目光扫过殿下神色各异的群臣。
“黄龙跨海击虏,扬我国威,可见水师并非虚设!林卿力主开海、筹建水师,有先见之明!”崇祯的声音带着难得的肯定,目光落在林宸身上,“林卿,水师后续事宜,你需与曾樱、黄龙妥善谋划,务求再接再厉!”
“臣,遵旨!”林宸出列躬身,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更深的紧迫感。一次战术胜利,并不能扭转战略态势。
崇祯又看向一直沉默的孙传庭(已奉密诏短暂回京述职):“孙先生,水师已开个好头。宣大前线,朕予你临机决断之权,望你能审时度势,寻机破敌,早日解北疆之困!” 水师的胜利,像一剂强心针,也让崇祯对孙传庭的“谨慎”有了一丝松动,给予了有限的主动权。
“臣,万死不辞!”孙传庭声音洪亮,他知道这“临机决断”四字来之不易,是林宸和黄龙在侧翼用命搏来的机会。
周延儒、杨嗣昌等人面色不佳,但此时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反对。杨嗣昌只能出列道:“陛下,水师建功,固然可喜。然陆上战事仍是根本,粮饷调度,臣必殚精竭虑……”话说得漂亮,但如何“殚精竭虑”,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这一次,崇祯没有完全被糊弄,他打断道:“杨卿,朕要知道的是实实在在的粮草何时能运抵宣大!户部需给出明确章程!”
“是……是,陛下。”杨嗣昌额头见汗,喏喏退下。
朝会散去,孙传庭与林宸并肩而行。
“林侍郎,多谢!”孙传庭低声道,一切尽在不言中。若非林宸在朝中周旋,乃至行险令水师出击,他绝无可能获得这宝贵的主动权。
“孙师言重了,皆是为国事。”林宸沉声道,“机会已争来,接下来,就看前线将士了!”
二、 宣府血战,僵局难破
然而,前线的形势依旧严峻。获得了“临机决断”权的孙传庭,立刻返回昌平大营,试图打破僵局。他判断,进攻宣府的豪格部虽然兵力雄厚,但连日攻城,士气已显疲态,且其与多尔衮部之间,存在可供利用的空隙。
“尤世威、侯拱极!”孙传庭点将。
“末将在!”二将出列。
“命你二人,各率本部精锐,于今夜子时,悄然出城,突袭豪格大营左翼!不求歼敌多少,但要打乱其部署,焚其粮草辎重!”
“末将领命!”
是夜,宣府城门悄然洞开,尤世威、侯拱利率领数千敢死之士,人衔枚,马裹蹄,如同暗夜中的幽灵,直扑清军大营。
起初,进展顺利。明军成功突破了清军外围警戒,点燃了数处营帐和辎重车,引发了一片混乱。豪格从睡梦中惊醒,又惊又怒,急忙调兵围堵。
“不要乱!结阵!长枪在前,火铳在后!”尤世威临危不乱,指挥部队且战且退。
侯拱极更是勇猛,为掩护主力后撤,亲率家丁断后,与清军巴牙喇兵血战,身被数创,犹自死战不退,最终在亲兵拼死护卫下,才杀回城中。
此次夜袭,虽未取得决定性战果,但也狠狠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焰,烧毁部分粮草,迫使豪格放缓了攻城节奏,暂时稳住了宣府防线。然而,明军也付出了不小代价,伤亡近千,侯拱极重伤,宣府依旧处于被围困状态,僵局并未真正打破。
三、 大同风云,忠奸互现
大同方向的压力稍轻,得益于曹变蛟之前的奋战以及水师袭扰辽东带来的牵制。但城内的气氛同样紧张。
总兵王朴经上次大败和参将刘宝叛降后,早已胆气尽失,终日惶惶。虽表面遵从孙传庭将令守城,但私下里却与某些人书信往来密切。
这日,王朴密召心腹家将入室,压低声音道:“京城可有新消息?周阁老那边……怎么说?”
家将低声道:“老爷,周阁老让人传话,说……说让老爷相机行事,务必保全实力,勿要……勿要孤注一掷。”这话说得隐晦,但意思很清楚,是让王朴在关键时刻可以“灵活”处理,甚至暗示了某种退路。
王朴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但求生的欲望最终压倒了忠义:“我明白了……你下去吧,小心行事。”
与此同时,曹变蛟则在大同城头日夜巡防,激励士卒。他与宣府方向的苦战感同身受,对王朴的畏缩早已不满。
“王总兵,”曹变蛟找到王朴,语气严肃,“孙督师令我部相机策应宣府。末将打算三日后,率骑兵出城,袭扰多尔衮侧后,使其不能全力支援豪格!”
王朴吓了一跳:“曹将军!不可!虏势正盛,出城浪战,万一有失,大同危矣!”
曹变蛟冷笑:“守城守城!若只知守城,坐视宣府被困,待其城破,大同焉能独存?王总兵若惧,可紧守城门,末将自率本部兵马出击!”
王朴被噎得说不出话,心中暗骂曹变蛟莽撞,却又不敢强行阻拦这位深受孙传庭信任的悍将。
四、 京畿流民,星火微光
战争的阴影下,京畿地区的流民问题愈发严重。尽管林宸竭力推行“以工代赈”,修缮城垣官道,但能容纳的人力有限,更多的老弱妇孺依旧在生死线上挣扎。
在顺天府设置的一处大型粥厂附近,形成了庞大的流民聚集区。污秽、疾病和绝望是这里的主旋律。那个失去了丈夫和婆婆的王氏,带着持续发烧的儿子狗娃,蜷缩在一个漏风的草棚里。狗娃已经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偶尔发出微弱的呻吟。
“娃……娘的娃……”王氏机械地拍着儿子,眼神空洞地望着棚外灰蒙蒙的天空。她听说朝廷打了胜仗,可那胜利离她太遥远了,远不如怀里儿子逐渐微弱的呼吸来得真实。
这时,几个穿着顺天府号衣的吏员,在一个书办模样的人(是苏明远安排的)带领下,来到聚集区。
“乡亲们!林青天有令!招募妇人缝制军衣、护理伤兵!每日管两餐稠粥,另计工钱!有愿者,来此处登记!”
声音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引起了一阵细微的涟漪。一些尚有气力的妇人相互看了看,眼中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能靠自己力气换口饭吃,总比在这里等死强。
王氏麻木的眼神动了动,她看着怀里的儿子,又看了看那招募的地方,最终,一种母性的本能让她挣扎着抱起狗娃,踉跄着向那边走去……哪怕只有一丝可能,她也要让儿子活下去。
这微弱的星火,在无数绝望的心灵中闪烁,虽不足以燎原,却是在这至暗时刻,人性与秩序残存的证明。
五、 惊涛将至,砥柱何人?
昌平督师行辕,孙传庭面对着地图,眉头紧锁。夜袭宣府虽有小获,但大同王朴态度暧昧,曹变蛟欲动而受掣肘,整体战局依然被动。他收到密报,皇太极因水师袭扰辽东,已严令多尔衮、豪格加快进攻节奏,企图在明军援兵大集之前,拿下宣大之一!
“报——!督师!紧急军情!虏酋多尔衮亲率主力,猛攻怀来至居庸关一线隘口!尤世威将军告急!”
“报——!大同方向,多尔衮部将阿巴泰率偏师,绕过曹变蛟将军防区,似欲断我昌平与宣府联系!”
坏消息接踵而至。皇太极显然调整了策略,不再执着于一城一池,而是利用其骑兵机动优势,多点突击,试图分割、包围明军重兵集团!
孙传庭一拳砸在地图上:“好个皇太极!果然厉害!”他深吸一口气,知道决定性的时刻即将到来。
“传令曹变蛟,放弃出击计划,固守大同,警惕王朴!”
“传令昌平各部,即刻集结,随本督师驰援居庸关!绝不能让虏寇再叩京门!”
“八百里加急,报知陛下与林侍郎,前线危急,请朝廷速筹援兵,稳固京畿!”
一时间,整个北疆战局风起云涌,惊涛拍岸!宣府、大同、居庸关,每一个节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孙传庭如同激流中的砥柱,试图稳住这即将倾覆的危局。
而在京城,林宸接到孙传庭的急报,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水师的胜利带来的喘息之机已经用尽,接下来,将是决定大明国运的正面碰撞!他必须确保京城稳固,粮道畅通,并随时准备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巨变。
北方的天空,被战火映成了暗红色。惊涛裂岸之声,已隐约可闻。谁能在这国难当头的惊涛骇浪中,成为那根稳住乾坤的砥柱中流?
---
(第八十一章, 生死鏖兵,忠魂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