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京都,国家农业局会议室的窗棂外爬满新绿,阳光透过玻璃洒在长条会议桌上,映得桌角那盆来自段家空间培育的“四季青”叶片愈发鲜亮。陆衍坐在主位旁的客座上,深蓝色中山装熨得平整,鬓角虽染了些霜白,眼神却依旧如当年在清溪村指导种苗时那般锐利明亮——方才农业部王司长递来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报告》上,几处用红笔圈出的“旱情预警”“亩产瓶颈”,正与他近日思索的问题不谋而合。
“陆老,您刚上任‘国家农业顾问’,这第一次议事就把您请过来,是想听听您对‘传统农业提质’的想法。”王司长放下手里的搪瓷杯,语气里满是敬重。他早年在地方农业站时,就听过陆衍研发耐旱种苗、帮清溪村绝处逢生的故事,后来又见证段家草药基地带动千万农户增收,如今能当面讨教,自然格外上心。
陆衍指尖轻轻敲了敲报告上“华北平原春旱”的字样,抬眼时目光扫过在座的几位农业专家,缓缓开口:“提质的关键,不在‘换’,而在‘融’——把空间农业的优势,揉进传统农田的肌理里。”他说着,从随身的帆布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倒出三粒饱满的小麦种子放在桌上,“这是念衍用空间黑土培育的‘冀麦36号’新种,比普通麦种根系发达三成,耐旱性强,去年在河北邢台试种,亩产比当地老品种高了两百斤。”
话音刚落,几位专家立刻围了过来,有人掏出放大镜仔细观察,有人忍不住低声议论:“这胚乳看着就饱满,芽尖也壮实……”陆衍等众人看够了,又从包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纸——那是他和筱棠当年在清溪村记录的“灵泉水灌溉日志”,纸边都磨出了毛边,却依旧能看清上面工整的字迹:“灵泉水稀释1:100,灌溉玉米苗,三日叶片舒展,抗倒伏性提升”。
“当年在清溪村,我和筱棠就试过,单靠空间种粮不够,得让空间的‘好东西’走出去。”陆衍的声音里带着些回忆的温软,“比如这灵泉水,直接用在大田里不现实,但我们可以提取它里面的活性成分,做成‘生态营养液’,稀释后喷在普通农田里,既能保墒,又能促生长。去年山东聊城的合作社试过,用了营养液的黄瓜,不仅早熟十天,还比普通黄瓜甜两分。”
坐在一旁的筱棠轻轻点头,补充道:“还有空间里的草木灰,我们跟明辉的机械公司合作,把它和有机肥按比例混合,做成‘改良肥’,施在盐碱地能改良土壤。去年宁夏那边的盐碱地试种,原本只能长芦苇的地,种上空间培育的高粱种,居然亩产达到了四百斤,农户们都来要肥呢。”
“您二位这思路,可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王司长眼前一亮,拿起笔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现在不少地方都在搞乡村振兴,但要么缺好种,要么缺好技术,要是能把您说的‘空间种苗’‘生态营养液’推广开,农民增收就有盼头了!”
陆衍却摆了摆手,语气多了几分郑重:“不能只靠我们段家的空间。我的建议是,成立‘国家空间农业研发中心’——一方面,我们把空间培育的种苗、提炼的活性成分交给科研团队,研究出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另一方面,培训基层农技员,教农民怎么把这些技术用在自家田里,比如哪类土壤该用多少营养液,哪种作物该选哪个空间品种。”
他说着,看向坐在末位的念衍——年轻人正拿着笔认真记录,时不时抬头看向他,眼里满是跃跃欲试。陆衍心里一暖,继续道:“我孙儿念衍现在管着草药集团的种植基地,他已经在河北、河南选了十个试点村,准备先推‘空间种苗+改良肥’的组合,等今年秋收有了数据,再向全国推广。”
念衍立刻站起身,声音清亮:“王司长,我们试点村已经跟农户签了协议,种苗和改良肥先免费提供,秋收后再从增产的粮食里扣成本,农户没风险。上周我去河南驻马店的试点村,老乡们都把育苗棚搭好了,就等月底种空间培育的番茄苗呢!”
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热络起来,几位专家纷纷点头赞同,有人提议要去试点村实地考察,有人则问起“生态营养液”的生产标准。陆衍看着眼前的景象,悄悄碰了碰筱棠的手,两人相视一笑——当年在清溪村雪夜里暗下决心“护好家”的两个重生人,如今竟能将双空间的力量,变成惠及千万农户的助农新篇,这份圆满,是末世里从未敢奢望的。
临近散会时,王司长握着陆衍的手,语气恳切:“陆老,有您这位‘空间农业领路人’在,咱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又多了一层保障!”陆衍笑着摇头,指了指窗外远处的农田:“不是我领路,是空间的馈赠,得用在正地方——让地里多产粮,让农民多挣钱,这才是我们当这个顾问的本分。”
走出农业局大门时,春风正好,吹得路边的白杨树沙沙作响。念衍拎着陆衍的帆布包,里面还装着没送完的空间种苗样本,忍不住问:“爷爷,咱们真能让全国的农田都用上空间技术吗?”
陆衍停下脚步,看向远处连片的麦田,眼神坚定:“慢慢来,一步一步走。当年我和你奶奶在清溪村种第一棵土豆时,也没想过能有今天。只要咱们守住‘空间为民’的本分,总有一天,全国的田里都会长出好庄稼。”
筱棠笑着接过话头:“你爷爷昨晚还在改建议稿,改到后半夜,就是怕漏了哪个细节。现在好了,建议能落地,咱们接下来就等着秋收的好消息吧。”
阳光下,三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帆布包里的空间种苗在春风里似有感应,轻轻晃动着——它们从清溪村的小菜园走来,从省城农科院的试验田走来,如今,正朝着千万亩传统农田的方向,迈出新的一步。而陆衍这位“国家农业顾问”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