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半年光景,蛮荒的模样彻底变了——联盟广场旁崛起一片整齐的工坊区,玄铁烟囱冒着袅袅白烟,蒸汽装置的“嗤嗤”声、齿轮的“咔咔”声、锤子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取代了往日的宁静,成了蛮荒最热闹的“工业区”。
矮人锻造场早已不是当初的小作坊,扩建后分成了三个车间:蒸汽锻造车间里,十台凤凰火蒸汽锤同时作业,批量打造玄铁农具和武器,铁蛋带着学徒们各司其职,有的添火,有的调整齿轮,有的检查成品,流水线一样有条不紊;齿轮车间里,工人们用精密的玄铁模具,批量生产风铜齿轮,供蒸汽马车、飞艇和纺织机使用;农具装配车间里,刚锻造好的犁头、镰刀被快速组装,贴上各族图腾,等着商队运往内陆和海外。
“以前一个月才能打造百把玄铁犁,现在一天就能出两百把!”托尔叉着腰站在车间门口,看着来往穿梭的学徒,脸上满是骄傲,“俺们这叫‘规模化’!凌瑶说,这就是工业的样子!”
不远处的纺织工坊更是热闹,十几台蒸汽纺织机“嗡嗡”作响,东方部落的妇人们坐在机器旁,手里的棉线自动穿过针孔,织出又匀又软的棉布。张老爹的儿媳妇抱着刚织好的布,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手织一匹布要三天,现在蒸汽纺织机一个时辰就够了,还能织出带灵草花纹的图案!”
有个老妇人刚开始不适应机器,总怕蒸汽烫到,织坏了好几匹布,急得直抹泪。凌瑶笑着教她:“你看,这有防护栏,蒸汽喷不到你,齿轮转得匀,比手织还省心!”老妇人试着操作了几次,慢慢熟练起来,后来还成了工坊里的技术能手,教其他妇人使用机器。
农田里的变化更让人惊喜。水利大坝拦住了玄海的汛期洪水,蒸汽抽水机和输水管道织成一张大网,把清水引到每一块田地。张老爹再也不用半夜起来守水车,按一下蒸汽灌溉机的开关,水流就均匀地浇在灵草上。他拿着新打造的蒸汽收割机,推着机器在田里走了一圈,谷穗就自动被割下、脱粒,装了满满两筐。
“这机器太神了!”张老爹摸着收割机的玄铁外壳,对身边的苍渊说,“以前收五亩地,得全家忙三天,现在半天就搞定,还不用累得腰酸背痛!”苍渊笑着点头:“这都是凌瑶的图纸和矮人的手艺,以后咱们树精族的灵草,也能用这机器收割!”
通商交通更是迎来了飞跃。蒸汽商船成了玄海的主力,船上装着批量生产的玄铁农具、棉布和灵草药膏,往返炎洲和西域的时间缩短了一半,贸易量翻了三番。阿兽的陆上商队换上了蒸汽马车,一次能拉万斤货物,跑内陆商道时,遇到陡坡直接开着蒸汽动力往上冲,再也不用靠灵鹿帮忙。
“以前跑一趟内陆,得担心货物不够装、赶路太慢,现在蒸汽马车又快又能装,俺们每月能多跑两趟!”阿兽拍着蒸汽马车的锅炉,对着西域商人炫耀,“你看这车厢,用树精族的硬木和鲛珠涂层做的,防潮防压,运宝石都不怕碎!”
工坊区里还出现了“分工协作”的新景象:矮人负责生产蒸汽装置和齿轮,树精族供应坚韧的藤蔓和硬木,鲛族提供鲛珠水和珊瑚过滤层,东方部落提供棉花和粮食,各族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围绕着“科技生产”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
有趣的小插曲也不少:有个矮人学徒给蒸汽纺织机换齿轮时,装反了方向,机器“嗡嗡”转着,织出来的布变成了一团乱麻,气得托尔追着他打了半条街;张老爹试着用蒸汽磨面机磨灵草粉,结果把灵草和粮食混在了一起,磨出的粉又香又有营养,意外成了蛮荒的“新零食”;还有孩子们围着蒸汽飞艇的工坊,等着飞艇试飞时,捡掉落的小零件,当成宝贝收藏。
凌瑶站在工坊区的高台上,看着眼前的景象——规模化的工坊、忙碌的族人、穿梭的蒸汽交通工具、高产的农田,心里满是感慨。七位爹地围在她身边,凤栖梧笑着说:“你当初画的图纸,没想到真能让蛮荒变成这样,这‘工业’,果然比以前厉害多了!”
玄烈挠着头,看着蒸汽战车在训练场里驰骋:“以前打仗靠力气,现在靠这些铁疙瘩,以后俺们白虎族,也得学学怎么操作这些机器!”
凌瑶点点头,眼里闪着光:“这只是开始。工业让蛮荒的生产越来越高效,各族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后咱们还能造更大的飞艇、更坚固的船、更实用的工具,让蛮荒越来越好!”
夕阳下,工坊区的烟囱冒着白烟,蒸汽马车穿梭不息,农田里的庄稼绿油油的,商船上的旗帜迎风招展。凌瑶知道,蛮荒已经正式踏入工业萌芽期,科技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是社会的变革、文明的进步。而这份进步,离不开各族的团结与创新,往后,蛮荒会在工业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各族族人的日子越来越富足,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