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领域的能力,土灵把这个能力作用到我的身上,感觉就像自己被什么包裹住了,不管是走路,攻击都会比平常需要多花一倍的气力,对身体的负荷也加重,对我这种修习横炼的人而言还好,但是要是对普通人的话,这个能力可就是太强了,目前土灵只可以增加一倍的重力,距离的话差不多土尸周围直径10米以内,都是土尸的领域。
接下来我就打算离开这座墓室了,土灵直接操控石头形成了一座石桥,我大步流星的走了过去,真的是太神奇了。土灵则回到地宫,本着不能够浪费的原则,吸收女尸的能量。
我出了小土包,来到旁边的帐篷处,就看见鹧鸪哨拿着龙骨天书不断在研究,看到我出来问道:“那些文献都看完了,有没有得到什么信息?”
我笑了笑说道:“获得了不少,最起码我知道龙骨天书被一分为二,一块记录的是毣尘珠的具体位置,一块上记录的是如何破解毣尘珠诅咒的方法。我们获得的这一块上面记录的就是毣尘珠的位置,文献上记载毣尘珠是在古滇国献王墓内。”
“具体的地址,我估计还得我们自己打听。另一块的龙骨天书,文献上记录是在陕西南田县李淳风的墓室里面,具体位置不详,这是文献上记载的,具体的位置我们再找,但是我通过文献来了解到,两半龙骨天书是有互相感应的,两块龙骨天书距离在10公里以内就会散发出微弱的光芒,离得越近光线越强烈。”
“当我们上下两块龙骨天书都获得以后,就可以感应毣尘珠了,它们3件物品是有联系的。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前往陕西西安蓝田县,去寻找李淳风墓。”
鹧鸪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找了上千年的毣尘珠终于有了信息了,那我们先去寻找李淳风墓吧,毕竟陕西西安肯定比云南近,而且另有块龙骨天书也是需要得到的。确定好了具体的目的地,我们都是放心了下来。
我拿起龙骨天书通过神识感应了起来,获得了认主的步骤,我用箭割破手指滴了几滴血在上面,马上获得来关于龙骨天书的真正用途。
毣尘珠和龙骨天书(阴阳双板)是一套的:
雮尘珠(凤凰胆)——纯阳淬体之核(通体赤红如焰,蕴含火炎精华,可缓慢淬炼修行者体质);阳炎淬脉:佩戴时持续释放温和的纯阳之气,帮助修士疏通经脉杂质,尤其适合阴寒功法者平衡体内能量。焚心劫护持:在突破心魔劫时,可短暂激发珠内炎力护住神识,但每次使用需以自身精血温养三日恢复(限制滥用)。毣尘珠无法直接提升修为,过度依赖会导致阳气过盛、经脉灼伤。
龙骨天书(阴阳双板)——周天推演之契;分为阴阳两片,需合二为一才能解读完整内容。阴板·地脉堪舆:记载上古地脉灵气走向,可感应方圆百里内的灵穴位置,辅助寻找闭关福地(但需结合堪舆术解读)。阳板·周天演法:以甲骨文密符记录周天星辰运转规律,修士冥想时可借其推演功法运行路径,减少行气偏差(效率提升约一成)。阴阳合璧:双板合一后,可短暂显现“星脉图”,指引一次小型天材地宝的出世方位(每十年仅生效一次)。限制:需消耗神识驱动,没有元神无法使用。
地脉灵龛(浑天仪)——五行调和之器;纳地脉之气:可嵌入灵穴中缓慢吸纳地气,转化为无属性灵石(每月产出1-3块下品灵石)。五行化煞阵:置于洞府中枢可形成小型阵法,削弱阴煞、尸毒等负面能量(范围仅限十丈内)。限制:移动时会散尽已存储的地气,需重新蕴养。
三件宝物需配合使用方能发挥最大价值,形成 “寻灵→聚灵→炼体” 的循环。
寻灵定位:以龙骨天书阴板探查灵穴,用阳板校准方位;
聚灵筑基:在地脉节点安置灵龛转化灵石,提供稳定资源;
淬体突破:借雮尘珠淬炼经脉后,用灵石补充消耗。
雮尘珠:因为因灵气流失,仅剩基础淬体功能。
龙骨天书:为周文王以先天八卦推演地脉所刻,故对灵气流动敏感。
地脉灵龛(浑天仪):李淳风改造西周墓时用浑天仪作为“阵眼”。
我要是得到了地脉灵龛,比我原来的八卦盘不知道强了多少,修炼起来那可是事半功倍。现在昆仑修炼起来已经非常缓慢了,很长时间没有大的突破,每天的修炼也只是水磨的功夫,重在积累。
第二日,收拾好所有的东西,恢复了大睡佛寺的入门机关,接下来我们往陕西西安南田县而去。一路风餐露宿,确实非常浪费时间,民国的交通我真是体会到了。差不多15天左右我们终于来到南田县,找了家旅馆,我们打算休整一下,了解一下这边的情况。
这一路最开心的就要数凤晴了,这是它可以飞行以后,飞的最远的距离,看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体会了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别提有多开心,作为一个鸟类自由自在地飞行是最开心的。接下来我交给了凤晴一个任务,我拿出龙骨天书,直接固定在它的脖子上,让它这几天在南田县到处飞一下,看看这块龙骨天书会不会发光,这也是我想到最快找到李淳风墓的办法。
我和鹧鸪哨难得有时间这么悠闲,我把对凤晴安排跟鹧鸪哨说了一下,他也放下了所有的包袱,跟着我在西安这个 “十三朝古都”游玩起来。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普遍认可的说法是 “十三朝古都”。
西周 (约前1046年—前771年,都城镐京);秦 (前221年—前207年,统一后的都城咸阳,其核心区域阿房宫等位于今西安境内);西汉 (前202年—公元8年,都城长安);新朝 (王莽建立,8年—23年,都城长安);东汉 (献帝时期,190年—195年,短暂迁都长安);西晋 (愍帝时期,313年—316年,短暂迁都长安);前赵 (319年—329年,都城长安);前秦 (351年—394年,都城长安);后秦 (384年—417年,都城长安);西魏 (535年—557年,都城长安);北周 (557年—581年,都城长安);隋 (581年—618年,都城大兴城,即长安);唐 (618年—907年,都城长安)十三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