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开在云端的日子(二)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的那个春天,卓玛在牧区的帐篷外挂起一块木牌,用藏汉双语写着:云端小学。九个牧民孩子盘腿坐在草地上,面前是从县城旧货市场淘来的课桌,屏幕上正显示着北大志愿者老师的笑脸。
卓玛老师,小男孩次仁举起皴裂的手,北京离太阳更近吗?为什么那边的老师皮肤这么白?
帐篷里爆发出笑声,惊动了吃草的羊群。
卓玛没有想到,更大的挑战来自山外。七月某天,三辆越野车碾过草甸,车上下来几个穿西装的人。为首的男子递来名片:某知名电商平台运营总监。
仁增女士,男子皮鞋上沾着草屑,我们平台可以给您顶级流量支持,条件是独家签约,所有货品经我们渠道销售。
合同条款密密麻麻,佣金比例抽走了利润的大半。
那夜卓玛坐在溪边,手机不断震动。广州的客商愿意预付百万包销松茸,上海的投资人想注资千万打造雪域仙子Ip。阿爸忧心忡忡:卓玛啦,草原的规矩是,牛羊不能吃断根草。
转机出现在立秋那天。卓玛发现合作社的账目对不上——整整两百斤虫草不翼而飞。监控显示,竟是管账的老阿叔深夜搬走了货箱。
我要供孙子读大学,老阿叔跪在经幡下痛哭,内地的学费比雪山还高...
卓玛扶起老人,转身在直播间增设透明账本栏目。每个订单的收支明细实时投影在帐篷上,连包装盒的成本都清晰可查。
财富不该是迷路的羔羊,她对着镜头说,而该是认得回家路的牦牛。
暴风雪来得比往年早。十月刚过,大雪封山七十二天。无人机无法起降,快递彻底中断。卓玛每天坚持直播,不再卖货,只教大家辨认可食用的野草,用古老的牧区医术防治冻伤。
最艰难时,她带着孩子们用冻僵的手指在雪地画格桑花,直播间里有人开始学画,从海南到哈尔滨,无数朵格桑花在屏幕上绽放。
解封那天,惊人的事情发生了——所有积压订单无人申请退款,反而新增三千个助农预订单。北京某小学寄来九箱暖宝宝,附信写着:卓玛老师,请帮我们把春天提前送到高原。
元旦前夕,卓玛受邀回北大演讲。站在讲台上,她依然系着沾有草籽的藏袍。
曾经我以为,她望着台下青春的面庞,传播是单向的闪电。现在才知道,真正的传播是草原上的风——它吹过未名湖,拂过唐古拉,最终回到每一株草的叶尖。
回到牧区时,发现乡亲们自发建起了信号塔。塔尖系着哈达,塔身用红漆写着:卓玛的网。老阿爸捧着酥油茶:孩子,现在咱们的信号比布达拉宫还强。
又到格桑花开的季节,卓玛带着毕业的大学生重返草原。新一代主播们用VR技术展示雪山全景,用区块链追溯每根虫草的成长轨迹。而卓玛最爱的,仍是每天黄昏坐在溪边,给孩子们读北大师生寄来的信。
某天直播结束时,突然所有手机同时收到气象预警:特大暴风雪即将来临。卓玛却笑了,她指着云层中若隐若现的星河:
看,这是祖先们点亮的酥油灯。每一颗星星,都是永不掉线的直播间。
风雪如期而至,帐篷里却暖意融融。九个小学生对着镜头朗诵刚学会的诗:未名湖的风吹动格桑花\/唐古拉的雪照亮博雅塔...
屏幕那端,北大学子们齐声回应:扎西德勒!
在信号波动的刹那,卓玛看见导师发来的新消息:国际传播学年会决定在云端小学设分会场,请准备连接卫星信号。
她走出帐篷,雪花落在滚烫的脸颊。天地苍茫间,无数光点正在雪幕中穿梭——那是电磁波,是订单,是知识,更是连接着雪山与世界的脐带。
第一朵格桑花从雪地里探出头来,在基站闪烁的蓝光中,轻轻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