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带着些许凉意,透过高大的槐树枝叶,在何宅紧闭的朱漆大门前投下斑驳的光影。两名身着65式草绿色军装、身姿挺拔如标枪的军人,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安静的胡同。他们的存在,无声地彰显着这座宅邸的特殊性。
陡然间,远处传来一阵低沉而有力的引擎声,打破了胡同的宁静。声音由远及近,迅速变得清晰。值守的军人立刻警觉,手不自觉地靠近腰间的枪套。然而,当领头那辆黑色的红旗cA770轿车转过巷口,清晰地映入眼帘时,两名军人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激动和绝对的敬意,身体绷得笔直,“唰”地一声,行了一个最标准的军礼!
紧接着,第二辆、第三辆……整整十辆黑色轿车,如同一条沉默而威严的钢铁长龙,悄无声息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缓缓驶近。这些车辆清一色都是当下最顶级的国产轿车——红旗cA770和上海Sh760,车身在阳光下泛着沉稳的乌光,车窗玻璃深色,看不清内里。领头的红旗车车牌号更是极其特殊,虽非常见的“甲01”系列,但那特殊的编码足以让任何知情者心头凛然。
车队在何宅大门前依次停下。领头的红旗车门打开,一位身着洗得发白的藏蓝色中山装,面容清癯但目光如炬的老人率先下车,正是“东叔”。紧接着,旁边车门下来的是同样朴素中山装的“周叔”,以及身着军装的“刘叔”(肩章显示其陆军中将身份)。后面的车辆上,鱼贯而下的是一群年龄各异、气质迥然的男子:有的穿着笔挺的军装,肩章上的将星或校官标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有的穿着略显陈旧但整洁的中山装或四个口袋的干部服,眼神中闪烁着睿智或探究的光芒;还有几位穿着深色工装,面容朴实却透着坚韧。
守门的军人保持着敬礼姿势,直到东叔微微颔首示意,才肃然放下手臂,迅速上前,与何宅门口的内部守卫沟通后,合力缓缓推开了沉重的朱漆大门。
“吱呀——”一声悠长的门轴转动声,开启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十辆车缓缓驶入前院。车轮碾过平整的青石地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前院的布局简洁大气,几株古树,几盆秋菊,青砖灰瓦,依稀可见传统四合院的规制。但这份寻常中,又透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整洁与秩序感。
早已接到守卫通报的李秀云,几乎是跑着从前厅迎出来的。她穿着朴素的蓝布衣裤,头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看到鱼贯而入的车辆和下车的人群,尤其在看清领头三人的瞬间,她立刻站定,挺直腰板,向三位核心首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清脆而有力:
“报告首长!李秀云向您报到!几位首长好!”
东叔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摆摆手:“李同志,不用这么客气,辛苦你了。”他环顾了一下前院,“何雨柱同志在家吗?”
李秀云保持着军人的干练:“报告首长,何同志在中院正厅。”
“好。”东叔点点头,对身旁的周叔和刘叔道,“老周、老刘,几天没见这小子了,走,进去看看他又在鼓捣什么新鲜玩意儿。”他的语气带着长辈般的熟稔。
周叔和刘叔也笑着点头。一行三四十人,以三位核心首长为首,在李秀云的引导下,从前院穿过那道古朴的青砖影壁墙。
刚一绕过影壁,踏入中院,队伍中第一次来到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呼吸为之一窒!
眼前的景象,与他们熟悉的北京四合院中院,或者说与他们对“院子”的认知,产生了剧烈的、颠覆性的冲撞!
碧空如洗,映衬着院中那棵巨大的、枝干遒劲的古银杏树,金黄的扇形叶片随风轻舞,如同燃烧的金色火焰,洒落一地碎金。青石板铺就的地面光洁如镜,纤尘不染。然而,环绕庭院四周的回廊和正厅、东西厢房,却包裹在一种难以言喻的科技感之中。
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取代了传统的纸糊木窗,透明得仿佛不存在,清晰地映出室内整洁雅致、风格迥异的陈设。回廊的立柱与横梁上,巧妙地嵌着一些非金非木、散发着柔和光泽的扁平条状物,似乎是光源,却又看不到灯泡。一些精巧的、不知用途的银色小盒子或线槽,完美地融入廊檐下,毫不突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极其清新、带着淡淡草木香的气息,与秋日干燥的北京城空气截然不同。整个空间明亮、通透、宁静,洋溢着一种超越时代的和谐与舒适。
“这……这简直是仙境……”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农学专家忍不住低声惊叹,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巧夺天工……”一位机械专家盯着廊檐下浑然一体的管线布局,眼神炽热。
“这玻璃……”一位通讯专家看着那巨大的落地窗,眉头紧锁,显然在思考其材质和工艺。
就连几位见惯了大场面的将军,眼中也难掩惊异之色。这已不仅仅是富贵奢华,而是一种对空间、对技术、对美学的极致掌控和对未来的具象化展示。
李秀云理解众人的震撼,她第一次进来时何尝不是如此?她保持着引导的姿态,带领众人沿着回廊,走向灯火通明的中院正厅。
正厅的大门敞开着。众人还未走近,就隐约听到里面传来一阵阵激昂的管弦乐声。步入厅内,眼前的景象再次让所有人瞳孔微缩。
偌大的厅堂,陈设简约而充满现代感(在1965年的视角看无疑是极其超前的)。一张宽大舒适的布艺沙发(造型简洁流畅,远超此时常见的厚重沙发),一张线条利落的茶几。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对面墙壁上悬挂着的那件“神器”——一块巨大的、薄得不可思议的黑色平板!此刻,那平板上正播放着清晰的动态画面:是彩色的!画面里,无数身着整齐服装的人们在欢呼,巨大的钢铁机器在田野上轰鸣奔跑,巍峨的大坝横亘于江河之上……伴随着气势恢宏的交响配乐和解说员铿锵有力的声音——这无疑是在播放纪录片,但其色彩之鲜艳、画面之清晰流畅、尺寸之巨大、屏幕之薄,都远超当下最先进的电影放映机和电视机!
何雨柱就随意地歪在那张舒适的沙发上,穿着一件样式普通的灰色套头衫,脚上是软底布鞋,手里甚至还拿着一小串紫红色的葡萄,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悠闲地往嘴里送。那姿态,松弛得仿佛在自己乡下老屋的炕头上。
东叔率先朗声笑道:“何小子!挺会享受啊!这么大的阵仗,你这小日子过得比我们这些老家伙还舒坦!”
何雨柱闻声转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随即是熟络的笑容,放下葡萄站起身:“哟!东叔!周叔!刘叔!稀客稀客!还有各位同志,欢迎欢迎!快请坐!地方不大,大家挤挤,随意坐!秀云,赶紧上茶,上好茶!”
他招呼得极其自然,甚至带着点少年人的随意,丝毫没有面对如此多重量级人物应有的拘谨或惶恐。这份泰然自若,让第一次接触他的那些中将、少将、专家教授们心头更是巨震,面面相觑,眼神里充满了惊疑:这年轻人到底是谁?竟敢如此称呼这几位首长?而这几位首长对此毫不介意的样子……
众人依言,小心翼翼地在这充满未来感的客厅里寻找位置坐下。沙发只能坐几位核心人物,其他人要么坐在同样设计奇特但看着就很舒适的单椅上,要么就只能站着。他们的目光难以控制地被那巨大的“电视”屏幕、厅内无处不在的柔和光源(找不到灯泡在哪里发光)、以及空气里那股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吸引,心中的震撼和好奇如同潮水般翻涌。许多人内心都在呐喊:“这些技术!这些材料!如果能应用到军工、科研、民生……天啊!” 但有东叔、周叔、刘叔在场,所有人都按捺住激动,保持着表面的平静,只是眼神里的狂热和探究几乎要化为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