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辅星”异动与“蚀魂之眼”令牌的出现,如同两块巨石投入深潭,在帝国高层掀起了巨大波澜。
皇帝连夜召集核心重臣密议,气氛空前紧张。邪教势力不仅真实存在,且已渗透到如此地步,甚至对天象异动反应如此迅速,其威胁程度被提到了最高等级。
一道道密令从皇宫发出:帝都戒严等级提升至最高,全城大索,严查一切与星象、古物、邪教可能相关的场所与人员;边防各军镇进入特级战备,严防邪教里应外合;对南疆前线的支援力度加大,要求靖南侯尽快打开局面;同时,加强对林砚、天机子、墨渊等关键人物及其相关机构的护卫力量。
林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明白,自己已彻底成为风暴眼。无论是那神秘的“星辉将现”,还是邪教的蠢蠢欲动,都与他息息相关。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牵动全局。
在这种高压下,林砚反而变得更加沉静。 他深知,慌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有提升实力,明晰方向,方能应对变局。
他首先加强了自身的修行。每日夜深人静时,他便在文安伯府的静室中,引动文心,尝试与遥远星空中那颗日益明亮的“天辅星”建立更深的联系。
过程依旧缓慢而艰难,星辉遥不可及,共鸣微弱如丝。但他能感觉到,每一次尝试,自己的文心都仿佛被星辰之力洗涤,变得更加澄澈、通透,对天地灵气的感知也愈发敏锐。
那缕得自星核的“生之意境”在星辉的浸润下,渐渐与文气水乳交融,使得他的浩然正气中,多了一份滋养万物、焕发生机的特质。
他甚至开始尝试,将这份融合后的力量,应用于培育草木、调理自身,竟有奇效。
一株濒死的兰花,在他文气温养下重现生机;连日操劳的疲惫,也在打坐后一扫而空。这让他对文道的“用”之一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他更加积极地推动文道总院的发展。
他意识到,对抗强大的邪教势力,绝非一人一力可为,需要培养更多志同道合、能力出众的人才。
在获得皇帝默许后,他在总院内部,以“研究古星象与人文关系”为名,秘密选拔了数名心性坚定、悟性极高的学子,由他亲自指导,传授一些基础的文气感应、心神守一法门,并引导他们关注时局,思考应对危机之道。
他并未明说邪教之事,而是着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洞察力和应变能力。
这些学子,如同星星之火,或许在未来能成燎原之势。
与观星阁、天工院的合作也进入了新阶段。
天机子道长倾尽全力观测“天辅星”,试图破解其异动规律与深层含义;墨渊大师则带领精英弟子,加紧研究星核碎片,希望能找到将其力量安全引导、应用于防御或克制邪祟的方法。林砚作为桥梁,将文气的感应与灵纹的解析相结合,提出不少独到见解。
他们发现,星核碎片对“蚀魂之眼”令牌上的邪气有极强的净化作用,这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正面冲突带来了一线希望。
然而,外界的风波并未停歇。 帝都的搜索行动,抓出了一些小鱼小虾,却未能触及“蚀魂之眼”的核心。邪教徒似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变得更加隐秘。朝堂之上,关于南疆战事和帝都戒严带来的巨大消耗,争议越来越大。部分官员开始隐晦地将矛头指向“天象示警”之说,认为这是“虚耗国力,徒乱人心”,甚至有人暗指林砚“妖言惑众”。虽然皇帝态度坚决,压下了这些杂音,但暗流汹涌,林砚的处境愈发微妙。
这一日,林砚正在总院书房批阅学子策论,仆役送来一封来自靖南侯世子的信。
信中,赵元昊并未提及敏感话题,只是以请教兵法为名,邀请林砚三日后至京郊皇家猎场“秋狩”,并言道届时还有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将领和文官同往,旨在切磋技艺,交流心得。
林砚沉吟片刻。此时离京赴猎,看似不合时宜,但或许正是一个机会。一来可暂时避开朝堂纷扰,静心思索;二来可进一步结交军方少壮派,巩固关系;三来,京郊地广人稀,或许能避开某些眼线,获得片刻清静。更重要的是,他隐隐觉得,这次“秋狩”,或许并非简单的游猎。
他请示了太傅云逸和皇帝,得到许可后,便回信应允。
三日后,秋高气爽,皇家猎场旌旗招展。
林砚一身利落骑射服,准时赴约。赵元昊亲自相迎,到场者果然都是些年轻气盛的将领子弟和少数与军方交好、锐意进取的年轻文官,如南宫瑶代表南宫家、兵部侍郎之子等。众人见礼后,便纵马入林,弯弓射猎。
林砚虽不精于弓马,但文气修为日深,身手敏捷,眼力过人,竟也射中了几只野兔山鸡,引得众人刮目相看,赵元昊更是与他并肩而行,言谈甚欢。
期间,众人不免谈及南疆战事、朝局风向。这些年轻将领对前线战事充满信心,对朝中某些畏首畏尾的言论颇多不满,但对林砚提出的“文武相济”、“固本培元”的观点倒也能听得进去。南宫瑶话不多,但偶尔插言,皆切中要害,显露出不凡的见识。
狩猎间隙,众人于溪边休憩。赵元昊屏退左右,与林砚、南宫瑶等核心几人围坐,神色变得严肃,低声道:“林兄,南宫姑娘,此处并无外人,元昊有几句肺腑之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林砚心知正题来了,平静道:“世子但说无妨。”
赵元昊道:“近日帝都风声鹤唳,朝堂议论纷纷。元昊虽一介武夫,也知此事关乎国本。家父在南疆浴血,朝中却有人掣肘,背后恐非单纯政见不合。那‘蚀魂之眼’……家父密信中曾提及,南疆蛮族军中,似有妖人作祟,手段诡异,与寻常巫蛊不同,倒与林兄所言邪教特征相似。若真如此,则内外勾结,其祸非小!我等世受国恩,值此危难之际,当同心戮力,共御外侮!林兄深得陛下信重,又通晓邪教隐秘,日后若有所需,或有所察,但请直言,我靖南侯府,必鼎力相助!”
这番话,坦诚而有力,表明了军方少壮派在对抗邪教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南宫瑶也微微颔首,表明南宫家的态度。
林砚心中感动,肃然拱手:“世子高义,林某敬佩!邪教为祸,人神共愤。林某必竭尽所能,与诸位同心协力,护我山河!”
这一刻,文武之间的隔阂似乎消融了不少,一种基于共同信念的同盟悄然形成。这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助力。
狩猎归来,林砚心情稍松。然而,当他回到文安伯府,却接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天机子道长在观星台遭人暗算,身受重伤!所幸护卫及时,未伤及性命,但短期内无法再行观星!
林砚心中巨震!天机子遇袭!这是邪教的反击!他们果然一直在暗中窥伺,并选择了观星阁这个关键节点下手!是为了阻止对“天辅星”的观测?还是更深的图谋?
他立刻前往观星台探望。天机子脸色苍白,卧于榻上,见到林砚,虚弱道:“小友……老夫无能……昨夜观测时,遭一精通隐匿与精神攻击的邪徒暗算……其手法诡异,似非中土路数……他们……在害怕我们看清星象……‘星辉’恐有变……小心……”
林砚紧握天机子的手:“道长安心休养,一切有我。”他心中怒火升腾,更有一股寒意蔓延。邪教徒的猖獗与强大,超乎想象。天机子重伤,观测天象的重任,无形中便落到了他的肩上。
夜幕降临,林砚独自登上观星台。仰望星空,帝星旁的晦暗妖星似乎更加清晰,而东南方的“天辅星”,光芒果然比前几日更盛了一丝,那生机勃勃的星辉,仿佛在向他发出召唤,又像是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星辉渐明,危机已近。
天机子遇袭,如同敲响的警钟,林砚知道,他不能再仅仅被动应对了,必须更主动地去探寻真相,去迎接那即将到来的“星辉”。
他盘膝坐下,文心与星空交融,开始尝试以自身为媒介,去感应,去呼唤那遥远的星辰之光。
前路凶险,但他别无选择,唯有持守文心,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