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知阁下,想如何比试?”
林砚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对方提出的不是一场关乎名誉的挑战,而是一个寻常的询问,这份从容镇定,让台下不少人暗暗点头。
那金陵文苑的倨傲青年,名叫柳随风,见林砚如此淡定,心中更是不忿,冷笑道:“简单,今日文会,群贤毕至,正可借景抒情。你我二人,便以这‘星辉学院’为题,即兴赋诗一首,限时一炷香,由在座诸位前辈公评,如何?”
即兴赋诗,限时一炷香!
这考验的不仅是才思敏捷,更是诗词功底和临场心态,柳随风以此发难,显然是自恃才高,想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用最纯粹的“文采”碾压林砚,彻底击碎他那套“文气”理论的根基。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柳随风的诗才在年轻一辈中确实颇有名气,这个挑战,对林砚极为不利。
许多人看向林砚的目光,充满了同情和担忧。
顾青源院长眉头微蹙,正要开口圆场,却见林砚微微抬手,示意无妨,他看向柳随风,嘴角甚至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可以。”
干脆利落的两个字,让柳随风一愣,也让全场再次安静下来。
他竟然答应了?还如此轻松?
立刻有工作人员在台上点燃了一炷细香,青烟袅袅升起。
柳随风不敢怠慢,立刻凝神静思,眉头紧锁,开始在备好的宣纸上奋笔疾书,他要写出一首足以技惊四座、碾压林砚的佳作。
而林砚,却并未立刻动笔。
他反而闭上了眼睛,仿佛老僧入定,台下众人看得莫名其妙,心急者甚至以为他放弃了。
然而,在林砚的感知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他并未刻意去搜肠刮肚地构思诗句,而是将心神沉入【文明图鉴】,同时放开感知,感受着这星辉学院的气息——那古老建筑的厚重,那参天古木的生机,那浓郁灵气的流转,那无数学子求知的热情,以及……那隐隐与星辰共鸣的学院底蕴。
他并非在“作诗”,而是在“感应”,在“共鸣”,他要做的,不是堆砌辞藻,而是将这片天地、这方学府所蕴含的“意”,用最契合的诗句表达出来。
这,才是文气与诗词结合的真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香已燃过半,柳随风那边已然完成初稿,正在紧张地修改润色,额角见汗。
而林砚,依旧闭目而立,气息平稳。
台下开始出现焦急的窃窃私语。
“他在干什么?时间快到了!”
“不会是写不出来了吧?”
“唉,还是太年轻,被柳随风逼到墙角了……”
顾青源院长眼中也闪过一丝担忧,但更多的是探究,他相信林砚绝非无的放矢。
就在香即将燃尽,柳随风已经放下笔,脸上露出志在必得的笑容时,林砚猛地睁开了眼睛。
眸中清澈,仿佛倒映着星辰与学府的光辉,他伸手提起狼毫笔,蘸饱浓墨,铺开宣纸,手腕悬空,笔走龙蛇,动作如行云流水,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感,仿佛不是在写字,而是在描绘一幅无形的画卷。
没有停顿,没有思考,诗句如同早已蕴藏胸中,此刻奔涌而出。
“星辉耀千古,文脉贯长虹。
庭栽栖凤竹,池化育麟龙。
道蕴山河气,书香日月融。
莘莘求学子,志在九霄重!”
笔落诗成!恰好,最后一缕香灰落下。
全场死寂!所有人都被这首诗的气势和意境镇住了!
诗名未题,但内容紧扣“星辉学院”,格局宏大。开篇“星辉耀千古,文脉贯长虹”,直接点出学院历史悠久、文脉传承不绝,气魄非凡;紧接着“庭栽栖凤竹,池化育麟龙”,用典巧妙,寓意学院是培养栋梁之才的宝地,吉祥而高雅。“道蕴山河气,书香日月融”,更是将学院的底蕴与天地山河、日月精华相连,意境深远悠长;最后“莘莘求学子,志在九霄重”,落脚于学子志向,激励人心,积极向上!
整首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意象丰富,格调高昂,不仅完美契合主题,更蕴含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浩然之气。
更令人震惊的是,那纸上的墨迹,在众人眼中,仿佛隐隐流动着一层温润的光华,散发出淡淡的书香气息,令人观之精神一振。
这……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诗词了!这是蕴含了“文气”的灵诗!
柳随风原本得意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低头看了看自己那首虽然辞藻华丽、但格局明显小了许多、更多是个人感怀的诗稿,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高下立判!
根本不用公评,在场只要稍有鉴赏能力的人,都能看出两者之间的云泥之别。
“好!好诗!”顾青源院长第一个忍不住击节赞叹,激动得站起身来,“字字珠玑,气韵生动!更难得的是诗中蕴含的浩然正气与激励之意,正是我星辉学院立院之精神!此诗,当悬于文院正堂!”
连院长都如此盛赞,其他人更是纷纷附和,掌声如潮水般响起,看向林砚的目光,充满了惊叹和敬佩。
柳随风面如死灰,羞愤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在众人的目光和议论声中,灰溜溜地坐了回去,再不敢抬头。
林砚放下笔,朝着顾青源和台下众人微微躬身:“晚辈献丑了。”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挑战,不仅没有难倒林砚,反而成了他展示文气玄妙的最佳舞台。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文气并非空谈,它能够融入诗词,提升其意境和感染力,甚至产生某种超凡的效果。
经此一事,再无人敢轻易质疑林砚的“文气”,文会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
接下来的环节,林砚又应几位老学者的邀请,参与了对几篇古籍残卷的解读讨论。
他凭借脑海中渊博的华夏文明知识储备,以及对文气的独特感应,往往能提出一些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令在场许多皓首穷经的老先生都啧啧称奇,自叹弗如。
他引经据典,却又不受经典束缚,总能从新的角度阐发义理,让人耳目一新。
整个下午,林砚俨然成了文会的焦点人物,他所展现出的深厚学养、敏捷才思以及那神秘而强大的“文气”,彻底征服了在场的江南文坛精英。
文会结束时,顾青源院长亲自宣布,破格录取林砚为星辉学院文学院特等研修生,享受学院最高等级的资源配给,并可以自由选修各院系的课程。
这无疑是极高的荣誉和待遇!
无数人向林砚表示祝贺,递上名帖,希望日后能多加交流。
林砚一一礼貌回应,不卑不亢。
当他走出大礼堂时,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身上,他知道,今日之后,“林砚”这个名字,将真正响彻江南文坛,甚至传入更高层次的圈子。
他在星辉学院,算是初步站稳了脚跟。
然而,他也清晰地感觉到,暗中的目光并未减少。
柳随风的挑战或许只是开始,那些真正对他抱有敌意或别有用心的人,恐怕会更加谨慎,也会采取更隐蔽的手段。
星辉学院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更大的机遇与挑战,还在后面。
他需要尽快熟悉环境,提升实力,并找到志同道合者,为文道在这片新天地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