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后的赵祯正在冲曹映锦笑。
“方才朝堂上那些人欲言又止,强作镇定的模样,真是精彩!映锦此计,果然妙极!”
不管是宫宴上的礼服,还是新制给女儿们的常服,都是曹映锦和赵祯商量出来的主意。
一次性确立皇太女名分震动太大,不如从服饰这等小事入手,一次次挑战臣子们的心理底线,让他们习惯,让他们退步,让他们渐渐麻木,真正册封之时,阻力便会小上许多。
哪些人默默接受,哪些人面露难色却不敢言,哪些人暗中愤恨……也会显露无疑,便于赵祯和曹映锦等人看清朝中形式。
“他们现在啊,”曹映锦抿了口茶,略带些狡黠的笑了:“怕是正一边憋得难受,一边拼命给自己找理由开脱呢!想想便觉得有趣。”
曹映锦的确畅快。
衣服上的许多设计,都是她和赵祯亲自商议之后敲定的。
这条路前无古人,若一味模仿皇子形制,将两个女孩硬塞进皇子的外壳里,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怯懦与自欺。
那仿佛在说,唯有像男子,才配得上权力。
她偏不。
权力从不独属于某一性别,它应该属于有能力,有担当,心怀天下的人。
她希望殷灵毓和赵徽柔明白,她们无需变成任何人。
女子,本就可以如此耀眼,如此坦荡的立于天地之间,以她们本来的样子,执掌乾坤。
所以她和赵祯在反复修改过后,才在那两套礼服,还有常服中,保留了许多公主和女子的元素。
宫宴上无论是殷灵毓远游冠上那精简过的九株玉花树,还是赵徽柔七梁冠上点缀的金花树,都明确沿用了公主礼冠的核心标志。
花树繁茂,象征着皇室血脉昌盛与女子的华美,而非因追求威仪去完全采用男性化的纯梁冠。
即便今日上朝戴上了象征地位的小梁冠,两位殿下依旧梳着符合年龄的女童发髻,并保留了部分披发,明确昭示其性别,无需削发束冠去模仿男子。
还有一直保留在每套衣服上的,专属于女子的翟鸟,翟鸟衔枝刺绣。
赵祯看着曹映锦眼中难得一见的飞扬神采,心中也有些惊奇和歉疚,但很快隐去,笑道:“正是此理!朕的女儿,日后这衣裳,便按此例,圆领袍,裙裳两者皆备,由着她们按场合,按心境挑选。”
曹映锦应下:“臣妾省得,两位殿下渐长,身边侍候的宫人,尤其是掌衣饰,仪容的女官,也需仔细挑选。既要机敏稳重,更需口风严紧,懂得分寸。”
赵祯深以为然:“此事交由皇后全权处置,你眼光朕是信得过的,对了,前日内库新进了几匹江南的缭绫,轻软如云,光泽内敛,正适合给孩子们做春衫,还有高丽贡来的上好细棉,透气吸汗,做里衣是极好的。”
“官家有心了,臣妾会亲自盯着尚服局,定让两位殿下穿得既舒适又‘得体’。”
曹映锦在“得体”上略微咬了个重音,赵祯就又畅快的笑。
他当然高兴。
叫你们平日里动不动就“祖宗法度”,“礼不可废”!叫你们动不动就引经据典,逼得朕步步退让!
现在让朕扳回一城了吧?
你们倒是说啊!倒是谏啊!
真是难为他们了!平日里训诫他时那般义正词严,如今对着他的女儿,倒学会变通了!
这种让满朝文武,尤其是那些素来以规矩压人的臣子们集体吃瘪,却又无可奈何的感觉,对一向以仁厚,甚至有些“好欺负”形象示人的赵祯来说,实在是太新鲜,太解气了。
这种靠着女儿的绝对优秀,反过来“拿捏”住那些平日里让他头疼的臣子的感觉,让赵祯体验到了一种奇特的,翻身做主的愉悦。
虽然这做主的方式有点狐假虎威的嫌疑,但……感觉真不赖!
赵祯常常处于文官集团的规训和制约之下,无论是废后风波,立储之争,还是日常政务,他往往需要向大臣们的意见妥协。
但他的本质又的确是仁厚的,并非刻薄阴狠之君。
因此,这种长期压抑后的情绪释放,混杂着身为人父的骄傲,还有出了口“恶气”的,带着那点小狡黠的扬眉吐气之感,把赵祯美的不行。
曹映锦也懒得笑他幼稚,把琐事汇报和商量完,端起往日的端庄微笑,走了。
皇佑二年在忙碌与变革中飞逝。
初春,经过多次“实验”,殷灵毓和赵徽柔的羊毛脱脂去膻的碱洗法终告成功。
夏日起初倒是平静无波,对西夏的经济战已经悄无声息的展开,既然羊毛已经变废为宝,众人再没有了任何顾虑,已经开始大力的在边疆推广棉花种植,并陆续收购西夏的羊毛。
但将入盛暑之际,两位殿下那里,殷灵毓殿下又改良了晒盐技术传了出来。
这下好了!
西夏的盐?
大宋不稀罕了!
等到后来,臣子们已经逐渐震惊到麻木,甚至带着理所当然的心态,期待了起来。
“殿下又弄出何物了?”
“似是能肥田、点灯的新法,名曰‘沼气’。”
“哦……殿下慧心,实乃天授。”
对话愈发平淡,仿佛小殿下隔三差五拿出点利国利民的新奇玩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与此同时,请求正式册立储君的奏疏,开始一批一批,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浪潮和声势的涌入朝堂。
反对的声音并非没有,但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请立声中,显得如此微弱。
几位宗室元老试图联络御史台官员发起反击,却发现自己昔日的影响力已然不再。
有了殿下,谁能看上你和你家那小豆芽儿菜啊?!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皇佑三年春,万物复苏之际,殷灵毓五岁了。
赵祯终于“从善如流”,于大庆殿召集群臣,颁布《册皇太女诏》。
同日,赵祯另下一旨,晋封福康公主赵徽柔为辅政长公主,明确其“赞襄皇太女,协理政务”之责。
册封大礼在同一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