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谐振道基初构想
当钟清羽的神识融入那暗金色玉简的瞬间,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磅礴的信息流。相反,感受到的是一种极其细微、却仿佛直指核心的震颤,如同一个垂死智者最后、也是最深刻的叹息。
玉简中的内容比之前那枚黑色玉简更加破碎,充满了公式推导到一半的断层、被强行抹去的痕迹、以及大量表示疑惑、否定和推倒重来的精神印记。
但正是这些“失败”的记录,对钟清羽而言,价值连城!
他“看”到这位不知名的前辈,试图用一个复杂的多维方程组来描述灵气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统一(波粒二象性),却在某个关键参数上始终无法自洽,最终导致模型崩溃。
他“看”到前辈假设存在一种“灵子”(能量弦),并试图推导其在不同能量级(境界)下的振动模式与相互作用力公式,却在引入“意识观测”这个变量时,引发了整个理论体系的混沌(测不准原理的雏形)。
他还“看”到前辈留下的一段充满绝望与警示的残念:
“……路径依赖……初始条件敏感……理论无法闭环……此路或将通向‘道解’(热寂)?吾之道基,崩于‘混沌’之弦……”
这位前辈,几乎已经摸到了现代物理学中混沌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门槛!他将宇宙的终极归宿理解为“道解”(热寂),并将自身道基的崩溃归咎于无法掌控的“混沌”因素。
钟清羽心中豁然开朗!许多之前困扰他的问题,在此刻找到了答案,或者说,找到了问题所在!
传统筑基,讲究的是凝聚、压缩,构筑一个稳固的“核心”。这就像试图建造一个绝对秩序的“水晶球”,但根据熵增定律,孤立系统的有序度总会自发降低。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传统修士到了后期,需要不断对抗“天道磨损”、“心魔劫”的原因之一——他们在对抗宇宙的基本法则!
而他的“谐振筑基”,思路截然不同!它不是要建造一个封闭的“水晶球”,而是要构建一个开放、动态平衡的“生命反应腔”!
这个“谐振腔”不追求绝对的秩序和封闭,而是追求与外界天地能量达成一种高效的、频率匹配的能量交换关系。它自身可以有一定的“噪声”(混沌),但只要其主频率稳定,就能在动态中保持整体的稳定与成长,甚至可以利用外界的能量流来维持自身的低熵状态!
这不违背熵增定律,而是巧妙地利用了更庞大系统(天地)的能量流,来局部维持自身的秩序!这,才是符合物理规律的、可持续的进化之路!
“我明白了……”钟清羽睁开眼,眸中精光闪烁,之前的疲惫一扫而空,“筑基,不是工程的终点,而是建立一个能够与宇宙进行能量与信息交换的开放性接口!”
这个构想,远超他之前的理解。那枚暗金色玉简,虽然没有给他成功的公式,却用自身的“失败”,为他排除了最重要的错误选项,并印证了他道路的正确性与宏大前景。
他小心翼翼地将玉简中所有残缺的公式、失败的推演、以及那份深刻的警示,都牢牢烙印在识海深处。这些是无比珍贵的“数据”。
当他转身准备离开时,目光再次掠过那面破旧的铜镜。此刻再看,他觉得这镜子或许并非完全破损,它的“裂纹”,会不会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用于接收和过滤混沌信息的“天线结构”?
走下楼梯,经过那个角落时,那个疯癫的扫地老者又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靠着扫帚打盹,鼾声轻微。
钟清羽停下脚步,对着老者躬身,行了一个郑重的弟子礼。无论这老者是何身份,他今日的提点与那面铜镜的机缘,都对他恩同再造。
老者似乎毫无所觉,只是在钟清羽转身离去后,那轻微的鼾声停顿了一瞬,乱发下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带着赞许和期待的弧度。
钟清羽走出藏经阁,望着蔚蓝的天空,只觉得前路从未如此清晰。
谐振道基,开放系统,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一条前所未有的科学修仙之路,已然在他脚下铺开。接下来,就是寻找合适的“材料”和“环境”,将理论付诸实践了。
而“小灵源境”,无疑是最佳的实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