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筵席可不知道,他随手买下的一个故宫纪念徽章。
就让他大表哥,想那么远,灵魂还得到质的蜕变。
他又掏出几个帆布斜挎包,“来,来!
你们一家六口一人一个,两个小号的,是三娃表弟和四娃表弟的。”
他说话间又拿了一个口袋,单独递给了林娇。
“姑姑,这是我给您买的布拉吉,京城的大姑娘,小媳妇都爱穿。
我给你整了一套,咱们林家人不差事,别人有的咱也得有!
这个是给姑父的军装,这军装可不是买的盗版哦!
这是我出重金,跟军人叔叔换的,干部才有的四个口袋。”
张赖子夫妻那叫一个感动,刚想说什么,就被他打断了。
“当当当····”
他夸张的举着一个盒子,“爸爸妈妈,压轴大戏来了,你们也有礼物哦!
快打开看看,我有预感,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黄书瑶看着精美的盒子,还有林筵席那煞有其事的样子,脸色也变得严肃了。
郑重的接过盒子,像是在交接什么重要的珍宝一样。
她在大家的注视下,小心翼翼的打开盒子。
“哇,太美了!
这···这是苏绣?”
林筵席重重的点头,“我就知道、这是你们的心头好,嘿嘿!”
黄书瑶轻轻拿起衣服,爱不释手的摸了一下。
“藏青色沉稳大气,适合你爸爸。”
她对儿子竖起了大拇指,“有眼光,你爸还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中山装。”
林筵席得意的点头,“快看您的,您的更美,不光有苏绣,旗袍也是纯手工,一代传人亲自做的。”
黄书瑶听他这么一说,更期待了。
她把手中的衣服递给林深海,赶紧把盒子里的旗袍拿起来。
“哇,审美在线哦!
浅绿色清新雅致,穿上它往船上一站,就跟碧蓝的大海融合在一起。
远看清新脱俗,近看低调奢华,气质拉满。
儿子···没少花钱吧!”
说起这个林筵席更得意了,小胸脯一挺,要是有尾巴的话,估计都翘到天上去了。
“这是花钱就可以买的吗?
那得凭本事,全靠您儿子我这张帅脸卖萌。
人家苏绣的当代传人,是一位年长的老奶奶,见我可爱还孝顺。
这是破例‘加班加夜’,‘点灯熬油’给我赶出来的。
我和妹妹也各有一套,这是我花大代价,为咱们一家四口定制的‘亲子装’。”
黄书瑶的心软的一塌糊涂,亲昵的捏了捏儿子的小脸蛋。
“这四套衣服,你付出不少代价吧!
苏绣和手工就是天价了,布料更是高级丝绸。
给为娘说说,你都做了什么?”
林筵席伸出两根手指,“一起,2000斤细粮!”
黄书瑶倒吸一口凉气,“狗日的,心口子真黑。
他们怎么敢开口,2000斤细粮,够一家老小吃几年了。”
她气得脸发白,总觉得儿子被骗了,恨不得现在冲向京城去理论理论,替儿子找回场子。
林深海轻轻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安慰道。
“不是大事,先听筵席说!
儿子,你知道被当成了冤大头吗?”
林筵席说得理直气壮,“知道啊!
细粮在京城黑市,都炒到五块一斤了!
但我就是想给你们买一件拿得出手,你们还满意的礼物。”
“知道就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毛病!”
林深海对着妻子抬眉,“媳妇,该放手就放手,不摔筋斗长不大!
咱们儿子虽然单纯善良,但不傻,他心中是有成算的。”
黄书瑶重重的点头,脸上又重新挂起了笑容。
她在意的不是钱和粮食,而是儿子有没有没被骗。
既然心甘情愿,就没有问题。
她爱不释手的摸着旗袍,“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啊!
只要学精一门,就能养家!
2000斤粮食,在这荒年,可比京城的四合院还抢手。”
大人们都跟着点头,只有大娃和二娃陷入了沉思。
两个半大小子在琢磨着,也想找一个地方,学一个能傍身的手艺。
雨过天晴后,林筵席又开始倒弄背包,他拿出一个小盒子。
把背包递给二娃,“给,剩下的····”
他把声音拉老长,“都是我亲哥的,表哥,表弟们你们也别羡慕。
二哥是靠脸吃饭的,你们没有这个条件,比不了。”
“哈哈····”
大家都被他的一套说辞给逗乐了。
他又把小盒子放在宋念国手上,“给,小叔叔,你的礼物,可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虽然说你这些天,把我折磨得苦不堪言,心力交瘁。
但我这人宰相肚里能撑船,‘小人’不计‘大人’过,还是想着你这个临时监护人的。
献上厚礼怀表一块,供销社和百货大楼可都没有卖的。”
宋念国做梦也没想到,还有他的,林筵席这几天有多不待见他,他心里门清。
真是意外之喜,他乐呵呵的接过礼物。
“虽然我觉得、你是在用礼物嘲笑我,但奈何没有证据。
瞎子见钱都能眼睛亮,礼物我也喜欢,谢谢了哈!”
“不用你觉得,我就是在嘲笑你!”
林筵席给了他一个后脑勺,“小老头,老古板!
你虽是一个双十的壮小伙,但心先老掉渣。
老牛拉破车,速度慢还嘎吱嘎吱的响,一条道走到黑的犟种,就是说的你!
怀表是古董,配你这个小古板,绝配!”
宋念国被他的话噎得失语,尴尬的摸着鼻子。
大家看着两人的表情,就知道他们中间发生了不可言说的故事。
见两人都没有要分享的意思,大家失笑摇头。
林深海和黄书瑶,没有给他们断官司,抱着心爱的礼物转身来到驾驶舱。
林深海熟练的打火,出港,一呵即成。
开着船朝林家岛的方向狂奔,黄书瑶抱着衣服不撒手。
“海哥,这可是死小子,第一次送我们礼物啊!”
“可不咋的,前世他都没有送过!”
林深海莫名的有些感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送到心坎里了!”
黄书瑶点头如捣蒜,“算他有心,我要珍藏起来,等到接儿媳妇进门时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