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几乎是冲进了沈清徽的书房,手中紧紧攥着那张气压平衡补水阀的图纸,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光,眼中燃烧着炽热的光芒,与片刻前在设计间里焦头烂额的模样判若两人。
“沈姑娘!属下明白了!属下彻底明白了!”他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将图纸在书桌上铺开,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地点着那浮球和杠杆结构,“这‘反馈调节’之理,才是关键!不拘泥于形式,核心在于捕捉变化、传递信号、执行调节!属下愚钝,先前只盯着蒸汽压力这一条路,却忘了万变不离其宗!”
他语速极快,如同决堤的洪水,迫不及待地阐述着自己的新构想:“我们完全可以舍弃复杂难控的蒸汽直接驱动!可以在冷凝器出水口,设置一个薄壁铜管,内部注入易于膨胀的液体(如烈酒),铜管末端连接一个灵活的波纹囊!水温变化引起液体胀缩,推动波纹囊产生微小位移,再通过一套精密的杠杆放大机构,去控制灶膛风门的开合大小!如此一来,温度高则开大风门加速冷却,温度低则关小风门保温……对!就是这样!此方案结构更清晰,材料易得,调控也更为线性平稳!”
他越说眼睛越亮,脑海中已然构建出完整的运作图景,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只剩下豁然开朗的狂喜和对新方案的无限信心。
沈清徽静静地听着,脸上带着赞许的淡淡笑意。她并没有打断他,直到他将整个思路酣畅淋漓地阐述完毕,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而带着引导性:“周先生果然一点就透。此思路确实更为稳妥可行。不过,其中细节仍需斟酌。例如,感温铜管的响应速度,杠杆机构的传动比与灵敏度调节,以及如何确保其长期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因水垢或磨损导致失灵。”
周瑾用力点头,如同一个被肯定了方向的学生,斗志昂扬:“姑娘所虑极是!这些皆是工程实现必须解决的细节!感温介质的选择、杠杆的材质与铰接方式、还有整体的防垢设计……属下回去立刻着手细化!有了正确的大方向,这些技术细节,属下有把握逐一攻克!”
他的自信重新回到了身上,那是一种基于专业能力的笃定。
沈清徽看着他重燃斗志的模样,心中欣慰。她知道,仅仅解决一个技术难题还不够,需要将他的个人才华与团队的长期目标更深地绑定。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深远:
“周先生,这自动控温装置,于我辈而言,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是验证‘自动控制’这一理念的工具。”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目光投向远处起伏的山峦和隐约可见的田畴,“先生可曾想过,若将此‘反馈调节’之理,应用于水利?”
周瑾心神一动,跟随着她的目光望去。
沈清徽继续道,声音如同描绘一幅宏伟的画卷:“例如,在水渠闸门处,设置浮标水位计,联动机关,实现根据稻田需水量自动调节入渠水流。又或者,在大型水库的泄洪道上,设计能根据上游水位自动开启或关闭的闸门,无需人力值守,便能有效防洪保墒。”
周瑾的呼吸微微屏住,脑海中瞬间浮现出相应的机械结构,他发现,沈清徽所言,并非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基于同一核心原理、完全可以凭借现有技术去尝试实现的方向!
“再往大了想,”沈清徽转过身,目光清亮地看向周瑾,语气中带着一种令人心折的感染力,“若能设计出深耕破土效率倍增的新式犁铧,一季能多耕几何田地?若能造出精量播种的器具,使苗齐根壮,又能增收几成粮食?若能利用水力、风力,驱动更高效的纺车、织机,乃至粉碎、研磨器械,又将解放多少劳力,兴盛多少产业?”
她每说一句,周瑾眼中的光芒就更盛一分。这些构想,有些他曾经模糊地思考过,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现路径;有些则彻底打开了他新的视野。他仿佛看到,自己所痴迷的“格物致知”之道,不再仅仅是个人兴趣或谋生手段,而是真的能与国计民生紧密相连,拥有改变一方天地的巨大潜力!
“技术,非是奇技淫巧,实乃强国富民之基石。”沈清徽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一字一句敲在周瑾的心上,“一件高效农具,或可让一村百姓丰衣足食;一套精良机械,或可兴一地之百业。我辈钻研此道,所求为何?难道仅仅是为了制造几件玩物,或是满足一己之好奇心吗?”
她凝视着周瑾,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与当初回忆中隔着门板的话语隐隐呼应,但此刻,却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和更真切的场景:
“先生胸怀锦绣,才华卓绝,难道就不想亲眼看看,凭借你我之手,能将这格物之道,推到何等境地?能否真的在这白石村,在这天下间,留下些实实在在、利国利民的东西?让后人提及先生之名时,想到的并非落魄书生,而是泽被一方的良工大匠?”
“让一身所学,随草木同朽,岂不可惜?”
这番话,如同洪钟大吕,在周瑾心中激荡回响!他仿佛看到了一条金光大道在眼前铺开,一条能让他毕生所学尽情施展,能让他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完美统一的道路!
什么怀才不遇,什么世人偏见,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创造、能与眼前这位拥有惊人见识和宏大格局的领导者并肩前行的道路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和不值一提!
他胸膛剧烈起伏,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之前所有残留的、因性格使然的疏离感,在这一刻被彻底冲散,化为一种找到归宿般的认同感和澎湃的动力。
他后退一步,整理了一下衣袍,然后,对着沈清徽,不再是出于感激或一时冲动,而是发自内心的、无比郑重的深深一揖!
“姑娘!”他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与赤诚,“瑾,飘零半生,未尝得遇明主!今日得聆姑娘教诲,方知前路何在!探索格物大道,造福桑梓百姓,此乃瑾平生所愿!愿随姑娘左右,效犬马之劳,竭尽所能,百死无悔!”
这一次的承诺,不再局限于一张图纸、一个项目,而是对整个事业、对眼前之人的全面认同与追随。
知音既遇,蓝图共绘。
沈清徽看着眼前这位终于彻底归心的技术核心,她知道,她的“乡村帝国”计划,获得了最坚实的技术基石。
她伸手虚扶,语气温和而有力:“周先生言重了。前路漫漫,挑战犹存,愿与先生,同心协力,共铸辉煌。”
阳光透过窗棂,将两人的身影拉长,交织在一起,仿佛预示着一段全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征程,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