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图景”的发现,如同在黑暗的旷野中骤然亮起的灯塔,瞬间照亮了前路,也彻底点燃了江屿和洛薇薇的研究热情。那幅短暂却清晰的、关于发光河流与能量生命的动态景象,证明玉珏内部储存的信息远非零散碎片,而是蕴含着完整叙事逻辑的、高度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里的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两人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共鸣图景”现象的复现与深化研究中。
江屿的工作重心转向了信息整合算法的优化。他需要设计更精密的模型,来模拟洛薇薇意识在谐频状态下,如何将多个节点的“低语”整合成连贯图景的过程。他尝试引入神经网络和模式识别技术,对已获取的所有节点“低语”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寻找那些可能触发特定图景的节点组合规律。
洛薇薇则专注于提升自己维持深度谐频和进行“宏观聆听”的能力。她反复进入那种意识弥散的状态,不再局限于特定区域,而是尝试以更广阔的“视角”,去轻柔地扫描不同的节点组合,寻找再次触发“共鸣图景”的契机。
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神力。有时连续尝试数小时也一无所获,只有一片模糊的能量背景;有时则会捕捉到一些不完整的、扭曲的图景片段,如同信号不良的传输。
但两人都没有丝毫气馁。每一次失败的尝试,江屿都会记录下来,分析可能的原因;每一次微小的进展,都会成为他们调整策略、继续前进的动力。他们之间的协作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默契。常常是洛薇薇刚从连接状态中退出,描述出一个模糊的感觉,江屿就能立刻在模型中定位到可能的节点组合,并提出下一步的尝试方向。
这天清晨,朝阳初升,金红色的光芒洒进工作室。洛薇薇在经过一夜的休整后,感觉自己的状态格外清明。她再次将意识沉入星云,这一次,她将关注点放在了之前触发图景的接口节点附近,但稍微扩大了“聆听”范围,将几个与之能量关联、但属性略有差异的节点也纳入了感知场。
起初,依旧是各种细微“低语”的混杂。她保持着极致的宁静,不去强行分辨,只是让这些感觉如同溪流般在意识中自然流淌、交汇。
渐渐地,一种奇异的和谐感开始浮现。那些原本差异细微的“低语”,仿佛找到了共同的节奏,开始同步振动。洛薇薇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信息的交汇点上,四面八方涌来的“感觉细流”正在她意识的核心处,编织着什么……
突然,一副比上次更加清晰、细节更丰富的图景在她意识中豁然展开!
依旧是那片发光的 landscape,但这次她“看”得更真切——那些发光植物的脉络中,有细小的光点在如同血液般循环;天空中那些结构性的能量带,似乎在按照某种复杂的数学规律缓缓变形;甚至能“听”到一种悠扬的、非声波的“韵律”,在整个环境中回荡……
图景持续了大约五秒,信息量远超上次。
洛薇薇退出状态时,呼吸急促,眼中却闪烁着极度兴奋的光芒。她立刻抓起笔,在早已准备好的速写本上快速勾勒起来,同时语速极快地向江屿描述着新增的细节。
江屿一边记录,一边快速操作电脑,将洛薇薇描述的新细节与模型中的对应节点进行匹配和验证。
“发光植物的内部循环系统……能量带的变形算法……环境背景韵律……”江屿看着屏幕上根据洛薇薇描述自动生成并不断完善的图景模型,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这不是随机景象,这是一个完整的、具有内在逻辑的生态系统记录!甚至可能包含了其能量运行的基本法则!”
他转向洛薇薇,眼中是她从未见过的、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璀璨光芒:“我们可能……真的开始读懂它的语言了。”
洛薇薇放下笔,看着速写本上那幅虽然粗糙却蕴含着无限可能的图景,心潮澎湃。她抬头看向江屿,两人目光交汇,都看到了彼此眼中那无法抑制的、因窥见宏大奥秘而产生的震撼与狂喜。
晨光愈发明亮,将整个工作室照得通透。江屿走到洛薇薇面前,向她伸出手。这一次,不是扶持,也不是安慰,而是一个邀请,一个确认。
洛薇薇看着他的手,没有丝毫犹豫,将自己的手放入他的掌心。
他的手温暖而有力,牢牢地握住了她的。
“一起,”江屿看着她,目光深邃而坚定,如同立下誓言,“解开它所有的秘密。”
“一起。”洛薇薇回望着他,眼中是同样的坚定与信任,嘴角扬起,如同这晨光般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