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冷库的余温
林夏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冷汗顺着额角滑进衣领。冷库废墟的铁门在身后“哐当”关上,将外面的月光彻底隔绝,只剩下手电筒的光柱在黑暗中颤抖,照亮满地扭曲的金属架和结着白霜的纸箱——那些箱子上印着“营养剂”的字样,却散发着刺鼻的化学气味,像极了小陈日记里描述的“被掺了料的禁药”。
“这就是规则组的‘公平分配’?”张凯的声音在空旷的冷库中回荡,他踢开脚边的纸箱,露出下面层层叠叠的记录册,封面上的日期标注着二十年前,“你看这里。”
手电筒的光落在泛黄的纸页上,字迹因潮湿而模糊,却仍能辨认出“粮食危机应急方案”几个大字。林夏凑近了看,里面详细记录着最初的减重规则:20-50岁每日限食200克,16-20岁与50-60岁限食300克,60岁以上与16岁以下不限量——这与现在执行的规则截然相反,尤其是“不限量”三个字,被人用墨汁重重涂掉,透出底下更深的字迹:“保障弱势群体热量摄入”。
“他们篡改了原始规则。”林夏的声音发颤,指尖拂过纸页上的墨痕,“粮食危机早就结束了,他们却把临时条款变成了永久枷锁。”
张凯突然在角落的铁架后惊呼一声。林夏跑过去,看见他正举着手电筒,照向一个半开的冰柜——里面没有结冰,却整齐码着一排排真空包装的肉肠和面包,生产日期全是最近的,包装袋上印着“规则组特供”的字样。冰柜顶上放着个笔记本,翻开的页面上记着领取记录,社区医院院长的名字赫然在列,后面标注着“每周3次,每次5公斤”。
“所以他们从来都不缺食物。”林夏合上笔记本,指腹触到纸页边缘的油渍,突然想起医院食堂里那些清汤寡水的“减重餐”,胃里一阵翻涌,“他们让我们减到皮包骨头,自己却在偷偷囤粮。”
冷库深处传来水滴声,像谁在暗处哭泣。张凯用手电筒扫过去,发现是个生锈的铁桶,里面盛着半桶浑浊的液体,表面漂浮着白色的泡沫。他舀起一点放在鼻尖闻了闻,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是利尿剂……浓度比小陈检测的高十倍。”
林夏突然想起那些体重骤降的患者,想起他们凹陷的脸颊和浮肿的脚踝——原来规则组不仅靠手环强制减重,还在公共水源里掺了料,让“自然减重”变成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她蹲下身,手指摸到冷库地面的裂缝,里面竟嵌着几缕干枯的头发,像极了阿杰父亲失踪前留下的那绺。
“张凯,你看这个。”她抠出那缕头发,发现发根缠着张撕碎的纸条,拼凑起来只有一句话:“他们怕我们发现冷库的余温——这里藏着能让体重回升的东西。”
手电筒的光突然晃了晃,外面传来脚步声。张凯迅速将记录册塞进怀里,拉着林夏躲进铁架后面。冷库的门被推开,几道手电筒光柱扫进来,伴随着规则组干事的说话声:“……把这批新到的营养剂藏好,上次那批被小陈翻出来就差点出事,这次得埋深点。”
“院长说最近查得紧,要不要先停一阵子?”
“停?60岁那帮老家伙已经在偷偷种菜了,再不停,咱们的特供粮都要被发现了!”
脚步声越来越近,林夏屏住呼吸,看见他们抬着几个沉重的木箱,往冷库最里面走去。箱子落地时发出“咚咚”的闷响,隐约能听见里面传来“沙沙”声——像是什么种子在滚动。
等他们离开,林夏和张凯才敢走出来。张凯撬开最近的木箱,里面果然装满了饱满的麦粒,还有袋贴着“禁止流通”标签的土豆种,芽眼已经冒出了嫩白的尖。
“这就是‘能让体重回升的东西’。”林夏拿起一颗麦粒,指尖感受到微微的温度,“他们把真正的粮食藏起来,却让我们嚼着掺了药的营养剂,美其名曰‘公平’。”
张凯突然指着木箱底部:“你看这个。”箱底刻着串日期,正好是阿杰父亲失踪的那天。
林夏的心脏猛地一缩。她想起阿杰说过,父亲当年就是因为“私藏粮食”被带走的,现在看来,所谓的“私藏”,不过是想把这些种子分给挨饿的孩子。而规则组怕的从来不是肥胖,而是人们发现:只要有这些种子,就能摆脱他们的控制,重新长出健康的体重。
两人抱着木箱往回走时,林夏突然觉得冷库的温度似乎没那么低了。月光透过铁门缝隙照进来,在地上画出银色的线条,像条通往希望的路。她摸了摸怀里的记录册,纸页上的字迹仿佛活了过来,在黑暗中诉说着二十年前的真相——那些被涂掉的“不限量”,那些被隐藏的粮食,都是规则组最害怕的东西。
路过社区菜园时,林夏突然停住脚步。60岁的赵爷爷正带着几个老人在翻地,月光下,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手里的锄头起落间,竟有种生生不息的力量。张凯把麦粒偷偷塞给赵爷爷,老人接过时,指腹的老茧蹭过林夏的手,带着泥土的温度。
“孩子,”赵爷爷低声说,“这些种子能撑过冬天的。”
林夏看着他眼里的光,突然明白“冷库的余温”指的是什么——不是藏粮的温度,而是人们心里那点不肯熄灭的、想好好活着的念头。规则组可以篡改规则,可以藏起粮食,却藏不住这点余温,就像藏不住春天总会发芽的种子。
回到家,林夏把麦粒种进花盆,放在窗台上。月光落在种子上,仿佛真的带着点微不可察的暖意。她翻开张凯藏回来的记录册,发现最后一页夹着张照片:二十年前的规则组成员站在冷库前,每个人都笑得很胖,而他们身后,60岁的老人和16岁的少年正抱着粮食往社区跑,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亮。
“原来他们也胖过。”林夏轻声说。
张凯凑过来看,突然笑了:“他们怕的不是我们胖,是我们想起自己本该是什么样子。”
花盆里的麦粒似乎动了动,像是在回应这句话。林夏知道,只要这些种子能发芽,冷库的余温就不会散去,总有一天,会烧开规则组筑起的冰墙。而她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秘密告诉更多人——告诉那些在稳定期里日渐消瘦的人,告诉那些被规则吓得不敢反抗的人:真正的“公平”,从来不是一起挨饿,而是一起捧着饱满的麦粒,在阳光下长出健康的体重。
夜色渐深,林夏的健康手环突然震动了一下,屏幕上跳出“强制减重”的提示。她看了眼窗外,赵爷爷他们还在菜园里忙碌,锄头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她关掉手环提示,轻轻抚摸着花盆里的土壤,那里正孕育着比规则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