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张凯的“双重置换”
张凯的手环在清晨六点准时震动,屏幕上跳出一行淡蓝色的字:「您的太极教学技能已完成兑换,可申请三个月调整期。」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三秒,指尖悬在「确认」按钮上方,突然划开了通讯录,找到「赵爷爷」的名字。
窗外的玉兰树刚抽出新芽,晨露顺着叶片滑落,在窗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张凯想起昨天傍晚在社区花园碰到赵爷爷的样子——老人裹着件洗得发白的棉袄,背比上次见更驼了些,手里的拐杖在石板路上敲出「笃笃」的响,每走三步就要停下来咳上一阵,像台生锈的风箱。
「小张啊,」当时赵爷爷喘着气笑,露出没剩几颗牙的牙床,「听说你们年轻人现在能换啥『顺序』?我这老骨头,冬天一到就犯哮喘,要是能先胖点扛冻就好了……」他没说下去,只是用袖口擦了擦眼角的分泌物,转身时拐杖尖卡在石板缝里,踉跄了一下才站稳。
张凯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调出「置换记录」页面。爸爸的木工技能认证赫然在列——上周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登记时,拍了爸爸打造的那组榫卯结构的花架,系统评定为「二级传统工艺技能」,可兑换四个月的顺序调整权限。当时爸爸正蹲在院子里给花架刷木蜡油,头也不抬地说:「给你换吧,开春你减重要紧。」
现在那行「可兑换」的字样旁边,多了个「转赠」按钮。张凯深吸一口气,点开赵爷爷的个人页面——系统显示老人的bmI值刚过16,属于「体重偏低风险人群」,冬季住院记录占全年的67%。他输入转赠理由时,指尖有点发颤:「赵爷爷冬季哮喘需增重养护,本人自愿转赠父亲的木工技能兑换权限。」
提交按钮按下的瞬间,手环发出「嘀」的轻响,弹出新提示:「转赠申请已受理,正在社区公示中。」张凯起身时碰倒了桌角的极剑,剑鞘撞在暖气片上,发出沉闷的回响。他突然想起小时候,爸爸教他刨木头,说「榫卯得咬合紧实才稳当,就像人心,得贴在一起才暖」。
中午去社区服务中心交材料,林夏正趴在柜台上核对数据,阳光透过她耳后的碎发,在表格上投下细细的影子。「赵爷爷的公示过了,」她抬头朝张凯笑,递过来一张打印好的确认单,「你爸知道吗?」
张凯挠了挠头,「还没说,他昨天去邻市给人修老家具了,得过两天才回。」他接过确认单,指尖触到纸页边缘的毛刺,像摸到了爸爸刨木时留下的木茬。
「对了,」林夏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枚小巧的勋章,勋章上刻着交织的双手,「社区新增了『爱心传递』认证,你这情况刚好符合,拿着吧。」
勋章的金属边缘有点凉,张凯捏在手里转了半圈,突然看见赵爷爷拄着拐杖出现在服务中心门口,身后跟着社区志愿者小王。老人显然刚得知消息,棉袄领口沾着点尘土,眼里却亮得惊人,「小张啊,」他走过来,拐杖在地上顿了顿,「你说这……我咋谢你好?」
「您别客气,」张凯赶紧扶住他,「我爸说了,他那手艺放着也是放着,能帮上您才有用。」
赵爷爷却从棉袄内袋里掏出个用手帕包着的东西,层层打开,是块温润的老玉,雕着简化的太极图,「这是我老伴儿留下的,说能安神。你天天教太极,带着正好。」他往张凯手里塞,力道却很轻,像怕碰碎了什么似的。
张凯推脱不过,收下时指尖碰到老人冰凉的指腹,突然想起爸爸总说「置换不是掏空自己,是把手里的东西递给更需要的人」。阳光穿过服务中心的玻璃窗,在地上拼出细碎的光斑,赵爷爷的咳嗽声混着林夏敲击键盘的声音,像首没谱的歌。
傍晚训练时,张凯把太极剑换成了那枚玉坠,贴在胸口,随着呼吸轻轻起伏。学员里有个刚搬来的姑娘,练云手时总顺拐,他耐心纠正着,余光瞥见赵爷爷坐在花园的长椅上晒太阳,小王正给他读今天的报纸。老人裹着社区新发的加厚棉袄,手里捧着个保温杯,偶尔抬头朝这边望一眼,嘴角抿成暖暖的弧度。
手环在这时震动,是爸爸发来的视频请求。张凯走到僻静处接起,屏幕里爸爸正站在一堆木料前,额头还沾着木屑,「听说你把权限给赵爷爷了?」他语气听不出喜怒。
「嗯,他比我们更需要。」张凯有点紧张,攥紧了胸口的玉坠。
爸爸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两道沟壑,「做得对。我这手艺能护着老人过冬,比摆在院子里当摆设强。」他转身拿起刨子,对着镜头晃了晃,「对了,我给你打了个剑鞘,雕了缠枝纹,等回去给你装上。」
视频挂断后,张凯站在玉兰树下,看着玉坠在夕阳里泛出柔和的光。他突然明白,所谓置换,从来不是简单的交换,而是让藏在技能背后的心意,像春天的藤蔓,从这双手,爬到那双手,最后在某个需要的地方,扎下温暖的根。
训练结束时,林夏抱着文件夹走过来,「赵爷爷的增重期食材已经安排好了,明天开始配送。」她抬头时,目光落在张凯胸前的玉坠上,「这是……」
「赵爷爷送的。」张凯摸了摸玉坠,「他说能安神。」
林夏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确实挺配你的。」晚风吹起她的发梢,带着点玉兰的清香,「对了,下周社区搞技能交流会,你爸能来吗?大家都想看看榫卯结构到底咋回事呢。」
「我问问他。」张凯点头时,手环又轻轻震动,是系统推送的新消息:「爱心传递勋章已激活,可解锁『多人置换』权限。」他看着那行字,突然觉得,这枚小小的勋章,比任何规则条文都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