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罗布泊基地,空气中胜利的喜悦短暂而稀薄,迅速被一种更深沉的紧迫感所取代。奥古斯特诡异湮灭的场景、那直接作用于脑海的恶意意念、以及“血魂殿”这个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于头顶的名字,让所有知情者心头都压上了一块巨石。
陈三七将自己关进了基地最深层、防护等级最高的综合分析实验室。实验室中央的隔离力场内,正悬浮着那枚布满裂纹、如今已光泽黯淡的骷髅头骨遗物。尽管已被多重符文和科技手段封印,但它依旧像一颗沉睡的邪恶心脏,隐隐散发着令人不安的波动。
他没有急于触碰,而是调动了实验室所有的分析设备:高能粒子扫描仪、量子频谱分析器、多维能量场探针……以及结合了神识感知的“灵能共析系统”。他要从最微观的层面,揭开这遗物的秘密,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威胁。
数据如瀑布般在全息屏幕上流淌。初步的物理结构分析就遇到了难题。头骨的材质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复合结晶态,原子排列方式违背了已知的晶体学规律,似乎是在某种极端条件下(例如超强引力或维度扭曲)自然形成或人工合成的。其硬度极高,但韧性却近乎为零,这也是它在受到冲击后裂纹遍布却未彻底粉碎的原因。
“能量残留分析显示,其主要能量签名并非地球上任何一种已知能量(灵气、核能等),而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负熵结构,但性质极端负面,倾向于吞噬、同化其他能量以维持自身结构稳定。”林薇在一旁汇报着初步结果,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这种技术……简直像是将热力学第二定律逆转了小范围应用,但走向了邪恶的方向。”
陈三七面色凝重地点点头。他的神识小心翼翼地探入遗物内部,立刻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排斥和侵蚀感。内部结构并非实心,而是充满了无数蜂巢状的微观结构,每一个“蜂巢”都曾是一个囚禁灵魂、转化痛苦能量的牢笼。虽然此刻大部分结构已因核心的损坏而失效,但残留的印记依然诉说着无尽的残忍。
最让他心惊的是,他在某些尚未完全崩坏的结构中,发现了一些极其细微、却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能量回路。这些回路并非雕刻或镶嵌,更像是从材料本身“生长”出来的,其设计理念远远超越了地球目前的任何科技水平,甚至比玄清宗遗留的阵法更为精妙和……高效,充满了某种冰冷、非人性的优化感。
“就像……就像一台高度精密的生物机器,专门为榨取和转化生命能量而设计。”陈三七得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结论。制造这遗物的文明,其对能量和生命的理解与操控,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而其道德观念显然与人类截然相反,甚至可能不存在所谓的“道德”。
他尝试模拟复原其中一个微小的能量回路节点。仅仅是在虚拟模型中注入一丝模拟能量,节点就瞬间亮起幽光,表现出极强的能量放大和扭曲特性,同时散发出与奥古斯特召唤噬魂兽时相似的精神污染波纹。
“血魂殿……”陈三七默念着这个名字,心中的危机感空前强烈。一个能够制造出如此邪恶、如此高科技造物的星际文明,其真正的实力该是何等恐怖?奥古斯特和夜枭,果然只是其微不足道的前哨,甚至可能只是无意中捡到了“主人”丢弃的“玩具”的蝼蚁。而日志中提到的“牧场”、“收割”,此刻看来,绝非疯子的呓语,而可能是冰冷宇宙中残酷的现实。
这种技术层面的巨大差距,比单纯的武力威胁更让人绝望。地球文明,真的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长到足以对抗这种存在的程度吗?
深深的疲惫感和紧迫感袭来,陈三七揉了揉眉心,暂时关闭了对外界遗物的分析。他需要静一静。然而,当他将注意力转回自身时,另一个同样棘手、甚至更关乎根本的问题浮现出来——那就是他在与噬魂兽决战时,清晰感受到的身体与真元之间的那层“隔阂”。
他走到实验室一旁的静室,盘膝坐下,摒弃杂念,开始内视。
丹田之内,筑基圆满的液态真元如同浩瀚的银色海洋,波澜壮阔,能量充盈。意念一动,真元便应声而起,澎湃涌动,显示出极高的活性和控制度。从能量储备和操控精度来看,一切正常,甚至比刚筑基圆满时更加深厚。
但是,当他尝试进行一些极限操作时,那种不协调感便再次出现。例如,试图将真元在百分之一秒内于指尖完成九次不同频率的震荡,或者在经脉末梢模拟出最精微的符文结构时,真元的流转总会出现一丝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迟滞和“虚浮”感。仿佛这身磅礴的真元,并非完全由这具身体自然而然孕育而生,而是某种……被“填充”进来的强大能量,与身体这个“容器”之间,还存在着一层极薄的、难以言喻的“膜”。
“怎么会这样?”陈三七心中充满了疑惑。自他从中年危机中获得传承,凭借科学思维破解修炼难题,一路突破到筑基期,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身体与真元一直是水乳交融,如臂指使。为何在达到筑基圆满,触摸到金丹门槛时,反而出现了这种不匹配的迹象?
他仔细回忆每一个修炼的细节。《勿我心经》强调中正平和,根基稳固,他自问每一步都走得极为扎实,从未贪功冒进。利用科学仪器辅助修炼,也是为了更精准地控制能量,避免差错。那问题出在哪里?
一个个可能性在他脑海中闪过:
“难道是身体本身还存在某种我未曾察觉的限制或者枷锁?”他想到了人类基因中大量的非编码区,想到了那些被称为“垃圾dNA”的片段。是否在这些看似无用的基因深处,隐藏着关乎生命层次跃迁的密码?末法时代,是否不仅仅是灵气稀薄,连人类自身的肉身,也因漫长岁月的演化或某种未知原因,被套上了无形的枷锁?
“又或者,想要突破金丹,不仅仅是能量的积累和质变,更需要肉身这个‘鼎炉’达到相应的强度?”金丹大道,顾名思义,是要在体内凝聚出一颗固态的、蕴含庞大能量与生命印记的“金丸”。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冲击和结构重组。如果肉身强度不够,无法承受金丹凝聚时的恐怖压力,或者无法提供足够稳定和精密的“工作环境”,那么失败甚至崩解就是必然的。他现在感觉到的“隔阂”,是否是身体在向他发出预警——目前的“容器”,还不足以承载“金丹”这颗更高质量的“果实”?
“肉身与真元,必须达到完美匹配、相互促进的状态,才能突破?”这个念头让陈三七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传统的修仙理论中,虽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说法,强调了精气神三者合一,但更多是侧重于能量和精神的修炼。而对于肉身本身的锤炼,除了早期打基础和应对天劫时提及,在金丹这个关键节点上,似乎并未有特别强调。但科学告诉他,结构决定功能。一个不稳固的基础,绝不可能建立起高楼大厦。
难道自己一直忽略了肉身锤炼的重要性?以为凭借强大的真元和20倍脑力,就能一路坦途?现在看来,修仙之路,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和严谨。每一个大境界的突破,可能都是对生命体全方位、多维度的彻底升华,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可能成为无法逾越的瓶颈。
这些问题如同纷乱的丝线,缠绕在陈三七心头,让他无法平静。一方面,是外部迫在眉睫的、来自高等星际文明的生存威胁;另一方面,是内部关乎自身道基的、突如其来的根本性疑惑。
他走到观测窗前,望着外面为“广寒宫”计划忙碌穿梭的人员和车辆,又抬头看向灰蒙蒙的天空,仿佛能穿透大气,看到那颗冰冷的月球和更遥远的、未知的威胁。
时间,依然紧迫。但他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寻找外部能量源和科技突破,更迫切的,是解开自身修炼的谜题。否则,即便有再多的星辰之力,再高的科技,若自身根基不稳,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必须尽快找到答案。”陈三七握紧了拳头,感受着体内那虽然磅礴却隐隐有些“虚浮”的真元,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或许,答案不在现代的实验室里,而在那些更古老的传承中,或者……就在月球之上,玄清宗真正留下的启示里。”
他决定,在加速月球基地建设的同时,要更深入地挖掘玄清宗遗留的所有典籍,特别是关于肉身修炼和金丹大道的古老记载。同时,也要利用现有科技手段,对身体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最彻底的扫描和分析。
瓶颈已然出现,唯有突破,方能争得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