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七的回归,在罗布泊基地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当他洗去一身焦黑,换上常服,出现在高层领导面前时,尽管他尽量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此行经历——从借助太阳风打破基因枷锁,到凝聚恒星金丹,再到遭遇诡异天劫,乃至最后与血魂殿“净化使徒”那场决定地球命运的短暂对峙——整个过程依旧显得过于离奇和震撼,远远超出了常规的科学认知和想象力边界。
几位领导人听得面色变幻,时而震惊,时而凝重,时而茫然。他们看着眼前这个气息内敛、目光却深邃如星海的陈三七,很难将他与之前那位孜孜不倦的科学家完全重合。尽管陈三七无法提供任何影像证据(神识感应无法直接转化为可视资料),但他描述中关于血魂殿巨舰的细节、对方遵循的“殿规”、以及那种冰冷程序化的交流方式,都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内在逻辑。最终,领导们带着满腹的难以置信和一种更深沉的忧虑离开了基地。他们意识到,地球文明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早已暴露在一个未知而危险的“宇宙黑暗森林”之中,虽然这次侥幸凭借陈三七的突破暂时躲过一劫,但这份“暴露”本身,就是最大的危机。
送走领导,陈三七第一时间通过保密线路联系了家中。听到妻子唐小平那熟悉而带着担忧的声音,他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语气也变得格外温和。他没有提及过程中的凶险,只说是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外太空实验,一切顺利,只是后续数据分析需要时间,忙完这阵就回家。听着妻子在电话那头絮叨着家长里短,叮嘱他注意身体,陈三七心中暖流涌动,那份属于“人”的温情,有效地冲淡了宇宙深空和天劫带来的冰冷与孤寂。
然而,短暂的休整后,紧迫感再次袭来。暴露在“黑暗森林”中的危机感,如同悬顶之剑,而他自身的力量尚需巩固和探索。他立刻投入到对金丹境的深入研究之中。
首先,他尝试利用基地内最先进的检测仪器对自身进行扫描,希望能从科学层面解析金丹的奥秘。然而,结果令人失望。无论是高精度ct、mRI(核磁共振)、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还是专门为探测能量场设计的灵能感应阵列,所有仪器反馈的结果都显示,他的身体机能强大到非人,细胞活性、能量密度远超常模,但在其丹田位置,空空如也,没有任何异常质量或能量聚集的迹象。即便他主动调动金丹之力,在体外引发能量反应,仪器也只能探测到能量从他体内经脉涌出,其源头依旧神秘不可测。
金丹,仿佛存在于另一个维度,科学仪器无法直接触碰其本体。
“果然如此……”陈三七并未气馁,这结果反而印证了他之前的猜想。看来,探索金丹的奥秘,终究还是要依靠自身的神识。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罗布泊基地上演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又心惊肉跳的“事故”。
第一次尝试主动飞行,摆脱地球引力。陈三七凝神静气,以神识引动金丹引力场,小心翼翼地调整方向。起初颇为顺利,他晃晃悠悠地离地而起,攀升到了数十米的高度,感受着摆脱重力束缚的新奇。恰在此时,下方传来赵宇洪亮的呼喊:“老陈!吃饭了!今天食堂有红烧肉!”
陈三七下意识地回头应了一声:“知道了!”
就是这么一分神,对金丹引力场的精细操控瞬间失衡!原本向上的引力陡然扭曲、反转!
“嗖——轰!!!”
在基地数百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陈三七如同被无形巨掌拍中,以比上升时快十倍的速度,如同一颗人形炮弹,悍然砸向了基地食堂的屋顶!
烟尘弥漫,瓦砾纷飞。等到众人手忙脚乱地把灰头土脸、倒是没受什么伤(金丹肉身确实强悍)的陈三七从废墟里扒出来时,看着那被开了天窗、一片狼藉的食堂,所有人脸上都写满了幽怨。
接下来的整整一周,全基地上下几百号人,不得不一边啃着泡面和压缩饼干,一边用哀怨的眼神目送陈三七出入实验室。而基地的基建队伍则再次展现了“基建狂魔”的本色,日夜赶工,硬是在一周内将食堂修复如初,甚至看起来比之前更结实了些。
这次事故后,陈三七的研究重点转向了典籍中提及的“瞬移”。这无疑是对敌和探索的大杀器。然而,典籍语焉不详。他只能凭感觉摸索,结果引来了更大的混乱。
第一次尝试,他误以为瞬移是极高速度的直线运动。他全力催动金丹,试图在体表形成一个减少阻力的流线型引力护盾,然后猛地向前“喷射”真元。结果是速度确实飙升,瞬间突破了音障,在戈壁上犁出了一条长达数公里的深沟,卷起的沙尘暴弥漫了半天,但他本人依旧是在空间中“移动”,而非“跳跃”,完全不是瞬移的概念,而且对真元消耗巨大。
第二次尝试,他猜想可能需要撕裂空间。他集中力量于一点,试图用强大的神识和引力强行“撕开”一道空间裂隙。这次确实引发了局部空间的不稳定,身前出现了一道扭曲的、闪烁不定的光影缝隙。然而,没等他有下一步动作,那裂隙中传出的混乱引力乱流就差点将他吞噬,同时裂隙极不稳定地迅速弥合,释放出的能量冲击将他炸飞出去数百米,浑身气血翻涌。他意识到,强行撕裂稳定空间所需的能量和掌控力远超他目前水平,而且风险极高,可能通向未知的危险区域。
第三次尝试,他想到是否可以利用空间的“褶皱”。他试图用神识感知并“抓住”两个临近的空间点,然后将其拉近,实现“抄近路”。然而,宏观空间结构极其稳定,他的神识虽然强大,却如同蚂蚁试图拉动山脉,根本无法撼动分毫。这次尝试无功而返,只是让他对空间的“坚固”有了更深体会。
第四次尝试,他异想天开地试图让自身“量子化”然后再在某处重组。结果自然是彻底失败,差点因为能量结构不稳定导致部分身体组织出现了解析离体的趋势,吓得他立刻终止,休养了好几天才恢复。这让他明白,生命体的宏观瞬移绝非微观粒子跃迁那么简单。
接连的失败,都是基于错误的理论方向。直到一次与基地物理学家团队的远程视频讨论,那位痴迷于理论物理的年轻研究员提到了“曲率驱动”原理,才为陈三七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根据广义相对论,物质的存在会弯曲其周围的时空。曲率驱动的设想,并非让飞船本身加速,而是在飞船前方压缩时空,在后方膨胀时空,制造一个时空的‘坡度’。飞船本身则位于一个被称为‘曲率泡’的平坦时空区内,如同冲浪者位于浪头,被时空本身的变形‘推动’前进。这样,飞船相对于其局部时空是静止的,避免了相对论效应,却能在整体时空中实现超光速或者……短距离内近乎瞬间的位置切换?”
陈三七如同醍醐灌顶!“不是我在动,是空间载着我动!压缩与膨胀……制造曲率泡!” 他终于找到了理论基石!
基于这个新思路,他的实验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挑战才刚刚开始:
1. 定位与压缩:他需要选择一个极近的目标点(最初只能设定在眼前几米),然后用高度凝聚的引力,精确地压缩这一点前方的时空。这需要极其精密的操控,力度稍大,压缩就会变成具有破坏性的“引力坍缩”,不仅无法形成平滑的曲率坡,反而会像黑洞一样吞噬物质和能量,第一次尝试就在戈壁上留下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小洞;力度稍小,则空间纹丝不动,无法形成有效的“下坡”。
2. 同步与膨胀:在压缩前方时空的同时,他必须在自身后方同步制造一个微弱的时空膨胀区,形成“推背感”。这个“度”的把握更是难上加难。初期他完全无法做到同步,经常是前方刚有点压缩迹象,后方还没动静;或者后方猛然膨胀,将他像炮弹一样向后推飞,与瞬移目标南辕北辙。
3. 构筑与维持“曲率泡”:最难的是构筑那个将自身完美包裹的平坦时空泡。他需要用一个稳定的、与前后扭曲时空平滑衔接的引力场护罩来保护自己。最初,他形成的“泡”要么形状不规则,导致他在移动过程中天旋地转,失去方向;要么稳定性极差,在形成的瞬间就破裂,扭曲的空间力量直接作用在他身上,仿佛被无形的大手狠狠揉捏,若非金丹肉身强悍,早已重伤。
4. 能量消耗与精度:即使偶尔能成功形成短暂且不稳定的曲率结构,其能量消耗也极其恐怖。同时,对神识的精度要求达到了变态级别,他需要像超级计算机一样同时处理压缩、膨胀、护罩维持等多线程任务,任何一丝分神都会导致前功尽弃,甚至引发引力失控。
在荒芜的戈壁上,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有时是压缩过度,将目标点的沙石湮灭;有时是膨胀失控,在原地炸开一个环形山;更多的时候是曲率泡破裂,被混乱的空间力量抛飞、摔打。基地远程监控的人员常常看到陈教授像一颗被人随意踢打的石子,在戈壁上弹来弹去,场面既惊险又带着几分心酸。
日夜不休的疯狂实验,基地仓库里储备的用于补充真元的导灵合金和灵气储备被大量消耗,陈三七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眼眶深陷,但眼神却越来越亮,因为他能感觉到,自己正在一点点接近那个临界点。
终于,在一次心神空明、神识高度凝聚的尝试中,他成功地、短暂地(不足零点零一秒)同时完成了前方压缩、后方膨胀,并构筑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微型曲率泡!
下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传来——他没有感受到移动,没有风声,没有惯性,周围的景象如同老式电视换台般猛地闪烁、切换了一下!身体有一种奇异的、被空间本身“搬运”过去的轻微剥离感!
成功了?!
他定睛一看,自己赫然站在了……三米之外他预设的目标点上。
远处监测点传来的数据确认了这次成功:空间坐标瞬时切换,位移3.02米,耗时无法精确测量(低于仪器采样间隔),能量消耗……接近他总真元储量的四成!
看着这个结果,陈三七站在原地,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最终化为一声混合着巨大成就感与无奈苦笑的叹息。
“三米……四成真元……这……”
这瞬移,目前看来,更像是一个原理验证机,代价高昂得令人咋舌。想要用于实战或者长途赶路,简直是天方夜谭。他安慰自己,这终归是零的突破,证明了道路的正确性。随着境界提升和对力量掌控的加深,距离和能耗问题或许能得到改善。
但这次成功的实验,也像一个无底洞,瞬间抽干了他大半的真元。这让他无比清晰地认识到一个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灵气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