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的阴影如同低气压,沉甸甸地笼罩在初一(三)班的上空。课间少了往日的喧闹,多了几分临阵磨枪的紧迫感。米小圈正对着一道繁复的英语语法题愁眉苦脸,班主任王老师拿着一叠报名表,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打断一下!好消息!”王老师的声音带着难得的轻松,“下周五,我们学校将举行秋季运动会!希望大家在紧张备考之余,也能积极报名,为班级争光!”
“运动会”三个字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沉闷的教室。同学们交头接耳,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体育委员立刻上前,接过报名表,开始在黑板上列出项目。
米小圈对运动会向来是敬而远之的。他属于爆发力尚可但耐力奇差的那种类型,短跑还能凑合,但凡超过400米,对他来说就是酷刑。他打定主意,等体育委员过来,就报个轻松点的,比如跳远或者实心球,走个过场就好。
然而,他的算盘还没打响,就听见旁边传来一个清晰、冷静的声音:
“体育委员,米小圈报男子800米。”
这声音不大,却像一道惊雷,在米小圈耳边炸开。他猛地扭头,难以置信地瞪着李黎。她正举着手,表情平静得像在回答一个课堂提问,仿佛刚才那句石破天惊的话不是出自她口。
“李黎!你干嘛!”米小圈压低声音,又急又气,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李黎放下手,转过头,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一种理所当然:“你上次体育课测50米,速度是男生里前三。这说明你有一定的运动基础。800米需要速度和耐力结合,我们班这个项目一直没人报,我觉得你可以试试。”
“我可以试试?你凭什么觉得我可以试试?!”米小圈气得声音都变了调,“那是800米!不是50米!会死人的!”
“适度挑战有助于激发潜能。”李黎语气依旧平稳,甚至带着点分析问题的学术口吻,“而且,运动会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对意志力的锻炼,比你在课间漫无目的地追逐打闹更有意义。”
“你……你这是打击报复!”米小圈口不择言,想起了之前抄作业被抓的事,“就因为上次……”
“跟那件事无关。”李黎打断他,眼神锐利了一分,“我是基于客观判断。还是说,你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这句话精准地戳中了米小圈那点可怜的自尊心。他张红了脸,看着周围几个同学投来的好奇目光,硬生生把反驳的话咽了回去。体育委员已经在男子800米那一栏后面,写上了“米小圈”三个字。
木已成舟。
米小圈感觉自己像被架在了火上烤。接下来的几天,他一边要应付繁重的考前复习,一边还要承受着“即将跑800米”的心理折磨。他一想到那漫长的两圈跑道,就感觉腿肚子发软,呼吸不畅。
他试图去找体育委员改项目,却被一句“名单已经报上去了,不能改了”打了回来。他又气又无奈,看李黎的眼神简直能喷出火来。而李黎,依旧像个没事人一样,每天按部就班地复习、预习,仿佛那个擅自替他做出“死刑判决”的人不是她。
期中考前三天,体育老师利用最后一节体育课组织报名长跑的同学进行适应性训练。站在起跑线上,看着那延伸出去的红色跑道,米小圈的心跳得像擂鼓。
哨声一响,他凭着那股被强行“委以重任”的憋闷气,冲了出去。第一圈,他还能勉强跟在几个体育生后面。但进入第二圈,他的肺部就像破风箱一样剧烈抽痛,喉咙里弥漫开血腥味,双腿沉重得像灌了铅。周围的景物开始模糊,加油声变得遥远……
他终于支撑不住,速度骤减,眼睁睁看着一个又一个人超过他,最后几乎是拖着步子,脸色惨白地挪过了终点线。成绩?自然是惨不忍睹。
他瘫倒在跑道旁的草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感觉灵魂都要从嗓子眼飞出去了。汗水浸透了校服,黏腻地贴在身上,无比难受。
就在这时,一瓶拧开了瓶盖的矿泉水,递到了他眼前。
米小圈勉强抬起沉重的眼皮,逆着光,看到了李黎那张依旧没什么表情的脸。
“补充水分。”她的声音还是那样平淡。
米小圈想赌气不接,但干渴灼烧的喉咙让他失去了骨气。他一把抓过水瓶,咕咚咕咚灌下去大半瓶,才感觉活过来一点。
“看到了吧?”他有气无力地,带着嘲讽说道,“这就是你‘客观判断’的结果!我根本不是那块料!到时候正式比赛,我肯定跑倒数第一,给班级丢脸!你满意了?”
李黎没有立刻回答。她看着米小圈因为剧烈运动而通红的脸,看着他被汗水浸湿的头发黏在额头上,看着他眼神里的挫败和埋怨,沉默了片刻。
“没有人天生就是哪块料。”她忽然开口,语气里少了几分平时的冷硬,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别的什么东西,“你第一圈的速度保持得很好,甚至超过了体育生的节奏。问题出在第二圈的节奏控制和呼吸调整上。你一开始冲得太猛,后面体力分配不均,呼吸也乱了。”
米小圈愣住了,他没想到李黎会观察得这么仔细,还分析得头头是道。
“还有,”李黎顿了顿,目光扫过他因为脱力而微微颤抖的小腿,“你核心力量不足,跑动姿势有些松散,浪费了体力。”
“说这些有什么用……”米小圈嘟囔着,心里却因为她这番专业的分析,奇异地平静了一点。
“有用的。”李黎肯定地说,然后从随身带着的一个小文件夹里(她似乎总是随身带着各种资料),抽出一张纸,递给他。
米小圈疑惑地接过来,发现那是一张手绘的跑道示意图,旁边用清秀的字迹标注着:
●0-300米: 保持中上速度,稳定呼吸(两步一呼,两步一吸)。
●300-600米: 调整节奏,稍微放慢速度,深呼吸,克服极点。
●600-800米: 全力冲刺,加大摆臂幅度。
下面还列了几条简单的呼吸调整方法和赛前热身建议。
“这是我根据体育教材和你的情况整理的。”李黎的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距离运动会还有一周,每天放学后,你可以按照这个方法练习半小时。重点是体会节奏,而不是盲目追求速度。”
米小圈捏着那张还带着淡淡墨水味的纸,看着上面工整的字迹和细致的标注,心情复杂得像一团乱麻。他该生气她擅自报名,还是该……感谢她这份突如其来的“指导”?
“你……你为什么……”他喃喃地问,不明白她到底想干什么。
李黎看着他困惑的样子,微微偏过头,看向远处还在奔跑的其他同学,声音轻得像一阵风:
“期中考试很重要,但人生不只有考试。有时候,在跑道上流汗,比在课桌前发呆,更能想清楚一些事情。”
说完,她没再看他,转身离开了。
米小圈独自坐在草地上,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低头,看着手里那张薄薄的、却仿佛有千斤重的“跑步攻略”,又抬头望了望那圈让他恐惧又似乎不再那么陌生的红色跑道。
期中考的压力,800米的恐惧,和李黎那番莫名其妙的话交织在一起。他用力捶了一下还有些发软的大腿,心里恶狠狠地想:跑就跑!总不能……真让她看扁了!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纸折好,放进口袋。或许,他应该去试试看,按照那张纸上的方法。至少,不能像今天这样,狼狈得像条搁浅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