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琛轻哼一声,别开脸却没再反驳。
林正宏终于抬眼,看向女儿:“做得好。林家的人,不是谁都能欺负的。”
他的眼神里没有赞许,却带着一种 “后继有人” 的沉稳,“不过你不碰生意上的事是对的,你的工作,要干净。”
“我知道。” 林晓宁点头,看了眼时间,
“我还约了冯氏的何副总去林场看杉木,他们实验室储物间要翻新,正好用咱们家的老杉木。”
“是冯氏的何颂?” 林晓雅忽然笑了笑,眼底带着了然,
“苏家的人跟我提过,说他是靠自己打拼起来的技术人才,为人踏实,比那些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强多了。
关键还貌似潘安,苏家也生了念头呢,你要是喜欢,就好好相处。”
林晓宁的耳尖瞬间红了,嗔怪地瞪了大姐一眼:“大姐,说正事呢!”
她拿起外套快步出门,身后传来林睿的喊声:“三姐,下次能不能帮我要一张卫上校的签名啊!”
驱车赶到林场时,天空飘起了小雨。
林晓宁换了件浅灰色的卫衣,拿起铁锹翻松针土。
她特意提前来准备,想给何颂看看自己筛好的养花土,还有画好的实验室储物间草图。
何颂的车驶进 G 市林场时,车窗上蒙着薄薄的水雾,他看着手机里林晓宁发的定位。
“顺着杉木林的指示牌走,我在凉亭等你”,
指尖在方向盘上轻轻敲了敲,随即看了眼侧身副驾驶上的礼品袋,又检查了一遍里面的伴手礼:
两盒上海老字号 “沈大成” 的双酿团和条头糕,一筒嘉定竹刻的小巧笔筒,还有一小罐从展会合作方那里拿到的特级龙井。
他原本想 “只谈木材,不谈其他”。
可车子刚停稳,就看见凉亭下站着的林晓宁,她没穿平时的连衣裙,一套浅灰色卫衣配丸子头,裤脚沾了些泥点,手里还拿着一把沾了松针的铁锹,和在实验室里精致干练的模样判若两人。
看见何颂,她眼睛亮了亮,举起手里的铁锹笑着喊:“你来得正好!我刚翻完松针土,还怕你等久了。”
何颂走过去,先拎出伴手礼,有些不自然地说:
“刚从上海展会回来,顺手带了点东西,不知道你和叔叔阿姨喜不喜欢。”
他说着把袋子递过去,
“里面有沈大成的点心,我记得你上次说小时候爱吃甜口的。
这个竹刻笔筒是嘉定的老手艺,叔叔要是喜欢摆弄文玩应该用得上。
还有罐龙井,是展会认识的茶商送的,说是明前的,味道应该不错。”
林晓宁看着满满一箱伴手礼,心情舒畅:
“你这哪是‘顺手带的’?光沈大成的点心,就得去南京东路老店排队吧?”
她弯腰从脚边的袋子里拿出一个小铁盒递过去:“那我也回赠你个‘顺手筛的’。松针土,比上次说的更细,养你办公室那盆绿萝刚好。”
何颂接过铁盒,目光落在盒子边缘的手写便签上。
上面贴着一张 “每周浇水一次,避免阳光直射” 的养花小贴士。
他心里有些复杂,又有些不自在,林晓宁实在是细致入微。
“怎么不找工人帮忙翻土?” 他转移话题,目光落在她沾了泥的鞋尖上。
“工人翻得比较糙,松针土要筛三遍、晒两天,才能把虫卵和杂质除干净。”
林晓宁说着转身往凉亭走,“先坐会儿,我给你泡杯茶,顺便给你看我画的储物间草图。”
凉亭的柱子是老杉木做的,石桌上摊着那张标注细致的图纸。
何颂拿起看了看,指尖抚过 “预留通风缝 2cm” 的字样,心里又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她连自己随口提的需求都放在心上。
就像他特意为她绕路买点心一样,都藏着不说破的用心。
“你怎么知道储物间的尺寸?” 他抬头问。
林晓宁端着两杯茶走过来,闻言笑了:
“上次去你那里送文件时,看到过实验室的布局图,顺便记了下来。”
她把热茶递给他,“其实我爸说,杉木货架可以免费帮你做,不过……”
她顿了顿,指尖轻轻摩挲着杯壁,眼神里少了几分从容,多了几分认真,
“我跟他说,按成本价算,要是你觉得贵,我们再商量。我知道你不喜欢欠人情。”
何颂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温热的茶水透过杯壁传来温度。
他想起上次林晓宁说 “给优惠” 时自己的尴尬,此刻才明白,她早就察觉到了他的在意,在小心翼翼地照顾他的情绪。
他抬眼看向林晓宁,发现她正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连平时总是上扬的嘴角都微微抿着。
再从容的人,也会有 “怕被拒绝” 的不安。
何颂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低了些,“谢谢你的照顾,按成本价就很好。”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谢谢你…… 特意筛的松针土,还有画的图纸。”
这句 “特意”,像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让两人之间的空气都变得有些不一样。
林晓宁抬头,眼底闪过一丝惊喜,又很快掩饰过去,只是拿起铁锹往林场深处走:
“那我们去看老杉木吧!我爸说有几根树龄三十年的,做货架最结实,纹理比普通杉木密一倍。”
她走得有些快,何颂跟在后面,看着她发丝被风吹起,忽然发现她的耳尖红了。
这时何颂的手机震了震,是母亲发来的微信:
“你爸同事的女儿今年研究生刚毕业,去S市工作了,我给你约了这周日的晚饭,这是女孩的微信,不许推!”
走到杉木林深处,林晓宁指着一棵粗壮的杉树说:“就是这棵!你看,树干直得像尺子,连结疤都少……”
她还在说木材的好处,何颂却忽然打断她:
“回 S 市,要不要一起去吃上次那家私房菜?我记得他们新出了蟹粉小笼,应该合你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