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这天的太阳格外炽晒,把部队家属院的菜园子晒得暖洋洋的。温乐瑜蹲在番茄架下,小心翼翼地摘下最后一个熟透的红番茄,指尖沾着点橙黄的汁液,像抹了层蜜。
“沈大哥,你看这个!比上次那个还大!”她举着番茄转身,阳光透过番茄的红皮,在她手心里映出片暖融融的光晕。
沈建国正弯腰收割最后一垄青菜,军绿色的作训服被汗浸出深色的印子,听见声音直起身,脸上沾着点泥土,却挡不住眼里的笑:“嗯,够大。给我尝尝?”
温乐瑜把番茄递过去,看着他咬下一大口,酸甜的汁水顺着他的下巴往下淌,赶紧掏出帕子踮脚去擦。指尖碰到他的皮肤,两人都顿了顿,沈建国先握住她的手,把帕子拿过来自己擦:“我自己来,你别沾了汁水。”
旁边的豆角架下,林薇薇正抱着一捆饱满的豆角往竹筐里放,沈二柱拎着筐跟在后面,嘴里数着:“一、二、三……好家伙,这豆角够咱吃半个月了!”
“吃不完就腌成酸豆角,冬天配粥吃。”林薇薇拍了拍手上的土,额角的碎发被汗粘住,却笑得亮眼,“乐瑜,你那番茄留两个红透的,我晚上做番茄炒蛋!”
“哎,好!”温乐瑜应着,把刚摘的番茄放进竹篮,又想起什么,“对了,娘说今天要蒸白面馒头,配着新收的青菜吃。”
张翠花正坐在院门口择菜,听见这话抬头笑:“知道你们干活累,特意多和了点面,管够!”她手边的竹篮里,除了刚摘的青菜,还有几个圆滚滚的红薯,是沈二柱昨天从乡下战友家弄来的,说要烤着吃。
这一年过得真快啊。温乐瑜看着满院的丰收景象,突然生出这样的念头。从初春的播种,到盛夏的浇灌,再到如今的收获,仿佛昨天还在和林薇薇为错嫁的事慌手慌脚,今天就已经能笑着打理满院的蔬菜,和家人盘算着晚餐的菜式了。
“想啥呢?”沈建国走过来,把一捆青菜放进筐里,“累了就去歇会儿,剩下的我来弄。”
“不累。”温乐瑜摇摇头,看着他沾着泥土的手掌,“沈大哥,你看咱们种的菜,收了这么多。”
“嗯,你种得好。”沈建国认真地说。他知道这菜园子她多上心,天不亮就起来浇水,傍晚顶着太阳施肥,连做梦都念叨着番茄该掐尖了,豆角该搭架了。
温乐瑜被他夸得脸红,刚要说话,就见林薇薇举着个比拳头还大的红薯跑过来:“乐瑜!你看这个!沈二柱说这个烤着吃最甜!”
“别拿那么大的,烤不熟。”张翠花笑着嗔怪,“拿几个中等的,我去烧火。”
沈二柱已经搬了个小马扎坐在灶台边,手里拿着火钳捅着炉膛:“娘,我来烧火!保证烤得外焦里嫩!”
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温乐瑜和林薇薇把摘来的番茄、豆角分类装袋,准备给王大娘他们送点;沈建国把青菜捆好,码得整整齐齐;张翠花则在灶台前忙碌,烤红薯的甜香慢慢从炉膛里飘出来,混着新蒸馒头的麦香,勾得人直咽口水。
“对了,”林薇薇突然想起什么,拍了下手,“下月初街道办组织军属去工厂参观,说是能领点福利,咱娘也一起去呗?”
张翠花愣了愣:“我就不去了,你们年轻人去吧。”她这辈子除了随军时出过远门,大多时候都守着这个家,不太习惯去人多的地方。
“去吧娘!”温乐瑜拉着她的胳膊,软声劝道,“听说那工厂是生产自行车的,可神气了!去看看热闹也好啊。”
沈建国也帮腔:“去吧,那天我休班,我陪您去。”
张翠花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心里软下来,点了点头:“那……就去看看。”
林薇薇立刻欢呼起来:“太好了!我早就想去看看自行车是咋做的了!”
沈二柱在灶台边喊:“娘!红薯熟了没?我闻着香味了!”
“快了快了!”张翠花笑着应着,往炉膛里添了把柴。
傍晚时分,饭菜终于做好了。蒸好的白面馒头暄软雪白,新炒的番茄炒蛋酸甜可口,清炒青菜带着股清甜,还有烤得流油的红薯,掰开来金黄软糯,甜得人舌尖发颤。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张翠花给温乐瑜夹了块番茄:“多吃点,看你瘦的。”又给林薇薇盛了碗粥,“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沈二柱嘴里塞着红薯,含混不清地说:“娘,明天我休班,我去给您打壶好酒?”
“打那干啥,我不爱喝。”张翠花嘴上说着,眼里却透着笑意。
温乐瑜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看着身边说说笑笑的家人,突然觉得眼眶有点热。穿越前总觉得日子过得像白开水,没滋没味,穿越后才明白,真正的幸福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剧情,而是这样平淡的日常——有饭香,有笑语,有牵挂的人在身边。
“沈大哥,”她小声说,“谢谢你。”
沈建国愣了愣,随即明白她在谢什么。他握住她放在桌下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沉稳而安心:“该谢你才对。”
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谢谢你让这个家有了温度,谢谢你把错嫁的乌龙,过成了命中注定的圆满。
晚饭后,沈建国和沈二柱收拾碗筷,温乐瑜和林薇薇则陪着张翠花坐在院里赏月。秋分的月亮又大又圆,清辉洒在地上,像铺了层银霜。
“时间过得真快啊,”张翠花看着月亮,叹了口气,“去年这时候,你们俩刚嫁过来,我还……”她没说下去,但眼里的歉疚显而易见。
“娘,过去的事就别说了。”林薇薇大大咧咧地说,“咱们现在不是挺好的嘛。”
温乐瑜也点点头:“是啊娘,以后咱们好好过日子。”
张翠花笑了,从兜里掏出个红布包,递给温乐瑜和林薇薇:“给你们的。”
打开一看,里面是两个银镯子,样式不算新,却擦得锃亮。“这是我嫁过来时,我婆婆给我的。”张翠花轻声说,“现在传给你们,算是个念想。”
温乐瑜和林薇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感动。她们知道这镯子对张翠花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个物件,更是一份认可,一份接纳。
“谢谢娘。”两人异口同声地说。
沈建国和沈二柱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都没说话,却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填得满满的。沈二柱悄悄碰了碰沈建国的胳膊:“哥,你看咱娘,现在多好。”
沈建国嗯了一声,目光落在温乐瑜身上。她正小心翼翼地把镯子戴在手上,月光照在她脸上,柔和得像幅画。他想起刚结婚时,她见了自己就躲,说话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如今却能笑着和娘撒娇,眼里的光越来越亮。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了。没有惊天动地的逆袭,没有轰轰烈烈的传奇,只有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慢慢靠近的两颗心,慢慢温暖的一个家。
温乐瑜似乎感觉到他的目光,抬头朝他笑了笑。月光下,她的笑容像刚摘的番茄,清甜又温暖。沈建国也笑了,朝着她伸出手。
温乐瑜把手放进他的掌心,被他紧紧握住。
院子里的葡萄架下,萤火虫还在飞,烤红薯的甜香还没散尽,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这个金秋的夜晚,圆满得像天上的月亮,温柔得像身边的人。
温乐瑜知道,这场穿越而来的旅程,这场阴差阳错的错嫁,终究在这个八零年代的秋天,结出了最甜的果实。往后的日子还很长,或许会有风雨,或许会有波折,但只要身边的人还在,这满院的烟火,这家人的笑语,就永远是她们最安稳的港湾。
她悄悄往沈建国身边靠了靠,听着他沉稳的心跳,看着天上圆满的月亮,嘴角扬起一抹安心的笑。
真好啊。
这样的日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