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山公安“打黑”还是“黑打”?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文章挂上网站,是在2月1日早上的8:30分,也就是大部分人刚刚到单位上班的时候,陈恚在八点四十的时候,接到了南东州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宋保尔科长的电话。宋保尔跟陈恚说,省公安厅监测到有关邛山公安的这一条舆情,请邛山公安重视一下,研究应对之策。
陈恚看了一遍,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就把链接推给了我们,让我们一起研究。
“说不好一会就要有领导批示,作好万全准备。”陈恚说得很严重,他强调,舆情无小事,半点大意不得,我们必须要准备应对。
2015年,自媒体已经很发达了,虽然说某音之类还没有现在这么老幼皆用,可威信号、公众平台已经被广泛铺开。
在这样的条件下,这条稿子很快就要进入寻常百姓家。
我坐在办公室里,泡了杯茶慢慢读。
应对舆情、学会在镜头下执法,已经是公安民警甚至是全体国家工作人员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不能马虎大意,但是也急不得。
这是一个署名为“南人调”的记者所写的文章,文章篇幅很大,用了足足半个版面,醒目的标题特别吸引人,配图只有一张邛山县华侨国际酒店门口的封条,但是占的比例非常夸张,比巴掌还大,x型的封条、大黑的“封”字和邛山县公安局红色的印章深浅对比,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看得出来,这名叫南人调的记者非常有文字功底,文章摘录如下:
“元旦,一元复始,万物更新。新年的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照得人们暖洋洋的,山南省南东州邛山县城关笔架山镇110号,今年73岁的谢伯伯带着他两个年幼孙子,到商场买了两件红色的袄子,寓意新的一年阖家幸福、红红火火。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一场灾难正悄然逼近原本幸福富裕的家庭……”
“当天夜里,一队头戴防弹盔、身穿防暴服的特警,踢开了谢伯伯家的大门,带队的警官出示了搜查令,楼上楼下给翻了个遍,谢伯伯儿子谢一博的房间被重点搜查,柜子里放着的银行卡、首饰和三千五百七十一元现金等全部被登记并带走……”
“记者了解到,谢一博是邛山县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名下有酒店、客运汽车、建筑工程等多个产业和项目,预计身家约五千余万元。在谢一博被带走的同时,该县另外四名企业家王静文、陆六等也被一同带走。消息来源透露,邛山警方拟以黑社会恶势力团伙对被抓捕对象进行打击,后来该县公安局发布的有关通告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记者采访了当地部分官员和政法系统内部人士,此次警方的行动,大多干部事前并不知晓。平时里也未有发现谢一博、王静文、陆六等人有涉及黑恶势力的行径,部分村民甚至表示,这些被警方带走的人是好人、善人,修桥补路、捐款赈灾都比较积极……”
“记者走访了邛山县城多个乡镇,并在城关镇对商户进行了走访,大多群众表示,当地社会治安还算不错。山南省委政法委安全感测评显示,2014年邛山县群众安全感95%,位居该省前列……”
“采访中,有两件事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是在本次打黑除恶活动之前,邛山县刚刚发生了一起政法某单位枪支被盗案件,被公安部和最高检督办;同时,山南省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邛山县Gdp总量28亿元,位列山南省第86位,几近挂末……”
“记者采访了某某社科院首席研究员张教授,张教授表示,对于邛山警方的动作,应该基于以下几种考虑,一是黑恶势力已经做大成事,不得不打;二是政法部门转移社会舆论方向,借打击黑恶势力迅速摆脱检察院丢枪这一热点;第三也不排除当地另辟蹊径,通过打击企业增加非税收入……”
“打黑还是黑打,我们拭目以待。”
看了这名记者的文章,我觉得背脊发凉,记者功底好,文章写得滴水不漏,每一个事情说的都是事实,但是全部看完后,思想被带歪了何止几百公里。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啊。”我正在感慨的时候,柳方和夜猫联袂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柳方一坐下,就感叹,说不愧是有名的南粤系媒体,控制舆论能力和手段玩得贼溜。
“和你比如何?”夜猫讥讽柳方,说你以前不是记者部主任吗?是骡子是马溜溜。
“自愧不如。”柳方说,我特么要是能混进南粤系媒体,早就搞发财了,还来给你们当辅警,戴着两道拐,操两杠三的心?
“原来你也不咋地。”夜猫说,合着你是干不好记者才回来的啊,我还以为水平有几层楼高呢。
这俩,说着说着就要打起来。
“停,夜猫你给我滚出去。”我受不了夜猫的刻薄,顿时就把他呵斥了一顿,赶出了我办公室。
滚就滚呗,一秒不到,夜猫消失。
“不要在意他,就那样子。”我安慰柳方,说夜猫这个人,连魏杰都不甩,少跟他两句话就能多活几年。
“我懂他的。”柳方长长叹了一口气。
“分析分析?”
“有什么好分析的,货稿。”说到自己的专业,柳方顿时忘记了所有的不快。他说,这是货稿,也就是枪手文嘛。
“何以见得?”
“首先,不可否认,这个稿子写得滴水不漏,全文没有一个事实错误,却活生生把读者带偏了。”柳方说,从事实的角度讲,我们根本挑不出刺来。
“但是,还是有几个地方有端倪。”柳方拿起我办公桌上的笔,在报纸上勾画起来。
“南人调就是这家报纸的调查新闻部,集体稿件。”柳方先分析说,集体稿件一般是指派记者写的,可以考虑有经济因素。
既然有经济因素,就能从稿件中找到端倪。
他说,稿件中“谢伯伯”一般不是正统用法,应该是谢某某之类,毕竟亲昵性的称呼用在报纸上不合适。其次,关于对谢一博家搜查现场的描述,说明作者曾经接触过谢家的人。再一点,关于Gdp的数据、检察院枪支被盗、安全感测评值数值这些虽然多渠道能搞得出来,但是用得这么溜,不排除有我们这边的人给支招。
所以柳方判断,这个稿子是嫌疑人的家属联系了媒体,还从内部得到了高人的指点。
“这么干,无非是给我们舆论压力。”柳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