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队演练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便摆在了宁安支队面前——装备。
虽然靠着林锋带领教导队打了几个漂亮仗,缴获了一些武器弹药,但相对于支队日益扩大的规模和更高强度的作战需求,这点家底依然是捉襟见肘。尤其是技术装备,如性能可靠的望远镜、指北针,以及至关重要的中远距离通讯设备,几乎是空白。许多排级干部还在靠目测和经验判断距离,连排之间的联络严重依赖通信员的两条腿,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无疑是致命的。
支队部几次开会,议题都绕不开装备。有干部提议,是否可以向驻守在附近县城和交通枢纽的苏军求助。毕竟,苏军缴获了海量的关东军装备,仓库里堆积如山,哪怕指缝里漏出一点,也够支队用上好一阵子了。
这个提议让李支队长有些意动。尽管之前与苏军小分队打交道时感受过对方的傲慢与难以沟通,但为了部队的生存和发展,他决定再尝试一次。
任务落在了与苏军有过接触、且懂几句俄语的林锋身上。为了表示郑重,李支队长还让王指导员一同前往,并精心准备了几份缴获的日本清酒和香烟作为“礼物”。
林锋带着两名教导队队员作为警卫,与王指导员一起,骑马赶往几十里外苏军驻扎的一个原日军兵站。
远远望去,兵站戒备森严,入口处沙垒工事后面,站着头戴船形帽、手持波波沙冲锋枪的苏军哨兵。高大的t-34坦克停在院内,炮管斜指天空,带着一种冰冷的威慑力。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黑麦面包和一丝若有若无的伏特加气味。
通报,等待。足足在哨卡外站了半个多小时,才有一名穿着略显邋遢军装、嘴里叼着烟卷的苏军少尉懒洋洋地走出来。
“你们,什么事?”少尉用生硬的中文问道,眼神扫过林锋等人破旧的军装和落后的武器,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
王指导员上前,尽量让自己的笑容显得诚恳,通过林锋的翻译,说明了来意,并表示希望用带来的“礼物”交换一些日军遗弃的通讯器材和观测器材。
那少尉听完,嗤笑一声,用俄语嘟囔了一句,林锋听得真切,大意是“这些穷酸的亚洲人,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还想来要东西”。
他接过王指导员递上的酒和烟,随手掂了掂,脸上露出一丝贪婪,但随即又板起面孔:“不行。所有的战利品,都属于伟大的苏联红军,需要统一登记,运回国内。没有上级命令,我们不能给你们任何东西。”他顿了顿,指着兵站里堆积如山的木箱,“看见了吗?那些都是要运走的。你们,自己去别处想办法吧。”
王指导员还想再争取,表示可以用粮食或者其他物资交换。那少尉却显得极不耐烦,挥挥手:“没有命令!就是没有!再纠缠,就把你们当成可疑分子抓起来!”他身后的哨兵也哗啦一声,有意无意地抬起了枪口。
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林锋身后的两名队员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步枪,眼神锐利。林锋用眼神制止了他们,他知道,在这里发生冲突,吃亏的绝对是己方。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和屈辱,用俄语对那少尉平静地说道:“少尉同志,我们是中国共产党的部队,是你们的盟友,在共同打击日本法西斯的事业中并肩作战。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些你们可能用不上的、基础的装备,用来更好地消灭我们共同的敌人残余势力。”
那少尉似乎有些惊讶林锋流利的俄语,但态度并未软化,反而带着一丝戏谑:“盟友?哼,等你们有了和我们平等对话的实力再说吧。现在,请你们离开!”
话已至此,再无转圜余地。
王指导员脸色铁青,林锋默默拉了他一下,三人转身,牵着马,离开了这个充满压抑感的苏军兵站。身后传来那苏军少尉和哨兵毫不掩饰的哄笑声。
回去的路上,气氛异常沉闷。王指导员狠狠啐了一口:“妈的,这叫什么事!以前日本人欺负我们,现在他们走了,老毛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林锋望着远处苍茫的山林,目光深邃。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更清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更深知依靠外援终究是镜花水月。苏军的傲慢与卡脖子,像一盆冰水,浇醒了他内心因教导队初见成效而产生的一丝松懈。
“指导员,”林锋缓缓开口,声音冷静而坚定,“求人不如求己。他们看不起我们,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强。与其指望他们施舍,不如我们自己想办法。”
“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咱们这穷山沟,要啥没啥。”王指导员叹了口气。
“办法总比困难多。”林锋的眼中重新燃起斗志,“没有望远镜,我们可以训练目测,可以制作简易测距仪;没有指北针,我们可以结合星象、地貌和经验判定方位;没有电台,我们就完善我们的通信员网络,优化联络方式,甚至可以考虑训练军鸽。教导队的存在,不就是为了在现有条件下,挖掘人的最大潜能,创造以劣胜优的奇迹吗?”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且,敌人那里有。国民党‘接收大员’手里,伪军残部手里,甚至一些土匪手里,都有我们需要的装备。下次作战,我们的目标要更明确,不仅要消灭敌人,更要像梳子一样,把他们身上的好东西都‘梳’过来!”
王指导员看着林锋坚毅的侧脸,心中的郁气渐渐被这股不服输的劲头所驱散。他重重拍了拍林锋的肩膀:“你说得对!林锋,老子信你!咱们就靠自己这双手,打出个装备精良来!”
夕阳将三人的身影拉得很长。这次充满屈辱的苏军兵站之行,如同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宁安支队,特别是林锋的心中。它敲碎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愈发坚定了林锋立足自身、艰苦创业的决心。他知道,未来的路注定充满荆棘,但唯有手握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才能在这乱世中,赢得尊严与胜利。